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2糖尿病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138例老年男性2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140名血糖正常老年男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一般资料、血糖、骨质疏松患病率、骨密度以及骨折风险的差异,从而分析2糖尿病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影响。结果糖尿病组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患有骨量减少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的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的10年发生主要部位骨质疏松骨折的概率和10年发生髋部骨折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2糖尿病可增加老年男性患者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会降低患者骨密度,增加患者骨折的风险,应采取措施积极加强预防和干预。

  • 标签: 糖尿病 2型 骨折风险因子评估工具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折风险 老年人
  • 简介:苏州市通过建立科技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创新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式,降低了科技企业与商业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科贷通"、"科技微小贷"、"科创英才集合信贷"与科技支行贷款形成了完整的科技金融信贷体系,有效的缓解了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 标签: 科技型中小企业 风险补偿 科技金融
  • 简介:2糖尿病(T2DM)的发病形势日趋严峻,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疾病,而糖尿病家族史是T2DM进展过程中的重要独立风险因素之一,可综合反映遗传易感性与共享环境因素对T2DM发病的影响,本文将针对遗传易感性和共享环境因素两方面阐述糖尿病家族史与T2DM发病风险的关联性。

  • 标签: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家族史 遗传易感性 共享环境因素 DIABETES mellitus type
  • 简介:摘要: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人民币汇率波动更加市场化已成为共识。当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加大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力度,即保持一篮子汇率的基本稳定,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主基调。人民币汇率单边上扬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管理人民币汇率风险的需求会日趋紧迫。在这样复杂的全球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如何求得更好的生存,以取得最大的利益,这是一个挑战性难题。

  • 标签:
  • 简介:摘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指糖尿病患者下肢远端神经异常、血管病变引起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部组织破坏,严重者可导致截肢和死亡。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足患者的总截肢率为19.03%,其中大截肢者为2.14%,小截肢者为16.88%。这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负担,并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是十分必要的。研究证实,快速筛查、预测和识别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并进行教育和监测,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充分认识糖尿病足的危害,加强筛查工作是预防糖尿病足发生的关键。只有足够的重视,才能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本研究探讨2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风险,为糖尿病足的防治提供参考数据。现报告如下:

  • 标签: 2型糖尿病患者 患糖尿病足的风险 筛查结果 分析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2003年2月25日上午,由北大、人大等主办的“中国金融,走向理性繁荣——建立开放条件下的金融新秩序”主题会议在北京的友谊宾馆举行,由于出场的主角是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希勒与吴敬琏,前者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末预言美国纳斯达克股市的泡沫会戳穿的名教授,后者则是国内最风云的经济学家,再加上国内一些经济学界的头面人物捧场及广大媒体的妙作,这次激情对话真的炒得十分热闹,也大饱了观者与读者的眼球。

  • 标签: 北京 分散风险 开放条件 理性繁荣 罗伯特·希勒 纳斯达克
  • 简介:<正>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向集约转变。那么。集约与内含、效益的关系如何?集约、内含、效益是属于不同层次的经济范畴。但是三者又是相辅相成的,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经济发展的规律性。

  • 标签: 内含型 集约型 效益型 生产要素 经济范畴 适度规模经营
  • 简介:近几年的数学科考试大纲(包括课程标准实验版考试大纲)在论及对创新意识的考查要求中都明确指出.对创新意识的考查是对高层次理性思维的考查.在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构造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多样化,体现思维的发散性,精心设计,研究、探索、开放试题.以此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潜在能力.因此,在高三数学复习中,

  • 标签: 研究型 探索型 开放型问题 求解策略 理性思维 创新意识
  • 简介:“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是《公务员法》的基本要求。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多变,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对于提升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建设廉洁高效政府机关的任务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省统计局不断探索,大胆实践,深入推进学习、服务、效能、廉洁“四”机关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机关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 标签: 实践与探索 机关建设 学习型 服务型 廉洁 队伍整体素质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CVD)是1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近年来,糖尿病诊疗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其对1糖尿病CVD结局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2020年5月,J Clin Endocrinol Metab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1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来自前瞻性真实世界1糖尿病交流登记系统的发现》的文章[Shah VN, Bailey R, Wu M, et al. Risk Factor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in Adults with Type 1 Diabetes: Findings from Prospective Real-life T1D Exchange Registry[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20,105(5):e2032-e2038. DOI: 10.1210/clinem/dgaa015.],在获得原文刊发杂志同意并授权后,本文对该文进行中文编译。该文对来自美国最大的成年1糖尿病患者登记系统——1糖尿病交流门诊网络登记(T1D Exchange Clinic Network Registry)的8 727例1糖尿病患者CVD的发病率和相关风险因素进行了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中位随访期5.3年。结果显示,平均随访4.6年后,成年1糖尿病患者的CVD发病率为3.7%。HbA1C、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糖尿病肾病是成年1糖尿病CVD的重要风险因素。

  • 标签: 1型糖尿病交流门诊网络登记 心血管疾病 前瞻性观察性研究
  • 简介:摘 要:本文旨在探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水平与2糖尿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相关研究数据的分析,本文发现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水平升高与2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具体而言,高尿酸血症可能通过影响胰岛素敏感性、炎症反应和脂代谢等机制增加2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本文旨在为医学界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改善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预防和治疗策略。这些结果可能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治疗策略,从而降低2糖尿病的发病率。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血尿酸水平 2型糖尿病 风险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高龄急性闭角青光眼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80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给予风险管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我院对青光眼患者护理中,采用风险管理,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风险管理 高龄急性闭角型 青光眼患者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泛血管疾病不仅是2糖尿病(T2DM)常见的合并疾病,也是T2DM患者致残和致死的首要原因。为促进多学科合作和跨学科整合,早期发现T2DM患者的泛血管疾病,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牵头组织心血管病学、内分泌学、肾脏病学、神经病学以及健康管理等领域的中国学者组成了《2糖尿病患者泛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专家组,对国内外相关学科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和重要进展进行梳理,制定了本共识。共识涵盖T2DM患者泛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病理生理机制、多学科协作诊疗、风险评估以及管理等内容,突出了T2DM患者泛血管疾病早期风险评估的内容,即每年至少进行1次危险因素、血管结构和功能以及靶器官损伤的评估,强调T2DM患者泛血管疾病的管理需要由患者和多学科医师共同参与,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强化血糖、血压、血脂的控制和抗血小板治疗。本共识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T2DM患者泛血管疾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并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糖尿病,2型 泛血管疾病 风险评估 管理
  • 简介:摘要泛血管疾病不仅是2糖尿病(T2DM)常见的合并疾病,也是T2DM患者致残和致死的首要原因。为促进多学科合作和跨学科整合,早期发现T2DM患者的泛血管疾病,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牵头组织心血管病学、内分泌学、肾脏病学、神经病学以及健康管理等领域的中国学者组成了《2糖尿病患者泛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专家组,对国内外相关学科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和重要进展进行梳理,制定了本共识。共识涵盖了T2DM患者泛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病理生理机制、多学科协作诊疗、风险评估以及管理等内容,突出了T2DM患者泛血管疾病早期风险评估的内容,即每年至少进行1次危险因素、血管结构和功能以及靶器官损伤的评估,强调T2DM患者泛血管疾病的管理需要由患者和多学科医师共同参与,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强化血糖、血压、血脂的控制和抗血小板治疗。本共识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T2DM患者泛血管疾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并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糖尿病,2型 泛血管疾病 风险评估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糖尿病患者临床多种老年综合征对其躯体功能下降及跌倒风险增高的影响。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我院老年病科门诊及住院就诊的179例2糖尿病患者,根据老年综合征(衰弱、认知功能下降、营养不良风险、抑郁状态、多重用药及共病)的数量种类分为老年综合征0~1种组40例、2~3种组84例、4~6种组55例,比较各组患者临床资料及躯体功能状态,跌倒风险及近1年跌倒史。并进一步分析各项老年综合征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缺陷、平衡与步态功能下降及跌倒风险增高的影响。结果老年综合征0~1种组、2~3种组、4~6种组患者比较,老年综合征数量越多的患者年龄更大,辅具使用率更高,发生日常生活能力缺陷、平衡与步态功能下降及跌倒风险增加的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综合征中的衰弱(OR=3.467)、营养不良(OR=3.369,P<0.05)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缺陷、平衡(OR=3.031,P<0.05)与步态功能下降(OR=3.266,P<0.05)的危险因素;认知功能下降是糖尿病患者跌倒风险增高(OR=2.559,P<0.05)、平衡与步态功能下降(OR=3.930,P<0.05)的危险因素。结论衰弱、营养不良、认知功能下降可引起糖尿病患者躯体功能下降、跌倒风险增高,临床应积极干预从而最大程度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综合征 糖尿病,2型 意外跌倒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 breaks,DSB)修复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分化甲状腺癌(DTC)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2020年1月至3月收治的14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114例,年龄18~78岁。依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DTC组(90例)与对照组即甲状腺良性结节(benign thyroid nodules,BTN)组(50例),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所有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DSB修复能力,通过Wilcoxon秩和检验对2组数据进行比较,评估DSB修复能力与DTC发生风险的关系。并根据BTN组DSB修复能力中位数将DSB修复能力分为高和低2组,采用Logistic 回归法对可能影响DSB修复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TC组的DSB修复能力中位数为27.87%,BTN组中位数为36.75%,DTC组的DSB修复能力低于BT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99,P<0.05);通过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DTC患者比BTN患者的DSB修复能力低(OR=2.245,95%CI:1.067~4.725,P=0.033),有辐射暴露史的人群DSB修复能力降低(OR=2.698,95%CI:1.271~5.725,P=0.010)。结论DSB修复能力较低的人患DTC的风险可能增加,辐射暴露可能是DSB修复能力降低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辐射 DNA双链断裂 DNA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Yes相关蛋白(YAP)和包含WW结构域的转录调节蛋白1(TAZ)与Stanford A主动脉夹层(STAAD)患者术后院内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β-aminopropionitrile monofumarate(BAPN)小鼠STAAD模型研究YAP/TAZ蛋白在其外周血中的变化。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常规体检的139例健康人的血样作为对照组,接受外科手术的95例STAAD患者纳入研究队列,主要的结局变量是术后院内死亡,并将其血样作为试验组。使用单因素分析确定STAAD术后院内死亡的风险因素,并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对患者血液中TAZ蛋白水平与术后院内死亡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APN诱导的STAAD模型小鼠和STAAD患者血液中的YAP水平变化不大,但是TAZ蛋白的浓度却显着增加。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原始模型中,TAZ蛋白水平与院内死亡呈现正相关(OR=1.327,95%CI:1.014~1.737,P=0.0392)。在模型Ⅰ和模型Ⅱ中发现了类似的结果(OR=1.348,95%CI:1.010~1.803,P=0.0429;OR=1.353,95%CI:1.008~1.816,P=0.0442)。结论STAAD患者术前血液中高水平的TAZ蛋白预示着手术效果可能不佳,且TAZ蛋白水平≥13 ng/ml的患者术后院内死亡风险较高。

  • 标签: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YAP蛋白 TAZ蛋白 术后院内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