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空间隐喻(SpatialMetaphor)是概念隐喻的一种典型,是借用空间位置关系表达人类非空间关系认知的隐喻类型。空间隐喻是《红楼梦》小说人物对话中值得关注的语言现象,"上…下"、"高…低"和"内/里…外"三组空间隐喻分别呈现出人物之间的身份关系对比,对于成功刻画人物的个性特征、推动小说对话情节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更多还原
简介:文章通过对在英国国家语料库中检索到的218个in做分析,揭示了英语中方位介词in的隐喻意义及隐喻拓展过程。语料分析表明,in主要用以构建9个目标域,即范围、时间、状态、方式、过程、穿着、职业、材质、目的和原因。
简介:人类认知手段的转喻和隐喻是词汇扩展的两种重要方式。文章以hand为语料,从隐喻认知角度来分析一词多义的现象。研究发现:(1)隐喻在词义延伸中发挥的作用大于转喻;(2)在词义延伸中有两种思维结构:一是以邻近性关系为基础的"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思维结构;另一个是以事物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性联想思维结构。两种思维结构相互交叉,出现连续统的现象;(3)词义从本义向转喻、隐喻方向延伸的时候,离本义越远,修辞性就越强。
简介:耿占春先生在《隐喻的极限》一文指出,人类通过语言中“空间方位的隐喻”“物的隐喻”,以及“结构性活动的隐喻”来感知未知世界,这是隐喻的极限。本文从艺术史的角度进一步提出,早在语言诞生之前,人类就通过感官直觉的“隐喻”对未知世界展开想象,随着人类时间观念与空间观念的转变,这种直觉的“隐喻”方式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直接体现在不同时期人类的艺术作品中。
简介:本文运用细读的方法,分析了《阿甘正传》这部电影,从中概括出当代西方电影的隐喻传达模式。这部电影表达了对质朴与信念的呼唤,无疑是当代西方电影人审视自己和历史社会的一次积极探索和有效体验。同时,电影属于大众语境下的产物.影像的叙述策略与媒介力量的运用调控是必须考虑的层面。
简介:该文选取19世纪美国著名黑人学者威廉·爱得华·伯格哈特·杜波依斯的诗歌"黑烟之歌"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对诗中一个最重要的概念隐喻"Theblackpeoplearesmoke"进行解读,以帮助读者从概念隐喻的角度更好地理解该诗的主题和意义。
简介:道教文献向来难读,历代注释歧义百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道教思想是建立在隐喻概念之上。这些隐喻概念潜在地制约着道教理论推论的起点和方向。考察道教隐喻的构成理据,对道教隐喻概念的相互关系、定名、内部层次、语义系统进行研究,建设道教隐喻语料库,不仅在道教语言研究、道教词典编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开拓道教学新的研究模式和研究方法具有重要价值。论文对国内外的道教隐喻研究、道教隐喻的识别、道教隐喻语料库建设的基本原则及语料库结构、道教隐喻语料库研究的方法等进行了探讨。
简介:作为一种教育的经典隐喻,洞穴隐喻表达了教师存在的特性和复杂形象。它并没有提供解决的具体方案,却展现了成为一个教师所要面临诸多真实困惑、各种关系之间的纠葛。洞穴隐喻以隐喻的形式保全了教师行为的完整性,提供了诸多关于教师的想象和思想阐释,迫使教师认真地思考自身,努力避免一种自我的无意识的存在、单一化的思维与规则主义的行为方式。
简介:二、时政翻译中的隐喻,对于时政体裁中隐喻的翻译,三、时政翻译中隐喻的译法
简介:本文在以往隐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隐喻的语用学研究框架,探析语言运用中隐喻的本质、本体和喻体的表层特征和深层结构,指出语用学视角下的隐喻研究,为研究隐喻提供了很有理论和实际价值的研究方向。
简介: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而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就是语言。语言的不同性往往体现在表达方式、理解方式等方面,而隐喻是语言在表达形式上所用的修辞手法,它包含了丰富的文化特色,是人类认知、感知、探索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够较为生动形象地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而钱钟书先生所著小说《围城》就是以独具特色的隐喻为其增添色彩。
简介:现代隐喻学研究不同于传统隐喻学研究,它的目的是将单一的修辞学垦拓为诗学、符号学、语义学、解释学和思维科学综合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在新的视野中,隐喻的优势应当演化为现代意义上的政治化修辞、再造的一个审美的精神世界、新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隐喻还是一种文化代码,是一种符号的生产和再生产。
简介:摘要建筑是一个承载灵魂的实体,它能清楚的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本文结合了建筑的人文适应性阐述了建筑隐喻与象征的设计手法在建筑审美上的作用,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解释了隐喻与象征的含义以及它们与建筑审美的关系,并从纵向上举例说明隐喻与象征在精神表达的重要性与建筑设计上的运用,归纳出建筑的隐喻与象征应该基于人类与自然,跟随时代变幻的脚步进步,以更好的促进建筑在精神层面上对人类社会所做出了影响与贡献。
简介:文章从分析Grice会话含意理论对隐喻的语用分析的不足之处入手,在认知语用学的宏观框架下运用关联理论,从认知语境、最佳关联等角度阐述了认知语用隐喻的解读过程及其工作机制,为隐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简介:语法隐喻(grammaticalmetaphor)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首次由Halliday在1985年出版的《功能语法导论》(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中提出。自提出之后,无论国外还是国内,都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有关语法隐喻的学术论文也大幅增加,但就语法隐喻的理论依据及其分类方面,各学者有所质疑。在此主要探讨三方面:(1)语法隐喻的理论依据;(2)语法隐喻的分类;(3)语法隐喻理论的不足及展望。
简介:郭沫若的小说多次书写了疾病。疾病,是一种生理现象,但在文学作品中却隐喻着丰富的内涵。郭沫若小说中的疾病隐喻着女性病态美、知识分子的孤独感以及对病态社会的批判。从疾病的隐喻这一角度解读郭沫若的小说,有助于发掘郭沫若小说的更多内涵。
简介:从认知的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人体隐喻现象进行分析,介绍人体隐喻的三种跨域投射:形貌投射、位置投射和功能投射,并从自然及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三个方面探讨英汉人体隐喻的相似性和相异性,帮助人们理解英汉两种文化认知上的差异,提高人们遣词的确切性。
简介:体验哲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偏离现象,更重要的是人类用某一领域的经历去理解和解释另一个领域的一种认知现象。从Talmy的感思视角出发,本研究对隐喻始源域和目标域的感觉和概念分别赋值,探索两者差异的范围和规律,以此构建隐喻偏离度模型并论证该模型的应用。
简介:摘要:文章首先将《论语》中的隐喻主要分为感知隐喻、拟人隐喻、拟物隐喻和扩展隐喻。然后在分析《论语》中隐喻运作机制的基础上赏析评价了各类隐喻在三个译本中的传递。最后得出结论:1) 《论语》语言深刻、富有内涵,正确理解原文是《论语》隐喻翻译成功的关键。2)成功的隐喻翻译不是将喻体简单地对应到译入语,而是要保证译文喻体的映射意象与原文喻体的映射意象一致,而且为大多数译入语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简介: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种认知方式,其认知基础是基于互动体验而产生的意象图式,具有体验性。“吃”作为人类普遍的生存方式,是人类的一种基本体验,汉语中有大量相关的隐喻性表达。文章从概念隐喻理论出发,就汉语“吃”这一动词的隐喻意义进行分析,认为相关概念隐喻可以利用“人体是一个容器”这一本体性隐喻进行解读,并利用体验哲学的基本原则分析了相关隐喻性表达的特点。
略论《红楼梦》空间隐喻现象——以“红楼”对话中的空间隐喻为例
In的空间概念和隐喻意义——基于语料库的空间隐喻研究
隐喻认知视域下转喻、隐喻与一词多义现象研究——以“hand”为例
隐喻的“流变”——从艺术史的角度探讨耿占春先生《隐喻的极限》
论《阿甘正传》中的隐喻
从概念隐喻视角解读“黑烟之歌”
道教隐喻研究的内涵与价值
洞穴隐喻与教师存在之迷思
时政翻译中隐喻的译法
语用学视角下的隐喻研究
关于《围城》中的隐喻思维解读
隐喻功能的现代性研究
建筑的隐喻与象征简析
隐喻解读的认知语用学视角
语法隐喻理论的发展及不足
论郭沫若小说中疾病的隐喻
英汉人体隐喻认知特点研究
从感思视角看隐喻偏离度
《论语》中的隐喻及其英译研究
汉语“吃”的隐喻意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