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体乳房再造术是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的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但术后感染率较高,是导致再造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目前国内对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有严格限制,增加了临床医生对体再造术后感染控制的难度,现对于体乳房再造术中局部是否可以使用抗生素仍有不同认识,对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方法和时间缺乏共识。该文系统分析了目前体乳房再造术后的感染、影响因素以及预防控制策略,得出以下结论:(1)体乳房再造术后的感染发生率(2.5%~24.0%)明显高于其他清洁手术。(2)应用扩张器或体、脱细胞异体真皮、术后放疗和引流时间长等是增加体乳房再造感染率的因素。(3)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采用混合抗生素溶液冲洗体置入腔隙,可以有效降低乳房再造术后感染发生率。(4)术后延长抗生素应用的利弊尚需进一步研究。(5)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后发生感染的情况下,需要使用替代性抗生素。

  • 标签: 乳房再造 假体 感染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高迁移率族蛋白B-1(human 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在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中的表达。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7年9月至2021年9月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梅毒患者47例,其中神经梅毒组患者21例,非神经梅毒组患者26例。收集两组患者脑脊液检测HMGB-1含量、脑脊液总蛋白量、白细胞数量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olulized red unheated serum test,TRUST)、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TPPA)、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luoresent treponemal antibody-absorption test,FTA-ABS)。采用χ2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神经梅毒组男18例,女3例,年龄(51.3±15.1)岁;非神经梅毒组男20例,女6例,年龄(48.6±8.3)岁。神经梅毒组患者脑脊液TRUST稀释倍数[(5.29±3.89)比(0.96±1.48),中位数4(2,8)比0(0,0)]、白细胞数量[(82.91±66.42)×106/L比(14.00±17.23)×106/L,中位数50.0(26.5,69.0)×106/L比3.0(2.0,4.0)×106/L]、总蛋白量[(714.57±134.69)mg/L比(288.22±115.20)mg/L]、HMGB-1[(1 265.16±345.10)ng/L比(693.92±166.26)ng/L]均高于非神经梅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神经梅毒组脑脊液HMGB-1与白细胞数量呈正相关(r=0.62,P<0.01)。结论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HMGB-1水平显著上升,有助于神经梅毒的诊断。

  • 标签: 神经梅毒 脑脊液 HMGB-1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安徽省淮南市12 295人无偿献血者的梅毒感染现状,为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淮南市中心血站2017年4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的无偿献血者12 295人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梅毒螺旋体(TP)抗体筛检,采用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TP抗体筛检不合格献血者标本进行梅毒确认试验。结果淮南市12 295人无偿献血者中TPPA阳性48人,TPPA阳性率为3.90‰(48/12 295);男性献血者TPPA阳性率3.12‰(22/7 048)、女性4.96‰(26/5 2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61,P>0.05);已婚献血者TPPA阳性率5.33‰(42/7 884)、未婚2.01‰(6/2 9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33,P<0.05);不同文化程度献血者TPP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94,P<0.05),而不同血型献血者TPP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4,P>0.05)。结论安徽省淮南市无偿献血者中,不同婚姻状况、不同文化程度者TPPA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

  • 标签: 梅毒血清诊断 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血库 献血者 淮南
  • 简介:摘要核酸检测作为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检测的主要手段,在国内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国内本土病例的动态"清零"和对病毒经物品传播风险的深入认识,"人物同防"已成为当前我国疫情防控的重点,环境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监测成为常态化防控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然而,由于新冠疫苗接种和相关科学研究的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环境监测屡屡出现"阳性",给疫情防控带来了困扰。本文通过分析文献资料,总结疫情防控经验,对核酸检测方法、环境核酸污染来源、鉴别方法和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应对策略,供处理相关疫情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环境 核酸检测 鉴别 处置
  • 简介:摘要吉兰-巴雷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被认为与神经节苷脂抗体的出现密切相关,而抗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3抗体既往报道较少。文中报道1例GM3抗体阳性相关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患者为58岁女性,主因“双下肢无力10 d,右眼睑闭合不全8 d,左眼睑闭合不全伴头晕1 d”就诊。血清抗GM3抗体阳性,予丙种球蛋白治疗后症状好转。

  • 标签: GM3抗体 吉兰-巴雷综合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术后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6年12月于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施行开腹根治性胃切除手术的543例胃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404例,女139例,年龄26~84岁。根据癌组织HER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将患者分为HER2 0+组(n=427)、HER2 1+组(n=56)、HER2 2+组(n=29)和HER2 3+组(n=31),比较4组在临床病理指标上的差异。进一步将HER2 0+组和HER2 1+组胃癌患者合并为HER2阴性组(n=26),HER2 3+作为HER2阳性组(n=26),应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均衡两组与预后相关的基本资料变量,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与HER2阳性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全组胃癌患者中HER2过表达比率5.7%(31/543)。HER2表达水平与性别(χ2=8.30,P=0.040)、肿瘤纵向部位(χ2=22.86,P=0.029)、组织学分化(χ2=13.27,P=0.004)有相关性;中位生存时间与HER2表达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44,P=0.142)。倾向评分匹配后,HER2阳性组胃癌中位生存时间23个月,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型(HR:1.619,95%CI:1.081~2.423,P=0.019)是影响HER2阳性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ER2在男性、贲门胃底部及高、中分化的胃腺癌中表达较高,但HER2表达水平与胃癌中位生存时间无显著相关性,ABO血型可能是影响HER2阳性胃癌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胃肿瘤 腺癌 表皮生长因子 受体 ABO血型系统 预后
  • 简介:摘要小清蛋白(PV)阳性神经元是γ-氨基丁酸(GABA)能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主要亚型之一,广泛分布于各个脑区。既往研究发现PV阳性神经元与癫痫、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孤独症、老年痴呆症、共济失调、吗啡依赖及戒断等密切相关,新近研究发现PV阳性神经元在睡眠-觉醒调节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意味着PV阳性神经元在全麻致意识消失及意识恢复过程中也有着重要作用。笔者现围绕PV阳性神经元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不同脑区调节睡眠-觉醒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全麻致意识消失及意识恢复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小清蛋白阳性神经元 睡眠-觉醒 基底前脑 丘脑网状核 大脑皮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乳腺癌病理学亚型可根据其免疫组化结果如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及Ki67表达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分子亚型,包括管腔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型。管腔型被定义为ER和(或)PR阳性,在分子机制上,ER的表达活性可调控PR表达,所以ER与PR表达通常一致,但在检测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部分ER/PR表达不一致的情况,尤其是ER(-)/PR(+),但关于此类病例是否真实存在尚存争议,应对此型患者重新进行ER和PR免疫组化检测,再根据HER2状态进行分类。因ER与PR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疗效密切相关,故其检测结果将直接影响临床医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本文现就ER(-)/PR(+)型乳腺癌存在的原因及机制研究进展进行文献复习探讨。

  • 标签: 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肛拭子阳性患者临床特征及其价值。方法选取104例COVID-19确诊患者,在入院时采集咽拭子、痰液、血液和肛拭子检测2019-nCoV核酸;依据不同标本核酸阴阳性分组比较临床特征和血液学指标;选取15例肛拭子核酸阳性患者追踪分析其不同标本核酸转阴时间。结果与肛拭子阴性患者相比,阳性患者具有较低的淋巴细胞(LYM)和较高的乳酸脱氢酶(LDH)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且重症比例更高。咽拭子阳性患者HsCRP、IL-6和重症比例亦显著高于阴性患者。痰液阴阳性患者间血液学指标和重症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液阳性比例仅为1.92%,但均为重症患者;痰液阳性率最高为46.15%。咽拭子和肛拭子均阳性患者LYM显著下降,而HsCRP、IL-6和危重比例均显著增高。追踪结果显示肛拭子和痰液转阴时间较长,警惕痰液复阳现象。结论肛拭子阳性患者具有更低的LYM和更高的炎症水平及重症比例,提示其可能成为预测重症发生的因素。且转阴时间长于咽拭子,联合咽拭子和肛拭子检测有助于预测重症发生。

  • 标签: 2019-nCoV COVID-19 肛拭子 咽拭子 痰液 核酸检测
  • 简介:摘要致敏等待者因为存在抗HLA抗体阳性,其等待时间更长、预后更差,但目前临床上并未形成规范的治疗方案。要提高致敏等待者的移植机会,其核心问题可归纳为:(1)如何评估抗HLA抗体阳性患者的移植风险?(2)如何降低抗HLA抗体的滴度,并避免其产生?通过总结我中心既往的经验,我们提出了算(Calculate)、避(Avoid)、降(Lessen)、配(Match)的"CALM"策略,通过对这四个环节的处理,提高了致敏等待者的移植机会和成功率。

  • 标签: 肾移植 抗HLA抗体 阳性 策略 CALM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抗体阳性的尘肺病患者小阴影进展及肺功能的变化,为尘肺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1日入住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尘肺科患者756例,剔除合并感染者,依据自身抗体是否阳性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每组25例。对尘肺病患者的X射线胸片、胸部CT、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呼气50%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MEF50)等指标追踪观察5年,分析自身抗体阳性对尘肺小阴影形态学、5年尘肺晋期和肺功能的影响。结果自身抗体阳性组男性22例、女性3例,年龄(53.14±10.51)岁;阴性组男性23例、女性2例,年龄(53.88±8.10)岁。5年的观察期内,自身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尘肺病患者小阴影形态、尘肺分期和5年尘肺晋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抗体阳性组胸部CT的小阴影面积增量高于自身抗体阴性组(P<0.05);自身抗体阳性组的FEV1和MEF50分别在第4和3年开始低于自身抗体阴性组(P<0.05);自身抗体阳性与FEV1和MEF50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5年的观察期内,自身抗体阳性未促进尘肺病患者X射线胸片的进展,但胸部CT上呈现出更多的小阴影;自身抗体阳性可能加剧肺功能的减退。

  • 标签: 尘肺 自身抗体 小阴影 肺功能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念珠菌阳性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上海市26家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COPD急性加重住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将下呼吸道标本念珠菌阳性的502例患者设定为试验组,将下呼吸道标本真菌阴性的304例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对念珠菌阳性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1)念珠菌构成比以白色念珠菌居第一位,所占比例为85.48%;光滑念珠菌第二位,所占比例为7.66%;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和酵母样菌,所占比例分别为2.82%和2.62%;最后为近平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所占比例分别为1.01%和0.40%。(2)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后发现,试验组患者年龄、入院时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呼吸困难量表评分、吸烟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VC、合并哮喘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脑卒中、按需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吸入糖皮质激素(ICS)、ICS/LABA、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使用天数、住院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氢离子浓度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和动脉血氧分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后发现,年龄>70岁、入院次数>4次、按需吸入SABA、吸入LABA、ICS、ICS/LABA、住院时间>30 d以及住ICU时间>25 d为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念珠菌阳性的危险因素。结论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念珠菌阳性危险因素主要为年龄>70岁、入院次数>4次、按需吸入SABA、吸入LABA、ICS、ICS/LABA、住院时间>30 d以及住ICU时间>25 d,下呼吸道念珠菌定植的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危险因素 急性加重 念珠菌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21例HIV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同期收治的159例HIV阴性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结果HIV阳性冠心病组和HIV阴性冠心病组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数目相似,除阴性组的体质指数(BMI)显著高于阳性组外[(23.8±2.7)kg/m2比(22.1±2.7)kg/m2,F=-2.641,P=0.009],其他危险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两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相似,HIV阳性冠心病组的血管内血栓发生为0,完全闭塞病变比例为19.0%(4/21),阴性组则分别为14.5%(23/159)和39.6%(63/159),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483,P=0.062; χ2=3.361,P=0.067)。HIV阳性冠心病组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低于阴性组(均为P<0.05),心脏增大比例增高(76.2%比51.6%, χ2=4.533,P=0.033),而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比例下降(47.6%比75.5%, χ2=7.173, P=0.007)。结论HIV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大多与HIV阴性患者相似,但HIV阳性患者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心脏增大明显,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率降低。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冠状动脉疾病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不能满足任一自身免疫病诊断标准的抗-SSA抗体阳性患者,属中医"欲病"阶段,可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运用中医体质分析及辨证施治,辅以食疗及生活方式干预。2012年5月10日-2019年10月8日,以左归丸口服结合食疗及生活方式调整等措施早期干预抗-SSA抗体阳性阴虚质患者1例,结果患者舌红苔薄、脉细无力、干咳等体征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 标签: 中医药疗法 抗-SSA抗体 早期干预 遗传易感性 自身免疫病 食疗 医案
  • 作者: 刘昌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岳阳市中心医院,湖南岳阳 414000
  • 简介:目的:分析我院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的分布特点,并探讨筛查血型不规则抗体对于临床输血的意义。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患者17405例,采用微柱凝胶法对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进行检测,对阳性患者鉴定其特异性,并调查其阳性率以及特异性分布。结果:本组17405例患者中共有94例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54%(94/17405)。女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率(0.63%)高于男性(0.40%),(P<0.05),抗体以Rh,MNSs和Lewis血型系统为主。结论:对住院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以及特异性鉴定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有必要考虑对患者和供血者常规开展Rh血型系统D、E、e、C、c五种抗原进行检测并实行抗原相合性血液输注。

  • 标签: 血型;不规则抗体;Rh血型
  • 简介:摘要金属对金属髋关节假体置换因其低磨损、高稳定性及灵活性等优势受到髋部疾病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的青睐。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道指出,部分患者在金属对金属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于体周围软组织出现金属碎屑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s to metal debris,ARMD),这一不良反应会诱发炎性瘤的形成,最终导致较高的术后翻修率。这引发了医生和患者的广泛关注和担忧。因炎性瘤导致的髋关节翻修术面临骨及周围软组织大量缺损、原有假体难以移除及翻修体固定困难等巨大的失败风险,使金属对金属髋关节假体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临床医生的选择也更加谨慎。通过最新研究文献就金属对金属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炎性瘤形成的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髋关节假体周围炎性瘤形成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金属离子浓度升高、体植入位置及患者自身因素三个方面。其诊断主要依靠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关节镜检查及组织学检查等方法。针对临床有症状和无症状患者其治疗策略也不相同。通过对以上内容的详尽分析、评价及总结,旨在为临床髋关节置换体的选择提供指导,同时为进一步探究ARMD引发炎性瘤的机制奠定基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设计并通过三维打印制作定制型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颅底联合体,验证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精确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10月至2020年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就诊的TMJ-颅底联合病损患者,将术前颌面部CT数据导入Mimics 18.0 软件,根据颅颌面骨应力分布、TMJ和颅底解剖结构与关节运动特征,个性化设计TMJ-颅底联合体,主要包括颅底、关节窝、关节头和下颌柄4个部件。通过五轴精加工和三维打印等技术制作假体。手术选择改良耳颞前切口[必要时附加下颌后和(或)下颌下切口],显露TMJ-颅底联合病变后,在导板辅助下精准切除病变,固定体。术中和术后分别对常规评价、颅颌关节结构及功能评价等指标进行记录和评估。结果10例患者[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43.2±13.6)岁]术中体均顺利就位且与骨面贴合紧密。随访(29.4±17.3)个月(6~54个月)后,术后患者咬合关系稳定,切口愈合良好,面形得到较好维持,均未发生头晕、头痛、脑脊液漏及永久性面神经损伤等不良症状;术后疼痛、饮食、下颌运动功能、开口度和患侧侧方运动均有明显改善,但前伸和健侧侧方运动恢复欠佳;术后曲面体层X线片和CT检查均显示体未见明显松动、移位、断裂等;术后体位置与设计位置相比,功能区最大误差为(0.52±0.17) mm,非功能区最大误差为(1.62±0.26) mm。结论本项研究自主研发的定制型TMJ-颅底联合体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精确性。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颌面假体 颅底 三维打印 定制型假体
  • 简介:摘要目的用三维(3D)扫描测量患者耳软骨联合硅胶体隆鼻术前后参数,探讨耳软骨联合硅胶体隆鼻的手术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于武汉同济医院整形外科接受耳软骨联合硅胶体隆鼻女性患者16例,年龄21~35岁,平均28.3岁。分别于手术前及术后行3D扫描测量鼻部线性长度、鼻角度、鼻部比例指数。结果16例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满意,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鼻长度、鼻高度、鼻深数据,术后较术前有显著增加,鼻宽度及鼻尖宽度术后数据较术前减小。鼻唇角及鼻额角术后数据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鼻面角、鼻尖角、鼻小柱-小叶角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深/鼻宽、鼻指数、鼻尖突出度术后均改善,而鼻小柱/鼻小叶术后数据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扫描可全面准确地测量鼻部各参数。耳软骨联合硅胶体隆鼻术改善鼻部整体轮廓效果较好,但在精细改善鼻尖美学效果欠佳。

  • 标签: 耳软骨 三维扫描 鼻整形 测量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