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例44岁女性患者因左肺中央型肺癌(腺癌)、多发脑转移、继发癫痫入院。入院后给予卡马西平0.1g,每天3次口服;20%甘露醇,奥美拉唑,地塞米松静脉滴注。20d后患者全身出现散在皮疹、口腔内多发溃疡,经专科会诊初步考虑服用卡马西平引发过敏性药疹。立即停用以上药物,给予依匹斯汀20mg,每天1次;酮替芬1mg,每天2次;哈西奈德液、曲咪新乳膏和炉甘石洗剂,每天3次,外用。3d后,患者症状加重,确诊为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氨曲南1.5g,阿奇霉素0.5g,甲泼尼松龙40mg,每天2次静脉滴注。2周后患者吞咽正常,停用静脉激素,改为口服,一个月后新鲜皮肤长出,口服激素出院。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药疹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20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重症药疹患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重症药疹类型、致敏药物、合并疾病、入院后首次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住院期间肾功能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症药疹患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91例,男性50例,女性41例;年龄54(40,65)岁,范围9~85岁;重症药疹致敏药物为别嘌醇者48例,抗癫痫药23例,抗菌药物6例,其他药物14例;AKI组21例(AKI发生率23.1%),非AKI组70例。AKI组患者抗癫痫药物致敏者占比、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和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浓度均低于非AKI组患者[0(0/21)比32.9%(23/70)、(70±12) ml/(min·1.73 m2)比(103±6) ml/(min·1.73 m2)、26(23,30) g/L比36(34,38) g/L、(116±17) g/L比(129±15) g/L],而别嘌醇致敏者占比、合并糖尿病者占比、合并慢性肾脏病者占比和基线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水平以及尿蛋白阳性者占比均高于非AKI组患者[81.0%(17/21)比44.3%(31/70)、28.6%(6/21)比7.1%(5/70)、28.6%(6/21)比5.7%(4/70)、7.2(4.6,12.2) mmol/L比5.0(3.8,6.4)mmol/L,103(63,134)μmol/L比67(56,79)μmol/L、47.6%(10/21)比17.1%(12/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别嘌醇致敏是重症药疹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6.588, 95%CI: 1.006~43.123, P=0.049),而血清白蛋白是其保护因素(OR=0.595, 95%CI: 0.471~0.752, P<0.001)。结论别嘌醇致敏是重症药疹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白蛋白较低的重症药疹患者易发生AKI。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重症药疹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4月-2024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6例重症药疹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双色球法平均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集束化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症状消失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3.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21%,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药疹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加快患者恢复,降低并发症风险,保证患者安全,提高生存预期,值得临床护理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稳定型盆骨骨折者应用空心拉力螺钉微创内固定手术医治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诊治不稳定型盆骨骨折94例患者临床资料加以分析,依据不同医治方法分为两组,将应用重建钢板医治4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应用空心拉力螺钉微创内固定手术医治47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疼痛评分和并发症。结果研究组优良概率95.74%较对照组78.72%高,且骨折愈合的时间(11.70±2.30)周比对照组短,疼痛评分(2.25±1.04)分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总并发症率2.13%比对照组19.15%低(P<0.05)。结论不稳定型盆骨骨折者应用空心拉力螺钉微创内固定手术医治可加速骨折愈合,减轻疼痛和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双极半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安全性,同时分析内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差异。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至2014安5月期间收治的88例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以下两组,一组患者为内固定组,患者例数为44例,另一组患者为双极半关节置换组,患者例数为44例。前者使用内固定手术治疗,后者使用双极半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内固定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9%,双极半关节置换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73%,内固定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双极半关节置换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于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使用内固定手术比较双极半关节置换手术具有更明显的安全性,效果更加的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分析。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并分析不稳定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经双极半关节置换手术及内固定手术两种不同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经数字表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甘肃省人民医院采用双极半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各5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82.6±11.2)分明显高于(73.2±10.2)分,疼痛评分(12.9±10.1)明显少于对照组(21.3±1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合计8.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合计32.00%显著高于观察组,统计学上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股骨头坏死率0.00%少于对照组1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极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手术的风险性较低,且可显著改善疼痛,减轻患者的痛苦。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PFNA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0例进行本次研究,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25例。对照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分析PFNA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好于对照组的76.00%,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要优于PFNA内固定。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采用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技术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其临床指标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抽取202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