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汪曾祺是一位学者型的小说家。他学识渊博,博闻强记,经史子集,天文地理,花草鸟兽,琴棋书画,均有深厚造诣。丰富、驳杂的知识,已经成为他的小说的主要的和重要的题材来源。尤其是色彩浓郁的风情、习俗,妙趣横生的轶闻、掌故,更为他器重珍爱,津津乐道。完全有理由这样认定:汪曾祺小说的框架,正是以这些风情、习俗、轶闻、掌故为主的文化内容支撑起来的。我把它称之为文化内容,是因为被纳入汪曾祺小说中的风情、习俗、轶闻、掌故,大都被小说家把它们与之共生的历史的、社会的肌体上剥离下来,割断了它们之间的血肉联系,从而具有了一种超越性,成为仅仅具有文化意义的纯粹的风情、习俗、轶闻、掌故。即使由于小说家的这种“剥离”和“割
简介:读完赵清学同志的自传体小说《燕赵少年》,一股朴实的、粗犷的、清新的气味迎面而来。我深深感到赵清学的小说创作根于现实、群众、民间文学之中。赵清学同志从一个大兵走向一个作家,他和其他部队作家有着许多共同点,但不同的是赵清学善于汲取民间文学为养料,用民间文学来丰富他的作品,因此,他的作品民间文学的气息十分浓厚,《燕赵少年》显得更为突出。(一)作家善于写传奇式的人物。《燕赵少年》的主人公飞雪有着非常奇特的童年。高尔基说:“儿童固有的天性是追求光辉的不平凡的事物。”少年儿童有着特殊的好奇心,因此,大凡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和故事,对孩子们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作品取材于解放前的童年生活,作家以饱满感情的笔触,描绘了人间少有的悲惨的童年而又饶有趣味的生活,在其他儿童文学中是难以读到的。
简介:<正>《江海学刊》1990年1月号发表赵宪章《中国古代文论:文艺学经验方法的历史型态》一文,指出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一、审美的主体性。特别注重审美主体在实践中的意义,侧重从审美主体出发接受、认识文艺现象,侧重对文艺的本质和规律作出主体性的规定。而文艺现象对于审美主体的价值关系,往往是它最感兴趣的课题。二、浑整性。它并不舍弃关于艺术现象的直观材料,虽然是理论批评,仍保留着形象体系的具体可感性。它将对象作为一个浑然整一的有机体,从整体上进行感知和把握。三、表述方式的意会性。即用直观、直感去体验、领悟,而不是“以言相传”,即不是用明晰、确定的概念进行表述。主要表现在概念与范畴的非确定性、意会性;理论学说中的意会性主张,如严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