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茵陈对急性肝衰竭大鼠120h存活率、肝功能(AST、ALT、TBiL)及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表达的影响,探讨单味茵陈拮抗急性肝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行90%肝切除建立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将2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茵陈提取液组、促肝细胞生长素组,每组60只,其中模型对照组、茵陈提取液组、促肝细胞生长素组建立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实验前3天至实验结束分别腹腔注射给药:茵陈提取液组予茵陈提取液10ml/kg,促肝细胞生长素组予促肝细胞生长素10ml/kg,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均给予0.9%生理盐水10ml/kg,分别在造模成功后3个不同时间点(0h、24h、48h),每组取6只大鼠观察肝功能及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率,剩余大鼠用于观察120h存活率。[结果]茵陈提取液组大鼠120h存活率及肝功能改善明显优于模型对照组(P〈0.05);茵陈提取液组大鼠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茵陈通过降低大鼠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百分率含量,改善大鼠机体炎症反应及免疫耐受,提高急性肝衰竭大鼠存活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介导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信号分子在急性肝衰竭小鼠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N)联合脂多糖(LPS)建立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用Wy-14643激活PPARα、用质粒促进CHOP表达,检测小鼠肝脏病理改变、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酯(AST)评价肝脏功能,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中炎性因子mRNA表达水平。LPS刺激巨噬细胞建立炎症模型,用siRNA抑制PPARα、CHOP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中炎性因子mRNA表达水平。结果D-GalN/LPS诱导急性肝衰竭小鼠中,促进PPARα活性抑制了小鼠肝脏出血和炎症,降低了血清转氨酶水平,也降低了肝组织中炎症因子的mRNA水平(P < 0.01)。促进CHOP表达,逆转了PPARα激活带来的肝脏保护作用,肝脏损伤加重,炎症因子表达增加(P < 0.01)。细胞水平上,PPARα活性抑制促进了炎症因子的增高(P < 0.01),同时抑制CHOP活性后使炎症因子重新下降(P < 0.01)。结论急性肝衰竭肝损伤中PPARα和CHOP分子是调节炎症反应的重要信号分子,促进PPARα可下调CHOP抑制炎症因子发挥对小鼠肝衰竭的保护性作用。
简介:目的:研究中药制剂达美施乙肝三号治疗乙肝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双盲对照试验,60例乙肝后肝纤维化,肝硬化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达美施乙肝三号组)及对照组(天然维生素组)。疗程为52周,每12周随访一次,并于停药12周后随访。部分病人治疗前,后作肝活检。所有病人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作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评估,相关肝功能检查,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M,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检测及影像学B超检查。结果:共有60例病人入选,58例病人按方案要求完成治疗。共有20例病人作二次肝活检,其中治疗组10例,对照组10例。治疗52周后,治疗组肝纤维化病理组织学疗效总有效率为74.13%,显著高于对照组21.95%(P<0.05),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改善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0.10%,显著高于对照组30.24%(P<0.05),治疗后治疗组肝纤维化非创伤性指标疗效的总有效率为76.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41%(P<0.05),两组均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达美施乙肝三号中药复方能有效,安全地治疗乙肝后肝纤维化,肝硬化。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联合肝生化检测对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检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我院乙肝肝纤维化患者 60 例作为实验组 ,同期健康体检的人群 60 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予以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联合肝生化检测, 对比 检验结果 。 结果:实验组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LN 、 PC-Ⅲ 、 Ⅳ -C 、 HA 与对照组指标存在显著差异( P < 0.05 ); 实验组 肝生化 指标 AST、 ALT与对照组指标存在显著差异( P < 0.05 )。 结论: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联合肝生化检测 可有效用于患者 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与评估 , 准确反应患者的病情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9年9月住院治疗的HBV相关的ACLF基础上合并AKI的患者150例,总结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实验室检查、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并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分析患者的生存时间、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在发生AKI时,93%患者合并腹水,81%患者合并自发性腹膜炎,65%患者合并肝性脑病,58.7%患者合并肺部感染。AKI 1期90例(60.0%)、2期44例(29.3%)、3期16例(10.7%)。在诊断AKI时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白蛋白水平更低(t=2.571, P=0.011),而尿素氮、血钾及白细胞水平更高(t=3.184, P=0.002; t=2.069, P=0.040; t=2.251, P=0.026)。74.7%患者在30天内死亡,90天生存率为16.7%。在诊断AKI时合并低钠血症患者30天或90天的死亡率均显著高于不合并低钠血症患者(χ2=4.11, P=0.044; χ2=3.901, P=0.049 7)。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发生AKI前尿酸异常、发生AKI时存在低钠血症、合并心或肺功能损伤、代谢性酸中毒、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因素的患者,生存明显差。Cox回归分析显示,存在肝肾以外的脏器功能严重损伤、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以及高龄,是ACLF发生AK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死亡风险增加约2~3倍。结论HBV相关的ACLF患者在发生AKI时大多合并有腹水和自发性腹膜炎,AKI 1期患者多见。合并肝肾以外的脏器功能严重损伤、代谢性酸中毒以及高龄的患者死亡风险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对人工肝治疗衰竭预后的预测效果,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并进行MELD评分,对治疗组进行人工肝后评分,观察三个月后的死亡率。结果治疗组中治疗前MELD评分大于40分的患者有8例,3个月后死亡率为100%,评分为30-40分的患者34例,3个月后死亡率为53%,对照组中MELD评分大于40分的患者12例,3个月后死亡率为100%,评分在30-40分的患者32例,3个月后死亡率为87%,与治疗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MELD评分可在临床推广中应用,一般人工肝治疗MELD评分在30-40分之间的肝衰竭是安全的。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肝衰竭实施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干预分析。方法选取100例我院在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治疗的肝衰竭的患者,均实行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根据患者入院的顺序分为实验组(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结果在护理满意率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在护理效果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在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结论将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应用在肝衰竭的患者中,并在这个过程中使用综合护理,护理满意率比较高,护理效果较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简介:目的探究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8月期间治疗的62例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人工血浆置换治疗。医护人员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各个时期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记录。结果观察组患者各个时期治疗康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4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指标变化情况得到明显改善,P=0.036。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肝衰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情况,治疗方法安全可靠,应被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当前临床在进行肝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疗效的主要影响要素进行分析。方法 筛选2020.3-2021.2期间进入我院接受肝衰竭治疗的患者共计60例,采取一般抽样分组的方式,将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成普通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30例患者。在为两组患者提供临床治疗上,普通组采取的是一般常规临床治疗方案,观察组采取的是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方案。针对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方式进行肝衰竭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和评价,并针对患者在进行肝衰竭治疗过程中,患者只治疗效果的主要影响要素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 在经过两种不同方式的治疗后,普通组相较于观察组患者而言,在肝衰竭治疗上,有更低的治疗有效率,结果比对存在P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组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研究对象均为重症肝炎肝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2)与观察组(42),均通过组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肝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应用于组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重症肝炎肝衰竭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水平,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接受人工肝治疗的50例肝衰竭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通过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过程和感染情况,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中有10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40%;对照组中有5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0%。多因素分析表明,患者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治疗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和护理操作规范性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治疗时间、抗生素使用和护理操作等。针对这些危险因素,临床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评价人工肝联合中药高位保留灌肠与否对肝衰竭疗效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知网、万方、SinoMed,检索日期至2024年1月31日,搜集关于人工肝联合中药高位保留灌肠治疗与否对肝衰竭患者疗效的改善的随机对照试验。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资料,统计软件采用RevMan 5.4。结果 共纳入5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Meta分析显示,人工肝联合中药高位保留灌肠治疗肝衰竭可改善患者疗效,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也导致相关并发症。结论 对人工肝治疗的患者行中药观察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疗效,而且可以降低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故推荐临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