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模式人工肝在重症急性肝衰竭患者治疗中对其肝功能及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法,将2020年10月-2023年9月于医院行人工肝治疗的46例重症急性肝衰竭患者分为例数均等的参照组(采用血浆置换模式)与研究组(采用血浆置换模式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模式)进行前瞻性研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和炎性指标。结果 上机治疗后,对照组肝功能以及炎性指标较上机治疗前有所降低,其中研究组除ALB以外其余指标较上机治疗前降低,丙氨酸转移酶、白蛋白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而两组炎性介质基本一致(P>0.05)。结论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模式人工肝在治疗重症急性肝衰竭患者中可维持肝功能,减轻炎症,促使患者自我修复,为后续肝移植创造有利时机。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组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研究对象均为重症肝炎肝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2)与观察组(42),均通过组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肝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应用于组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重症肝炎肝衰竭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水平,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接受人工肝治疗的50例肝衰竭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通过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过程和感染情况,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中有10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40%;对照组中有5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0%。多因素分析表明,患者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治疗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和护理操作规范性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治疗时间、抗生素使用和护理操作等。针对这些危险因素,临床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评价人工肝联合中药高位保留灌肠与否对肝衰竭疗效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知网、万方、SinoMed,检索日期至2024年1月31日,搜集关于人工肝联合中药高位保留灌肠治疗与否对肝衰竭患者疗效的改善的随机对照试验。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资料,统计软件采用RevMan 5.4。结果 共纳入5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Meta分析显示,人工肝联合中药高位保留灌肠治疗肝衰竭可改善患者疗效,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也导致相关并发症。结论 对人工肝治疗的患者行中药观察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疗效,而且可以降低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故推荐临床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评价人工肝联合中药高位保留灌肠与否对肝衰竭疗效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知网、万方、SinoMed,检索日期至2024年1月31日,搜集关于人工肝联合中药高位保留灌肠治疗与否对肝衰竭患者疗效的改善的随机对照试验。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资料,统计软件采用RevMan 5.4。结果 共纳入5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Meta分析显示,人工肝联合中药高位保留灌肠治疗肝衰竭可改善患者疗效,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也导致相关并发症。结论 对人工肝治疗的患者行中药观察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疗效,而且可以降低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故推荐临床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检测酒精肝与脂肪肝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于2020年1月—2023年12月时间段选择30例疑似肝病的患者进行研究,均接受超声检测,将综合检测结果作为检验的金标准,观察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超声检测显示酒精肝与综合检测并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检测显示脂肪肝与综合检测并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检测显示总计与综合检测并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检测酒精肝真阳性11例,假阳性0例,真阴性18例,假阴性1例。敏感度91.66%、特异度100.00%、准确性96.66%、误诊率0.00%、漏诊率8.33%、阳性预测值100.00%、阴性预测值94.73%、正确指数91.66%。超声检测脂肪肝真阳性16例,假阳性0例,真阴性13例,假阴性1例。敏感度94.11%、特异度100.00%、准确性96.66%、误诊率0.00%、漏诊率5.88%、阳性预测值100.00%、阴性预测值92.85%、正确指数94.11%。结论:酒精肝与脂肪肝可以通过超声检测进行判断,诊断效能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肝下垂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表现为肝脏位置低于正常水平,可能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肝功能产生不良影响。目前,针对肝下垂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治疗、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近年来,“肝下垂复位法”作为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逐渐受到关注。本研究旨在评估“肝下垂复位法”治疗小儿肝下垂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所有患儿均接受“肝下垂复位法”治疗。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术前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明确肝下垂的程度和类型;其次,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肝包膜,明确肝脏位置;然后,用手指轻轻按压肝包膜和肝实质,使其复位至正常位置;最后,术后给予抗炎、保肝等对症治疗。结果:治疗过程中,患儿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仅有少数患儿出现轻度恶心、呕吐等轻微不适,但均自行缓解,未影响治疗效果。结论:肝下垂复位法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手法按压肝包膜和肝实质,使其复位至正常位置。该方法适用于不同程度的肝下垂,操作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和肝功能变化。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对患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肝下垂复位法”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治疗小儿肝下垂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简介:[摘要] 目的 总结我科收治15例肝囊肿患者实施针对性施护护理的效果。 方法 将2019年2月~2020年10月我科就治的15例肝囊肿患者进行针对性施护法干预,对护理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患者入院后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通过交流沟通后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在术前对患者实施手术周围皮肤进行清洁消毒,术后密切关注引流管状态,并根据患者饮食习惯推荐合理饮食结构。对并发症进行积极预防和控制,指导患者康复训练。结果 15例肝囊肿患者护理前SAS(31.66±7.45),SDS(30.28±6.99);护理后SAS(17.75±3.18),SDS(18.37±3.85);该患者的SAS及SDS评分护理后显著低于护理前,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1例皮下气肿并发症,发生率为6.67%。结论 针对性施护法应用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引流术护理中,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早日治愈出院。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介入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两种手段和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脓肿大小分组原则对本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51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分成两组,A组25例为直径<5cm,B组26例为直径≥5cm;A组给予超声介入经皮肝穿刺细针抽吸术,B组实施超声介入置管引流术,对比两组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脓腔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的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在对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超声介入下细针抽吸术或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等术式治疗,均能起到明显的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在超声造影诊断肝脏炎性假瘤患者工作开展中,分析脂肪肝产生的影响。方法:2022.1为研究对象抽取时间,2023.12为截止抽取时间,调查统计患者30例,疾病诊断为:肝脏炎性假瘤,其中伴有脂肪肝患者计有13例,正常肝内肝脏炎性假瘤患者17例,分析相关指标,即血供状况(供血类型、丰富程度)、超声造影定量参数(造影剂到达时间、峰值强度、达峰时间、曲线尖度、曲线下面积)。结果:供血类型、造影剂到达时间、峰值强度等指标2组有差异P<0.05,丰富程度、达峰时间、曲线尖度、曲线下面积等指标2组无差异P>0.05。结论:超声造影诊断肝脏炎性假瘤患者的工作开展中脂肪肝具有一定影响,且此类患者病灶是以静脉供血为主,且造影剂使用后的到达时间相对较长,峰值强度有所下降。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治疗肝胃郁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肝胃郁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肝胃郁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