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小板聚集功能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7月上海市奉贤区奉城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双抗治疗7天后,测定血小板聚集率MAR,分为非抵抗组和抵抗组,分别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测定血小板凝集功能,分析血小板聚集功能和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结果:双抗治疗后非抵抗组占67%,抵抗组占33%,非抵抗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低于抵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抵抗组复发的发生率较非抵抗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血小板的聚集功能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呈负相关,血小板聚集率越低,复发的发生率越小,通过对血小板凝集功能的监测,建立血小板反应的评价体系,为临床医生提供治疗参考,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损伤控制理论模型的急诊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分组,行常规急诊护理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基于损伤控制理论模型急诊护理的32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开始溶栓时间、急诊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基于损伤控制理论模型实施急诊护理,可缩短等待时间及溶栓时间,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小板聚集功能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7月上海市奉贤区奉城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双抗治疗7天后,测定血小板聚集率MAR,分为非抵抗组和抵抗组,分别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测定血小板凝集功能,分析血小板聚集功能和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结果:双抗治疗后非抵抗组占67%,抵抗组占33%,非抵抗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低于抵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抵抗组复发的发生率较非抵抗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血小板的聚集功能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呈负相关,血小板聚集率越低,复发的发生率越小,通过对血小板凝集功能的监测,建立血小板反应的评价体系,为临床医生提供治疗参考,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云南壮医药联合基础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择取我院(2022年7月-2023年12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观察组予以基础治疗+云南壮医药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74.00%(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显著下降(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云南壮医药联合基础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为达到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目的,本文着重探讨了规范化卒中急诊护理流程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中共选取106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采取摇号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急诊护理模式,后者实施规范化卒中急诊护理流程,对两组临床应用效果展开评价比较。结果:经试验中各项数据表明,观察组接诊、完善检查、接受溶栓与急诊滞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与此同时,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NIHSS、ADL评分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降低,ADL评分大幅度提升(P<0.05)。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而言,实施规范性卒中急诊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急救时间,切实改善患者预后,减轻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联合采取抗血小板聚集药与他汀类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23年5月-2024年5月收录的6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计算机表法将患者均等分为31例对照组(抗血小板聚集药)、31例实验组(抗血小板聚集药+他汀类药物),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血脂水平等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水平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经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血小板聚集药联合他汀类药物应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康复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4年3月本院的12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另6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组。分别观察两组各维度生存质量(SF-36)评分。结果:在各维度生存质量评分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明显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个性化康复护理用于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的康复治疗,可以使病人的神经功能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肢体运动功能,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他们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与依达拉奉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4月—2024年3月本院接诊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前列地尔)与观察组(依达拉奉联合前列地尔)。比较两组血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流变指标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依达拉奉应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有效改善血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液黏稠度,改良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用药安全性高,治疗效果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方法:2023年1月-2023年12月,对70例轻型缺血性卒中展开研究,均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基于患者是否发生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分组,即恶化组(n=20例)、正常组(n=50例),汇总两组临床资料、检查结果,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女性、平均年龄大、发病-入院时间长、入院时神经功能评分高、随机血糖高、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高是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结论:女性、高龄、病情严重、血糖血脂高等是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识别相关因素有利于临床早期发现高危患者,及时进行预见性处理与针对性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方法:2023年1月-2023年12月,对70例轻型缺血性卒中展开研究,均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基于患者是否发生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分组,即恶化组(n=20例)、正常组(n=50例),汇总两组临床资料、检查结果,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女性、平均年龄大、发病-入院时间长、入院时神经功能评分高、随机血糖高、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高是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结论:女性、高龄、病情严重、血糖血脂高等是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识别相关因素有利于临床早期发现高危患者,及时进行预见性处理与针对性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建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120例连续性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为我院2022年7月至2024年2月收入,记录患者入院6 h内首次血压测量值及入院72 h内首次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患者随访复发情况,应用 Kaplan-Meier 法进行复发率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建立复发模型。结果 未复发90例,复发30例,经COX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评分≥3分是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短期复发风险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ESRS评分≥3分是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短期复发风险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ESRS评分≥3分是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短期复发风险主要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体化护理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2年3月-2024年2月本科接诊缺血性脑卒中病人(n=68)。试验组采取个体化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FMA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NIHSS评分:干预结束时,试验组低至(8.02±1.57)分,但对照组却仅有(11.36±2.04)分,比较发现:试验组数据更低(P<0.05)。FMA评分:干预结束时,试验组达到(82.17±3.01)分,但对照组却仅有(74.38±4.29)分,比较发现:试验组数据更高(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用个体化护理干预,病人神经功能改善更加明显,肢体运动功能提升更为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