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主动脉手术中应用急性血小板分离技术对患者血液保护的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在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选取了46名接受主动脉手术的患者,随机均等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在分离组,手术过程中采用了急性血小板分离技术。对照组仅接受了常规的血液保护措施,如术中血液回收和异体输血。在麻醉诱导后(T1)、鱼精蛋白中和后5分钟(T2)、自体血回输后(T3)等关键时间点,并从中心静脉抽取血液样本,检测血红蛋白、血小板数和红细胞数等指标。同时,在术前(T0)和术后1天(T4)两个时间点检测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百分比(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Dimer以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同时记录了术中和术后的输血量、术后48h的引流量、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以及计算低氧血症、血液透析、再次开胸和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等基线数据上无统计差异(P>0.05)。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血红蛋白水平降低(P<0.05),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围术期,实验组异体输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术后引流量方面,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而心脏、脑部、肾脏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两组间无差异(P>0.05)。实验室检查显示,术前后凝血指标(PT、PT%、INR等)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术后APTT值在对照组显著延长(P<0.001)。 结论 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 TEG)技术证明,急性血小板分离技术对主动脉手术患者的血液保护效果更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ford B型创伤性主动脉夹层(TAD)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1年6月至2019年12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Stanford B型TAD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5例;年龄35~83岁[(56.2±12.9)岁]。主要为胸背部创伤,患者均接受TEVAR手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肝素使用量、术后ICU住院时间、术后脏器并发症等。比较术前、术后1 d脑钠肽、尿素氮、肌酐的变化情况。术后6个月复查CT血管造影(CTA),主要观察支架的位置、术后逆撕、截瘫及内漏发生等情况。主动脉CTA测量术前、术后6个月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最大直径、远端主动脉真腔直径,明确TEVAR术后主动脉重塑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36个月[(25.9±6.3)个月]。手术时间为60~200 min [(96.7±30.7)min],术中出血量为20~45 ml[(31.1±6.8)ml],术中肝素使用剂量为0~0.53 mg/kg[(0.4±0.1)mg/kg],术后ICU住院时间为1~7 d [(4.7±1.3)d]。7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经胸腔闭式引流、气道管理及抗感染治疗,症状明显改善并康复。2例患者术后出现肾功能异常,予以药物治疗好转。术前、术后1 d患者的脑钠肽、尿素氮、肌酐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CTA复查示支架位置满意,没有逆撕、截瘫等严重并发症。1例Ⅰ型内漏,瘤体未进一步扩大,患者病情稳定。术后6个月夹层动脉瘤直径为(34.4±5.0)mm,较术前的(38.2±5.6)mm缩小,远端主动脉真腔直径为(26.8±4.6)mm,较术前的(22.6±6.0)mm扩大(P<0.05或0.01)。结论TEVAR对心功能、肾功能等无明显影响,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主动脉重塑良好,是治疗Stanford B型TAD的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对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心肌做功的影响。方法单中心连续入选2018年3月至2021年8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TAVR治疗的重度AS患者。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左心室压力-应变环评估左心室整体心肌做功,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重度AS患者TAVR术前、术后的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用功(GCW)、整体无用功(GWW)、整体做功效率(GWE)的变化。结果共纳入26例因重度AS行TAVR治疗的患者(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69.1±7.3)岁,胸外科医师学会(STS)评分为[4.2 (1.1,9.2)]%。以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加外周收缩压估测的与心导管测得的左心室收缩期内压高度相关(r=0.918)。TAVR术后组舒张压、左心房容积指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主动脉瓣峰值流速及平均跨瓣压差均低于TAVR术前组,而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TAVR术前组(均P<0.05)。心肌做功指标,校正后TAVR术后组GWW低于TAVR术前组,而GLS、GWE高于TAVR术前组(均P<0.05)。结论通过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加外周收缩压这一无创方法能可靠地评估重度AS心肌做功。TAVR治疗后GWE显著提高,其中以GWW减少为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早期诊断中改良AAD风险评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嘉兴市第二医院急诊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主诉胸背部疼痛患者162例,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以及影像学资料,以是否确诊为AAD分为对照组(非AAD,n=120)和观察组(AAD,n=4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所有资料后,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再根据OR值的大小进行评分表的建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对改良AAD风险评分预测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家族史、突发剧烈胸背部持续疼痛、双侧血压不对称、高血压、超声异常以及D-二聚体是诊断AAD的独立危险因素(统计值=7.84、6.96、7.04、11.38、7.12、8.15、15.07、9.11,均P < 0.05);以总分5分为预测标准,获得预测AAD发生的特异度为84.94%,敏感度为95.43%。改良AAD风险评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9。结论改良AAD风险评分能够方便快捷地对AAD的发生进行预测,且预测价值较高。该研究具备显著创新性和科学性。
简介:摘要心原性休克是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TAVR)围术期严重急性并发症之一,体外膜肺氧合(ECMO)及左心辅助装置Impella等机械辅助装置为其重要救治手段。该文报道1例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在行经心尖途径TAVR过程中出现心跳骤停,立即予心肺复苏并及时置入人工瓣膜,患者循环未恢复,遂进行体外循环, ECMO辅助下返回病房,但患者心功能改善不明显,后置入Impella。患者逐渐好转,康复出院,术后1、3个月随访恢复良好。与ECMO相比,Impella可直接降低左心室的负荷,有助于瓣膜病合并循环障碍患者的心功能恢复。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患者主动脉CTA误诊夹层动脉瘤1例。患者男,50岁,因胸痛、胸闷3 d,意识不清1 h于嘉兴市第一医院就诊,在进行主动脉CTA扫描时出现了与主动脉夹层相似的充盈缺损,经主动脉造影后证实为伪影。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术中血管造影显示主动脉充盈良好,无夹层征象,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前降支狭窄90%~95%,心内科医师成功将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患者的左冠状动脉。
简介:摘要二叶式主动脉瓣(BAV)畸形是主动脉瓣畸形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瓣膜发育异常。目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治疗中、高风险BAV患者的重要方法,但一些围术期因素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我们通过对TAVR治疗BAV畸形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分析,希望为提高患者的预后提供更多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StanfordA型夹层治疗中预防应用主动脉根部-右心房分流技术的临床疗效和技术要点,指导临床应用。方法收集自2012年1月2017年6月我院StanfordA型夹层外科治疗病例41例,其中术中预防应用主动脉根部-右心房分流病例36例,未预防性应用5例,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停循环时间、术中失血量、总用血量、术后引流量、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有无二次转机止血、二次开胸止血、近端夹层复发、主动脉根部假性动脉瘤形成等并发症,并对比分析。结果预防性应用主动脉根部-右心房分流组与未预防行应用组在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停循环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总用血量、术后引流量、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二次转机止血率、二次开胸止血率等方面预防性应用组均优于未应用组,中期随访两组均无近端夹层复发、主动脉根部假性动脉瘤形成并发症发生。结论预防性应用主动脉根部-右心房分流技术操作简单,可有效地减少升主动脉近端吻合口出血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在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本文汇报了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护理配合,从Debakey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检查结果、手术等方面介绍了术中护理配合的过程及重要步骤,提供了可借鉴的临床资料。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升主动脉加全主动脉弓替换加象鼻支架植入术的术后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将选取我院收治采取升主动脉加全主动脉弓替换加象鼻支架植入术患者60例为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方法随机分为2组。结果:观察组术后护理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数据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情绪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简介:【摘要】 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因解剖学结构复杂,使经导管行主动脉置换术难度增大,术后并发症增多,总结其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本文报告 1 例经导管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的护理体会。护理措施包括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康复运动指导等。患者术后病情稳定转科,随访至今,患者情况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