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2年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用3个条文对"附条件起诉"的适用条件、程序设计、考察、法律后果进行了规定,其中第272条规定"在附条件起诉的考验期内,由人民检察院对被附条件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进行监督考察"。在这一前提下,检察机关作为实施监督考察的主体,如何在附条件起诉实施过程中履行职责,发挥作用,明确定位,是准确落实附条件起诉机制的关键。

  • 标签: 附条件不起诉 检察机关 程序规范
  • 简介:附条件起诉是检察机关自由裁量权的一种形式,属于审前程序处理。2012年我国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了附条件起诉制度,规定对符合法定条件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可以适用附条件起诉。应当增设或细化以下制度安排:一是赋予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附条件起诉决定”环节的启动权;二是增设决定说理制度;三赋予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起诉决定救济权。

  • 标签: 附条件不起诉 救济制度 刑诉规则
  • 简介:刑事辩护制度是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得以实现的重要制度.而就我国目前刑事诉讼法规定情况看,在刑事辩护制度方面存在诸多不足.笔者拟从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审查起诉阶段来探寻我国立法在刑事辩护制度方面的不足情形,并提出相应的完善设想.

  • 标签: 刑事辩护制度 审查起诉阶段 立法缺陷 立法完善 刑事诉讼法 申请查证权
  • 简介:刑事诉讼法设专章规定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但却未规定实践中业已存在的涉罪未成年人与涉罪成年人分案起诉程序,考虑到分案起诉程序对于保障涉罪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具有必要性以及实践已经具备实施可行性.本文拟结合此项制度的现状及问题从实体标准、操作程序以及配套措施上提出一些完善措施。

  • 标签: 分案起诉 实体标准 操作程序
  • 简介:刑事诉讼法》修改实施后,我国检察机关新增和解起诉裁量权,这为检察权滥用留下了滋生空间。尽管刑诉法及司法解释试图限制检察官这一裁量权,但其滥用之潜在危害仍然存在。传统法学理论提出了种种对策,但均因大而不当存在缺陷。基于此,在和解起诉案件中,为实现限制检察官裁量权滥用之目的,应提倡"另一种思路":通过以权利制约权力模式、以权力制衡权力模式、以第三方约束权力模式来规制检察官和解起诉裁量权之行使。

  • 标签: 刑事和解 和解不起诉 检察裁量权 限权模式
  • 简介:暂缓起诉的期限为五个月,南京市浦口区检察院对南京某大学2000级计算机系学生王某涉嫌盗窃一案决定暂缓起诉,对涉嫌犯罪的大学生宣布暂缓起诉

  • 标签: 刑精英 大学生失足 失足暂免
  • 简介:起诉听证与人民监督员制度中对拟起诉的案件的监督都是起诉决定的事中监督制约机制。基于诉讼效率的追求及平等保障当事人的权利和巩固司法改革成果、降低改革成本的需要,有必要将两种机制加以整合,而整合的可能性则在于两种制度价值追求的一致性、功能定位的相容性和制度安排的可塑性。整合的目标是将两种制度在各自基础之上进行充分的改造,优化为一体化的起诉事中监督制约机制。

  • 标签: 不起诉听证 人民监督员监督 一体化
  • 简介:当遭遇虚假陈述时,证券投资基金和一般投资人一样会受到损失,也同样具备提起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诉讼的资格.证券投资基金的起诉行为不但违背了其设立目的,也违反了基金合同的约定.应完善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协调外部监管体系,明确基金财产运作主体的民事责任,促使证券投资基金积极行使诉讼权利.

  • 标签: 虚假陈述 民事赔偿 证券投资基金 适格原告
  • 简介:附条件起诉监督考察是一项完全不同于传统办案审查证据和适用法律的社会化的工作,也是一个多方主体参与互动的过程。检察机关作为处分主体,承担的三重职能之间存在角色冲突。监护人履行职责严重不足,司法社工更多担任了信息传递者和日常监管者的角色,观护单位参与的规范程度较低并与监督考察要求的严格性存在矛盾,社会主体参与面临多样性不足的困境。根据儿童参与原则,未成年人应是监督考察的主体。考察帮教小组在整体应对方面的合力尚未充分显现,主体之间存在信息分享不畅与缺乏合作的状况,各方主体还可能因为立场、理念等的不同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参与观察描述了各方主体定位与互动合作的真实图景,为思考发展方向提供了经验事实的基础。

  • 标签: 附条件不起诉 监督考察 处分主体 参与主体 未成年人 参与观察
  • 简介:<正>[基本案情]刘父、刘子(成年人,二人系父子关系)因与他人的琐事纠纷,通过主动邀约和指使他人电话邀约等方式,组织、带领吴某、陈某(成年人)和14名未成年人(均已年满14周岁),共计18人,带着刀、钢管等工具对被害人黄某实施殴打,致黄某右侧头顶部长约5cm裂口,左侧腰背部长约5cm、4cm两裂口。经鉴定,黄某因锐器插入造成左肾7级伤残,达到重伤。一、本案的办理及问题的提出(一)本案的办理过程

  • 标签: 不起诉决定 左侧腰 相对不起诉 父子关系 年满 检察机关
  • 简介: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新刑事诉讼法的目的之一,新确立的未成年人附条件起诉制度,既响应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又有利于保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由于检察机关享有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可能发生侵犯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的情况,新刑事诉讼法需要从适当扩大适用范围与明确适用前提条件、建立听证程序明确听取意见的规则与效力、分情况决定犯罪嫌疑人行使异议权的后果、赋予犯罪嫌疑人对不适用附条件起诉的异议权和增加对最终处理结果的监督制约与权利救济措施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的措施。

  • 标签: 附条件不起诉 自由载量 权益保障 异议权 监督制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国现行未成年人附条件起诉制度以教育主义为根本导向,但我国所参照的模板大多为以诉讼经济为导向的城外缓起诉、暂不起诉等相关制度.由于与制度模板价值导向的重大区别,虽经系列改造,未成年人附条件起诉在帮教措施、考察措施、资金保障、配套制度等方面仍有许多不足,影响了该制度教育功能的发挥.未成年人附条件起诉制度需以教育主义为核心,通过帮教措施的运用、异议权的保护、强制手段的克制等办法进一步完善.

  • 标签: 未成年人 附条件不起诉 教育主义 立法建议
  • 简介:2012年初,《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正式通过,附条件起诉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获得正式确认。但修正案中就附条件起诉制度仅做了原则性规定,尚需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细则予以规范。文章试图对附条件起诉制度中的考察制度进行探讨,通过与德国、日本、美国、我国台湾地区等近似制度的比较分析,从考察的主体、内容、期限、配套机制及处理结果等方面,大胆提出考察制度架构的设想,以为在实践中规范适用附条件起诉制度提出建议。

  • 标签: 附条件不起诉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 考察制度 构建
  • 简介: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在公诉阶段的具体实施,是检察机关有效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重点,但司法实践中,该阶段的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却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弥补和完善。针对公诉工作中亟待加强规范法律援助工作的趋势,应力求在范围明确、程序规制、优先保障等方面进行建制,从规范法律援助工作程序、扩大法律援助对象范围、针对特定人员优先提供法律援助等方面入手,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国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

  • 标签: 刑事法律援助 审查起诉阶段 经济困难
  • 简介:关于对涉嫌犯罪的为未成年人实行起诉制度,是2013年修改刑事诉讼法时新增加的一项内容,具体规定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诉讼原则及基本制度,同时又规定了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诉讼程序.目的在于保护未成年人可以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成长.

  • 标签: 未成年人 涉嫌犯罪 人民检察院 附条件不起诉
  • 简介:起诉制度的运用,一方面可以有效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中非犯罪化、非刑罚化、非监禁化的功能;另一方面有利于体现《刑事诉讼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并且,适用不起诉有利于在公诉环节进行程序分流,在缓解刑事案件量大与司法资源少的现实矛盾上有所成效。本调研报告以促进恩施市检察院对不起诉制度规范化、均衡化的运用为目标,以2016年办理的148起起诉案件为样本,归纳梳理影响作出不起诉决定的变量因素,通过比较不同变量在起诉案件中所占权重提出相关建议。

  • 标签: 刑事诉讼 宽严相济 不起诉 附条件不起诉
  • 简介:未成年人附条件起诉制度的引入,是立法对检察机关起诉自由裁量权扩张的明确体认。有利于充分发挥刑事司法的教育、挽救功能,但同时也给司法权力寻租带来了隐患。面对这种情形,检察机关如何运用内外监督手段提升未成年人附条件起诉案件的公信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从加强对未成年人附条件起诉裁量权监督制约的必要性出发,对办案过程中的自由裁量风险进行了梳理,并借鉴域外经验,就探索完善未成年人附条件起诉监督制约机制提出了自身见解,以期抛砖引玉。

  • 标签: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 监督制约 司法公信力
  • 简介:摘要:企业刑事合规起诉讨论,需要根据企业的刑事合规起诉类型加以明确的确定。我国刑法中对于单位犯罪的规定强调双罚制,即在对单位进行附加刑商的处罚基础上,对其中的主要人员处以刑事处罚,企业刑事合规起诉的免责依据是要求对该企业不具有可罚性,即在刑事政策意义上,该企业积极且有效地实施与符合我国刑事法律规定的内容,进行了合规性的经营,但却无法避免企业之下自然人通过单位的名义实施犯罪行为,企业已经尽到了明确的监管义务,且企业所尽到的明确监管义务也确实符合规定和内容。那么在此基础之下,自然人的行为如果依据单位名义进行了违法犯罪活动,再对企业进行处罚,会造成企业的积极性丧失,对企业造成深重打击。因此,在我国刑法单位犯罪中,规定企业合规起诉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企业进行有效政策革新和发展,在企业进行积极有效的行为,来预防其名下的自然人从事以单位为名义的犯罪情况,则不应当认定为单位犯罪,只需要追究单位之下的自然人的刑事责任。这种规定可以有效地激励,包括了正向以及负向激励,企业依法并有效地依照刑法以及其他法律的要求进行经营行为,实现对企业的激励,帮助我国的企业发展,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同时也保证我国法律制度稳定发展。

  • 标签: 单位犯罪 企业合规不起诉 刑事法律制度 改革实践
  • 简介:摘要:为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未成年人附条件起诉制度。随着起诉便宜主义在刑事司法制度中的适用,未成年人附条件起诉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但是目前该制度存在适用范围狭隘,帮教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需要我们加以完善,推动该制度在实践中运用发展。

  • 标签: 附条件不起诉 不足 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