简介:民族主义一直是思想史研究中的重大课题,目前研究主要侧重世界史和作为意识形态的民族主义,往往忽视了民族主义的思想史纬度。从早期民族意识和近代民族主义的区别来看,前者近似于文化共同体,是基督教世俗化进程中的产物,更趋近于保守的形象;后者是由于现代社会的抽象化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对近代民族国家的奠基性作用,从而形成的激进意识形态。民族意识发展为近代民族主义的过程,在思想表现上是从民族的自然解释发展为对民族的历史解释,这一转变过程又取决于资本主义的全球性建构,因此对民族主义的理论探索必须结合资本主义的全球拓张展开,正因如此,马克思主义同民族主义之间建立了对话的空间。
简介:稀缺性假设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从词源学的角度看,稀缺有一个向一般意义层面或普世内涵转变的过程,稀缺性假设并非一种“自然”公理,而是“人为”假设,这是对稀缺性假设追根溯源式考究的动力。早在古希腊时期,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阐述过人类社会的稀缺状态,但其内涵完全异于稀缺性假设,直至17、18世纪,霍布斯、洛克使用稀缺引出私有产权和雇佣劳动的合法性,休谟不仅在对稀缺定义的形式上与稀缺性假设极其相近,且同斯密一起论证了永无止境的需要及对其追逐的合法性,从而完成了直至现今资本主义的若干核心理念的合法性论证,稀缺性假设才得以基本形成。因此,稀缺性假设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合法性的获得上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简介:杨向东、张雪梅合著的《中国体育思想史(古代卷)》一书即是对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深刻总结和集中展示,堪称学术界对中国古代体育思想研究的又一力作。该书视野宽广、体系新颖、资料翔实、立论有据,在研究内容和写作方法上均体现出了诸多的学术价值和创新之处。
简介:【摘要】禅宗是最富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禅宗的产生也使中国的宗教发展出现重要分化,即在“教下”之外,另立所谓“教下别传”的“宗门”,形成“宗”与“教”的分化。中国禅宗的“宗旨”集中体现为“遗世独立”和“以智启信”两点,其目的在于反对宗教世俗化。禅宗的这一思想在总体上造就了中国宗教的独特精神风貌,对于我们今天加深对宗教的认识仍有一定启示意义。
简介:摘要:《<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作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著作总的导言,科学阐明了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及出发点,奠定其政治经济学说体系的构建基础。马克思以生产个人与个人生产、生产一般与特殊生产及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范畴为关键逻辑节点,在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错误观点的过程中科学阐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即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生产方式。马克思采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共性抽象与特殊性抽象相统一、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作出科学说明,在经济思想史上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