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永久性膀胱造瘘术是为保全患者生命而施行尿流改道的姑息手术,是老年前列腺增生、膀胱肿瘤等下尿路梗阻、神经源性膀胱等患者无其他手术条件时,为引流尿液而采取的长效治疗。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团队对27例膀胱造瘘术后患者开设家庭病床的定期社区康复管理形式,通过1-6年不等术后康复时间的社区临床一线诊治观察,研究饮水量与导尿管异物形成的关系比较、水囊注水量与造瘘口漏尿的关系比较、导尿管夹闭与膀胱挛缩形成的关系比较、集尿袋关闭与膀胱内感染的关系比较及生活帮助、心理疏导对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的帮助等方面的综合情况。结果显示,系统化、个性化、细致化的膀胱造瘘患者术后康复对患者自理及其家庭,乃至社会都有极大的帮助。通过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家庭病床管理,弥补了三级医院术后家庭康复的指导空白,膀胱造瘘患者术后社区康复效果良好,生活质量评估良好,基本实现回归社会。
简介: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内经导引导管和经微导管注射硝普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无复流现象(NR)的疗效。方法选择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心内科2009年1月-2013年9月在实施PCI时出现靶血管NR的ACS患者55例,男性32例,女性23例。根据注射硝普钠的方式分为微导管组(n=31)和导引导管组(n=24),两组分别在NR时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50μg/次,每2-5min重复直至NR消失。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IMI血流分级、TIMI血流帧数(TFC)、不良反应和死亡的发生率。结果微导管组和导引导管组分别有29例(93.5%)和19例(79.2%)的患者TIMI血流分级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治疗后,微导管组TFC由(57.7±8.2)帧减少至(10.3±5.9)帧,导引导管组由(56.8±9.2)帧减少至(15.2±6.3)帧。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治疗后微导管组TFC明显低于导引导管组(P<0.05)。治疗后微导管组ITFC明显高于导引导管组[(0.82±0.11)vs.(0.73±0.11),P=0.004]。术后微导管组和导引导管组各有2例(6.5%)和5例(20.8%)住院期间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导管组和导引导管组各有3例(9.7%)和5例(20.8%)发生一过性低血压,两组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微导管注射硝普钠至靶血管远端治疗ACS患者PCI中NR疗效优于经导引导管。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及活动锻炼康复指导对策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92例高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相关的护理及活动锻炼康复指导,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训练指导对预后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于2012年1月到2013年6月到我院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B、C3组,每组32例,对其康复训练效果进行评定。结果手术后的第1个月,A、B两组患者的评分明显高于C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的第3个月末,A组患者的JOA评分明显高于B、C组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3组患者JO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应剧患者身体情况及早开始康复训练,但不管何时开始,都要对患者进行鼓励、督促以保证其每天均能坚持完成康复锻炼,这样既可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肢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骨折组合式外固定架术后有效的康复治疗及管理方法。方法查阅国内有关下肢骨折组合式外固定架术后康复治疗与护理的相关文献及对我院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64例下肢骨折组合式外固定架术后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1-5个月,全部达到预期效果,未出现骨外固定架严重并发症,恢复效果满意。结论下肢骨折组合式外固定架术后患者采用系统的康复治疗,规范的护理流程,适时调整外固定架的刚度等措施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充分发挥外固定架在治疗中的优势,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提高患者功能恢复。随着医学的发展,骨外固定架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下肢骨折患者开始使用组合式骨外固定架治疗1,但目前仍有许多医生或患者缺乏术后的有效康复和管理,从而没有有效发挥组合式骨外固定架在治疗中的优势,出现了许多并发症,所以下肢骨折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术后系统、正规的管理与康复对患者预后影响非常明显,我院从2011年2月-2014年2月对64例下肢骨折组合式外固定架术后患者采用系统的康复治疗,规范的护理流程,适时调整外固定架的刚度等治疗,经随访全部达到预期效果,恢复效果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