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不同烧伤面积严重烧伤患儿休克期液体复苏策略并进行疗效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15年1月—2020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23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重度及以上烧伤患儿,其中男150例、女85例,年龄3个月~12。入院后计划按照国内小儿烧伤休克补液公式采用电解质、胶体及水分对患儿进行补液,根据患儿精神状态、末梢循环、心率、血压、尿量等适当调整补液量及速度。统计所有患儿补液8 h与伤后第1、2个24 h实际输入和计划输入电解质量、胶体量、水分量、液体总量。根据补液8 h尿量情况,将所有患儿分为尿量≥1 mL·kg-1·h-1的尿量维持满意组(119例)和尿量<1 mL·kg-1·h-1的尿量维持不满意组(116例),计算患儿补液8 h电解质系数、胶体系数、水分系数。根据烧伤总面积,将<3(155例)、3~12(80例)年龄段患儿均分为15%~25%体表总面积(TBSA)组和>25%TBSA组,计算或统计患儿伤后第1、2个24 h电解质系数、胶体系数、水分系数、尿量,统计患儿伤后48 h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等无创监测指标以及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白蛋白、肌酐、丙氨酸转氨酶(ALT)等疗效指标水平。统计所有患儿治疗期间并发症、治愈、好转出院、自动出院及死亡情况等预后及转归指标。对数据行独立样本或配对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以及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所有患儿补液8 h实际输入电解质量明显大于计划输入量,实际输入胶体量、水分量及液体总量均明显小于计划输入量(Z=13.094、5.096、13.256、7.742,P<0.01);伤后第1、2个24 h实际输入电解质量明显大于计划输入量,实际输入水分量与液体总量明显小于计划输入量(Z=13.288、-13.252、3.867,13.183、-13.191、10.091,P<0.01),实际输入胶体量与计划输入量相近(P>0.05)。补液8 h,与尿量维持不满意组比较,尿量维持满意组患儿电解质系数和胶体系数无明显变化(P>0.05),水分系数明显升高(Z=2.574,P<0.05)。<3患儿中,与>25%TBSA组比较,15%~25%TBSA组患儿伤后第1、2个24 h电解质系数、水分系数均明显升高,尿量明显降低(Z=-3.867、-6.993、-3.417,-5.396、-5.062、1.503,P<0.05或P<0.01),胶体系数无明显变化(P>0.05);伤后48 h疗效指标中的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ALT水平则明显降低(Z=-2.720、-3.099、-2.063、-2.481,P<0.05或P<0.01);伤后48 h其余疗效指标及无创监测指标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3~12患儿中,与>25%TBSA组比较,15%~25%TBSA组患儿伤后第1、2个24 h电解质系数、水分系数均明显升高,伤后第2个24 h胶体系数明显降低(Z=-2.042、-4.884,-2.297、-3.448、-2.480,P<0.05或P<0.01),伤后第1个24 h胶体系数和伤后第1、2个24 h尿量及伤后48 h无创监测指标与疗效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期间共17例患儿发生并发症。235例患儿中,治愈211例,占89.79%;好转出院5例,占2.13%;自动出院16例,占6.81%;死亡3例,占1.28%。结论严重烧伤小儿早期液体复苏电解质量超出公式计算量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3患儿中,特重度烧伤患儿较重度烧伤患儿液体复苏时应适量增加补液量;3~12患儿中,特重度烧伤患儿较重度烧伤患儿液体复苏时应适当增加胶体量;无创监测指标可用于监控严重烧伤患儿血流动力学和指导液体复苏。

  • 标签: 烧伤 儿童 休克 补液疗法 疗效比较研究 无创监测 液体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各年龄阶段1型糖尿病(T1DM)患者发生蜜月期的情况,以及蜜月期对各年龄阶段起病患者胰岛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8年10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T1DM综合管理门诊规律随访就诊的305例新发T1DM患者。将不同起病年龄患者分为儿童起病组(0~11,118例)、青少年起病组(12~18,71例)和成人起病组(>18,116例)。分析T1DM患者基线和随访过程中收集到的临床资料和各项检测指标,以每3个月随访过程中,混合餐耐受试验出现任一点C肽>300 pmol/L或胰岛素剂量校正的糖化血红蛋白指数≤9判断蜜月期起止时间,起病12个月内一直未达到蜜月期标准的患者定义为无蜜月期。蜜月期持续时间比较采用Kaplan-Meier、Log-rank法进行生存分析,起病4年内重复测量的随访C肽数据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305例T1DM患者中共有202例出现蜜月期,蜜月期发生率为66.2%。青少年起病组、儿童起病组和成人起病组中的蜜月期发生率逐渐降低,分别为87.3%(62/71)、61.0%(72/118)和58.6%(68/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内比较儿童起病组与成年起病组患者间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9)。儿童起病组、青少年起病组和成年起病组的蜜月期持续时间分别为7.1(5.1,13.2)、13.6(7.3,23.4)和10.3(6.5,16.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年内C肽分析显示,无蜜月期患者中,成人起病组2 h C肽低于儿童起病组(P=0.029),空腹C肽两组差异无统计意义(P=0.520);而在有蜜月期患者中,成人起病组空腹C肽和2 h C肽均明显高于儿童起病组(P值分别为0.018和0.002)。结论青少年起病患者蜜月期发生率比成年和儿童起病患者更高,儿童起病患者蜜月期持续时间更短。蜜月期是成年起病患者保留胰岛功能的有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1型 蜜月期 年龄 胰岛功能 C肽
  • 简介:摘要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年龄、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疾病。炎症反应在AMD的发病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副炎症反应介于基础水平和经典炎症反应之间,对于维持组织稳态有重要作用,副炎症失调则表现为慢性非可控性炎症。近年来,大量研究聚焦于AMD发病机制中慢性非可控性炎症的发生及意义,其中小胶质细胞功能失调发挥重要作用。各种因素引起的小胶质细胞异常活化均可导致副炎症反应失调。本文就AMD中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功能障碍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综述,以期探讨视网膜副炎症反应失调在AMD发病中的作用。

  • 标签: 黄斑变性 副炎症反应 视网膜 小胶质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二维矩阵数据,从空间分布特征的角度探讨正常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与眼轴长度(AL)及年龄的相关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5年10月至2020年7月于长沙爱尔眼科医院门诊进行体检的正常人群123例(213眼),建立涵盖不同年龄段(18~69)以及不同AL(22.07~30.00 mm)范围的正常人眼(包括屈光不正)的平均环视盘RNFL(cpRNFL)厚度数据组,及基于二维矩阵RNFL厚度图横断面的数据库。利用基于Python语言自行开发的计算程序,将年龄、AL、每个像素位置上的RNFL厚度代入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计算库进行矩阵运算,生成基于年龄、AL的有效斜率图。采用RNFL厚度/AL变化(μm/mm)表示RNFL厚度随AL增长的变化率。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及堆叠图分析年龄、AL与RNFL厚度的相关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cpRNFL厚度与年龄、AL呈负相关(r=-0.146,P=0.023;r=-1.012,P=0.026)。空间分布上观察,视网膜颞下区域的RNFL厚度与AL存在正负2种截然不同的相关性。随着AL增长,颞侧上、下象限的RNFL厚度变薄,变化最快的位置靠近视盘的颞下方向(-8.186 μm/mm),最慢位置位于远离视盘的颞下方向(-0.155 μm/mm)。颞下方靠近颞侧处,存在与AL增加呈正相关区域,变化率最高处为靠近视盘的近颞侧位,变化率为6.292 μm/mm。长眼轴的RNFL厚度堆叠图提示与AL呈正相关的区域与长眼轴病例的RNFL束夹角移位存在重合。结论:RNFL厚度与AL、年龄相关,并且相关性及变化率空间分布上不同。随着AL增长,颞侧RNFL束的夹角移位可能造成相关性改变。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厚度二维矩阵数据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眼轴长度 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父母亲生育年龄等围孕期因素与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期间就诊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且被诊断为ASD 的2~6儿童(病例组,n=104),对照为同期就诊于上海静安寺街道/上海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6非ASD儿童(对照组,n=149)。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父母亲年龄等围孕期因素与儿童ASD间的关联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生育年龄≥35(OR=3.65,95% CI=1.19~11.15,P=0.023)、父母亲孕前或孕期患病(OR=3.34,95% CI=1.41~7.94,P=0.006)以及儿童性别为男孩(OR=5.84,95% CI=2.98~11.44,P<0.001)与儿童ASD患病风险增加相关。父亲生育年龄≥35的男童比父亲生育年龄<35 的男童、父亲生育年龄≥35的女童患ASD的风险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06)。结论父亲生育年龄与儿童ASD患病风险相关,且男童中的作用可能更明显,但需要前瞻性、大样本流行病学研究进行验证。

  • 标签: 风险因素 父亲年龄 母亲年龄 孤独症谱系障碍
  • 作者: 钱尧娟 王明锋 秦小语 王珺璆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常州市中医医院口腔科,江苏省常州市 213000 大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辽宁省大连市 116000,大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辽宁省大连市 116000,大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辽宁省大连市 116000 长治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山西省长治市 046000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年龄组骨性Ⅲ类伴下颌偏斜患者髁突位置和下颌骨形态的研究,探讨各年龄组该类患者下颌偏斜特征,为下颌偏斜患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骨性Ⅲ类伴下颌偏斜患者34例(未成年和成年人各17例),术前拍摄锥形束CT,采用三维测量软件对骨组织进行三维重建,测量分析:关节间隙、髁突、下颌升支、下颌体的相关指标。结果髁突位置:未成年人组左右髁突-关节窝的相对位置[偏斜侧:(-1.15±11.99),对侧:(7.58±1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斜侧髁突相对靠后,对侧相对靠前。下颌骨形态:未成年人组下颌体长度[偏斜侧:(85.05±7.06) mm,对侧:(88.01±5.89) mm]、下颌骨总长度[偏斜侧:(121.82±9.69) mm,对侧:(127.55±9.53) mm]、下颌角[偏斜侧:(123.45±3.91)°,对侧:(125.19±4.21)°]的测量项目,对侧>偏斜侧(P<0.01);成年人组髁突高度[偏斜侧:(16.98±2.51) mm,对侧(19.10±2.43) mm]、髁突内外径[偏斜侧:(18.01±2.69) mm,对侧:(19.56±1.80) mm]、下颌升支高度[偏斜侧:(55.63±4.14) mm,对侧:(59.49±5.22) mm]、下颌体长度[偏斜侧:(92.06±5.52) mm,对侧:(93.59±5.87) mm]、下颌骨总长度[偏斜侧:(131.68±6.66) mm,对侧:(137.75±6.36) mm]、下颌角[偏斜侧:(123.92±6.18)°,对侧:(125.94±5.55)°]的测量项目,对侧>偏斜侧(P<0.05),其余项目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性Ⅲ类伴下颌偏斜患者,未成年人以左右髁突位置不对称为主,成年人以双侧颌骨形态不对称为主。

  • 标签: 骨性Ⅲ类错 下颌偏斜 髁突位置 下颌骨形态 锥形束CT
  • 简介:摘要伴年龄相关性调节不足的屈光不正人群,接受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摘掉矫正屈光不正眼镜的同时,需要避免因出现老视症状而过早配戴“老花镜”。因此,该人群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围手术期需要进行更为严格的术前筛查,采用更为合理的个性化手术方案和术后护理模式,方能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为此,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屈光手术学组联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相关专家,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经过认真讨论和反复修改,形成本共识意见,旨在为临床规范开展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矫正伴年龄相关性调节不足人群的屈光不正提供指导和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1,57:651-657)

  • 标签: 屈光不正 屈光外科手术 角膜外科手术,激光 年龄因素 多数赞同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不同年龄段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疲乏症状和生活质量状况,并分析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选取2019年1—4月北部战区总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200例RA患者,男29例,女171例,年龄(58.07±14.35)年龄范围为19~86,根据WHO对于年龄的划分可分为青年组(n=36)、中年组(n=59)与老年组(n=105)。采用Bristol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疲乏多维问卷评估疲乏水平,采用健康调查12条简表评估其生活质量。结果三组患者疲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健康总测量因子(PCS)总分和心理健康总测量因子(MCS)总分及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和社会功能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和精力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疲乏得分与生活质量得分呈负相关(P<0.01)。疲乏可解释躯体健康的48.9%(F=189.632,P<0.01),疲乏可解释心理健康的65.9%(F=381.802,P<0.01)。结论不同年龄组患者疲乏和生活质量不同,二者呈负相关关系,疲乏得分越高,生活质量得分越低。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疲乏 生活质量 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RAF-V600E突变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本院甲状腺外科诊治的331例术后病理诊断为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基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的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检测BRAF-V600E突变。根据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年龄风险分层,以55年龄切点值,将患者分为<55组和≥55组。运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分析BRAF-V600E突变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采用Cox多元回归分析向前逐步回归法分析两组患者肿瘤复发风险,运用Kaplan-Meier检验分析两组患者肿瘤无复发生存(RFS)。结果共236例(71.3%)发生BRAF-V600E突变。<55组共210例PTC患者,145(69.0%)例PTC为BRAF-V600E变异型。BRAF-V600E基因的突变与桥本氏甲状腺炎、组织学亚型、淋巴结转移、碘放射治疗(RAI)剂量、中或高复发风险、T分期有关(均P<0.05);≥55组共121例PTC患者,91例(75.2%)为BRAF-V600E变异型,BRAF-V600E基因突变与肿瘤大小、桥本氏甲状腺炎、组织学亚型、RAI剂量、中或高复发风险、T分期、N分期、AJCC分期(Ⅲ/Ⅳ)有关(均P<0.05)。BRAF-V600E基因在<55组不能独立预测肿瘤复发,但是≥55组,BRAF-V600E基因、男性、多灶癌、N分期、M分期都纳入COX回归方程中,是PTC复发的相关因素(均P< 0.05),≥55组对比<55组PTC患者有明显更高的复发风险(P=0.032)。≥55组中位RFS为43.4个月,5年肿瘤无复发生存率为62.1%;<55组为78.7个月,5年肿瘤无复发生存率为88.2%。<55组中,BRAF-V600E变异组与BRAF-V600E野生组患者的肿瘤无复发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4);BRAF-V600E变异组与BRAF-V600E野生组患者的RFS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异组患者中位RFS为13个月,5年肿瘤无复发生存率为35.5%;野生组患者中位RFS为101.3个月,5年肿瘤无复发生存率为92.2%。≥55和<55组患者PTC伴淋巴结转移(LNM)的患者BRAF-V600E变异组对比BRAF-V600E野生组复发生存上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55分层,BRAF-V600E基因可以更好的预测PTC的侵袭性和复发性疾病。BRAF-V600E与55分层的协同作用更有助于临床医生提高对PTC的临床诊疗水平,并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瘤 BRAF基因 突变 年龄分布 预后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锥体束CT建立中国人群腭中缝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态特点分期方法,并研究该分期个体生理年龄的分布情况,探索该分期方法应用于传统牙支持式上颌快速扩弓时机选择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收集1076例样本,其中,女性675人,男性401人,年龄6.0~20.9。观察锥体束CT影像的水平位腭中缝区域,归纳生长发育中形态特征并建立分期方法。统计该分期方法与个体生理年龄的频数与比例分布。结果(1)中国人群腭中缝形态特点分期共5期,其中第4期分为4s1与4s2两个亚期。(2)6.0~10.9,女性1~2期占81%,男性1~2期占87%。11.0~12.93期占比最大,为60%。13.0~13.93~4s1期占比最大,3期占比超过4期(女:3期46%而4s1期38%,男:3期54%而4s1期36%)。14.0~14.9者仍为3~4s1期占比最大,但4s1期超过3期(女:3期29%而4s1期54%,男:3期26%而4s1期56%)。15.0~20.9者中女性5期者占94%,男性5期者占90%。结论依据本研究建立的腭中缝形态特点分期方法,13.0~14.9传统牙支持式上颌快速扩弓适应证患者治疗前有必要加拍锥体束CT以明确腭中缝骨化闭合状态。

  • 标签: 腭中缝 形态特点分期 闭合 生理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胰腺供者胰肾联合移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6年9月至2020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共完成146例胰肾联合移植,按胰腺供者年龄将146例受者分为三组:<18组(18例)、18~39组(85例)和≥40组(43例)。随访1~45个月,分别监测三组受者术后不同时间的移植胰腺、肾脏的功能指标,统计内科和外科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三组受者术后1、3年受者、移植胰腺和移植肾存活率。结果三组受者血清肌酐术后10 d达到正常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术后6个月达稳态,三组受者术后6个月血清肌酐、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淀粉酶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科并发症以围手术期感染为主。三组的急性排斥反应均以胰腺十二指肠排斥为主,三组胰腺十二指肠、肾和胰腺合并肾这三种形式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科严重并发症以肠漏、动脉血栓及静脉血栓为主。三组受者肠漏、动脉血栓、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受者1年、3年受者存活率均分别为85.0%、95.0%、90.4%;1年、3年移植胰腺存活率均分别为85.0%、91.0%、85.8%;1年、3年移植肾存活率均分别为85.0%、95.0%、85.8%;1年、3年死亡删失的移植胰腺存活率分别均为100%、95.8%、90.6%,死亡删失的移植肾1年、3年存活率均分别为100%、100%、98.5%,三组受者、移植胰腺和移植肾存活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严格的供者筛选和精细的手术操作基础上,使用儿童及一定年龄限制的高龄供者胰腺,具有与成人供胰相似的临床结局。高龄供者需谨慎评估,长期的随访结果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胰肾联合移植 年龄组 供者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罹患不同呼吸道疾病的儿童维生素A、E水平的差异。方法收集湖南省儿童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10月呼吸科门诊就诊的671例患儿为疾病组,其中诊断为肺炎197例,反复呼吸道感染152例,哮喘91例,咳嗽变异性哮喘8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143例;同期选取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245例为正常组,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定量检测两组血清维生素A、E水平。结果⑴疾病组维生素A水平[(0.31±0.09)mg/L]低于正常组[(0.35±0.25)mg/L],维生素E水平[(8.92±2.57)mg/L]低于正常组[(9.62±2.7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疾病组维生素A水平>1~3[(0.32±0.09)mg/L]低于同年龄段正常组[(0.35±0.08)mg/L],>3~6[(0.30±0.08)mg/L]低于同年龄段正常组[(0.32±0.07)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疾病组维生素E水平>1~3[(9.23±2.56)mg/L]低于同年龄段正常组[(9.76±2.81)mg/L]、>3~6[(8.02±1.86)mg/L]低于同年龄段正常组[(9.67±2.87)mg/L]、>6~14[(8.02±1.82)mg/L]低于同年龄段正常组[(9.19±2.5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⑷疾病组不同年龄段维生素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个月至1组处于亚临床缺乏高风险患儿所占比率最大(45.78%),其余各年龄段患儿的维生素A水平处于正常范围所占比率最大;⑸疾病组不同年龄段维生素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年龄段维生素E处于正常范围所占比率最大;⑹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患儿体内维生素A、E水平比肺炎组、反复呼吸道感染组、哮喘组、咳嗽变异性哮喘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复呼吸道感染组患儿体内维生素E水平比肺炎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变异性哮喘组患儿体内维生素E水平比反复呼吸道感染组、哮喘组、肺炎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罹患呼吸道疾病患儿维生素A、E水平较正常儿童降低,不同呼吸道疾病及不同年龄段维生素A、E水平有一定差异,临床上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呼吸道疾病针对性补充维生素A、E可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呼吸道疾病 年龄因素 儿童 维生素A 维生素E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基因敲除法评价海马载脂蛋白E(ApoE)在年龄因素影响多次七氟烷麻醉小鼠远期认知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幼年(6日龄)及成年(60日龄)雌性野生型(WT)C57BL/6J小鼠72只、ApoE基因敲除型(ApoE-KO)C57BL/6J小鼠56只,幼年小鼠体重3~5 g,成年小鼠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WT小鼠和ApoE-KO小鼠分别分为4组(WT小鼠每组18只,ApoE-KO小鼠每组14只):幼年对照组(P6+C组)、幼年七氟烷组(P6+S组)、成年对照组(P60+C组)及成年七氟烷组(P60+S组)。七氟烷组每天吸入3%七氟烷及60% O2 2 h,连续3 d,对照组则置于相同环境,每天吸入60% O2 2 h,连续3 d。于七氟烷麻醉结束当天(出生后8或62 d)每组随机选取4只小鼠,采用ELISA法检测海马IL-1β、IL-6和TNF-α含量;WT小鼠各组随机取4只,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完整长度ApoE和ApoE碎片段的表达水平;每组随机取10只小鼠进行标准化饲养,于七氟烷麻醉后22 d(出生后30或84 d)进行条件恐惧实验。结果WT小鼠:与P6+C组比较,P6+S组海马TNF-α、IL-6和IL-1β含量升高,完整长度ApoE和ApoE碎片段表达上调,僵直时间缩短(P<0.05),P60+C组与P60+S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oE-KO小鼠:P6+C组与P6+S组比较、P60+C组与P60+S组比较海马TNF-α、IL-6、IL-1β含量和僵直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因素影响多次七氟烷麻醉小鼠远期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与上调海马ApoE表达,诱发神经炎性反应有关。

  • 标签: 年龄因素 麻醉药,吸入 载脂蛋白E类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支气管扩张剂联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CVA)研究进行回顾性数据再分析,分析单用ICS治疗疗效明显和疗效不佳人群之间的临床特性差异,寻找预测治疗效果的临床因素。方法计算患者基线期与治疗8周时的咳嗽评分差,评估病情改善情况,咳嗽评分改善超过3分视为咳嗽好转,并分为咳嗽好转组和咳嗽无好转组。通过方差分析或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组间差异。对存在组间差异的项目进行逻辑回归并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和最佳临界值。基于AUC选择二元逻辑回归变量,优化回归模型,并计算二分预测概率值。结果共41例受试者签署了数据再分析的知情同意书。咳嗽好转组(22例)和咳嗽无好转组(19例)之间血小板、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气7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量(FEF75%)、是否胸闷以及年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年龄、激发试验时FEV1下降绝对值、FEF75%预测咳嗽治疗效果的AUC相对较高(临界值分别为48、1.15 L和79.3%时,AUC分别为0.805、0.725和0.718)。年龄与胸闷症状联合应用的预测模型AUC达到0.847(95%CI:0.730~0.965)。年龄每增加10,治疗效果显著的机会减少大约51.8%,胸闷患者治疗有效的机会相比非胸闷患者减少约92.4%。结论CVA患者胸闷症状及年龄增加提示单用ICS治疗效果不佳,胸闷CVA患者或者年龄48以上的非胸闷CVA患者应当考虑ICS联合支气管扩张剂治疗。

  • 标签: 哮喘 咳嗽 症状 年龄 吸入糖皮质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社区居住老年人发生肌少症的患病率,并探讨与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资料来源于2015年我国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全国开放的数据库,以2014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推荐标准,对我国社区60及以上7 584人进行了肌少症标准检查的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以男女性别分组,比较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和生活习惯,对肌少症患病率进行分层分析和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我国老年人群肌少症的患病率6.4%(95%CI:5.9~7.0)。肌少症的患病率分层分析中,男性9.9%(95%CI:9.0~10.9)明显高于女性3.0%(95%CI:2.4~3.5);农村7.2%(95%CI:6.5~7.9)明显高于城镇4.3%(95%CI:3.4~5.2);吸烟者8.8%(95%CI:7.6~10.0)明显高于不吸烟者4.2%(95%CI:3.6~4.8)。多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男性(OR=5.368,95%CI:4.126~6.985)、增龄(OR=1.191,95%CI:1.172~1.210)是肌少症的危险因素。此外,身体疼痛(OR=2.181,95%CI:1.695~2.673)、长期饮酒(OR=1.426,95%CI:1.057~1.923)、受教育程度低(OR=2.875,95%CI:1.577~5.241)、腰围增加(OR=0.982,95%CI:0.973~0.990)、最大呼气流量减少(OR=0.995,95%CI:0.994~0.997)、胱抑素C增加(OR=2.088,95%CI:1.247~3.495)均与肌少症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均P<0.05)。结论我国社区老年人中肌少症患病率较高,且肌少症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腰围、饮酒等密切相关。

  • 标签: 肌少症 患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60及以上人群中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设计开展临床研究,于2020年5月,河北省任丘市招募符合标准的60及以上常住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共纳入受试者422名(Ⅰ、Ⅱ期临床试验分别为72、350名)。按照0、28 d的免疫程序随机接种2剂次试验疫苗或安慰剂。Ⅰ期受试者随机分为中剂量、高剂量组,每个剂量组按照2∶1的比例分别接种试验疫苗和安慰剂,Ⅱ期受试者按照2∶2∶2∶1的比例随机分成4组,分别接种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试验疫苗和安慰剂。采用定期随访和主动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观察疫苗接种后28 d内的不良反应,并分析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422名研究对象年龄为(66.45±4.70),男性占48.82%(206/422);低、中、高3个剂量疫苗接种组和安慰剂组分别纳入100、124、124、74 名。剔除1名未接种疫苗者后,共将421名至少接种1剂次疫苗者纳入安全性分析。接种完第1剂或第2剂后28 d内,共有20.67%(87/421)的受试者发生不良反应(征集性和非征集性)。76名发生严重程度1级不良反应[18.05%(76/421)];22名发生严重程度2级不良反应[5.23%(22/421)];未发生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共有19.71%(83/421)的受试者发生征集性不良反应,1级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为接种部位的疼痛,其次是发热和疲劳乏力;2级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为发热、疲劳乏力,其次为肌肉痛和接种部位红晕。共有2.61%(11/421)受试者发生非征集性不良反应。共有1.66%(7/421)受试者疫苗接种后发生了严重不良事件,未发现与疫苗接种有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应用于60及以上人群时安全性较好。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随机对照试验 老年人 灭活疫苗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简化Geneva评分(SGS)、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AADD)及二者联合对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诊断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疑似诊断为PTE住院患者102例。对所有纳入患者进行SGS评分并收集AADD,以CT肺动脉造影和/或核素肺通气/血流灌注阳性结果作为确诊PTE的金标准,计算SGS、AADD及SGS联合AADD对PTE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约登指数,并分析三者对PTE的诊断预测价值。结果102例疑诊PTE患者中确诊PTE者31例(30.4%),排除PTE者71例(69.6%)。SGS诊断PTE中敏感度为80.6%,特异度为76.1%,阳性预测值为59.5%,阴性预测值为90.0%,阳性似然比为3.37,阴性似然比为0.25,约登指数为0.567;AADD诊断PTE中敏感度为93.5%,特异度为63.4%,阳性预测值为52.7%,阴性预测值为95.7%,阳性似然比为2.55,阴性似然比为0.10,约登指数为0.569;SGS联合AADD诊断PTE中敏感度为92.0%,特异度为90.4%,阳性预测值为82.1%,阴性预测值为95.9%,阳性似然比为9.58,阴性似然比为0.09,约登指数为0.824。结论SGS联合AADD可明显提高PTE诊断效能,阴性预测价值与阳性预测价值均高于单独使用时。

  • 标签: 肺血栓栓塞症 简化Geneva评分 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接受体外受精治疗的不同年龄患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方案中提前触发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接受GnRH拮抗剂方案体外受精治疗的1 529例不孕症患者,按照不同触发标准分为早触发组和标准触发组,并按年龄划分亚组:<35、35~40、>40,比较患者的促排卵及辅助生殖治疗结局情况。结果(1)各年龄亚组内早触发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n)天数均明显短于标准触发组(P均<0.01),但仅35~40和>40患者中早触发组Gn用量[分别为(2 702±551)、(2 780±561)U]明显少于标准触发组(P均<0.01)。<35患者中早触发组的获卵数和可移植胚胎数[分别为(6.6±4.8)、(2.6±2.7)个]均明显少于标准触发组(P均<0.01),但优质胚胎数无显著差异(P=0.580);35~40和>40患者中早触发组的获卵数和可移植胚胎数与标准触发组分别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而优质胚胎数[分别为(0.6±1.0)、(0.6±0.9)个]明显高于标准触发组(P均<0.01)。(2)<35和35~40患者中,早触发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与标准触发组分别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40患者中,早触发组的临床妊娠率[33.0% (30/91)]明显高于标准触发组[19.2% (25/130),P=0.020],但活产率无显著差异(P=0.06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提前触发仅在>40患者中是临床妊娠率的独立预测因素(OR=0.334,95%CI为0.119~0.937,P=0.037),但不是活产率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40的不孕症患者GnRH拮抗剂方案中提前触发可以有效减少Gn使用时间及Gn用量,增加优质胚胎数,提高临床妊娠率;与≤40的患者相比,>40的患者提前触发获益更多。

  • 标签: 体外受精 促性腺素类 促性腺素释放激素 拮抗剂和抑制剂 临床方案 年龄因素 触发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人类肝脂肪酶(LIPC)基因rs10468017多态性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EBSCO、Web of Knowledge、Cochrane图书馆)及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19年12月31日关于LIPC基因rs10468017多态性位点与AMD研究的文献。采用Stata 12.0软件计算等位基因模型(T和C)、杂合子模型(TC和CC)及纯合子模型(TT和CC)3种遗传模型下该多点性位点和AMD相关性的比值比(OR值)及95%置信区间(CI),并进一步按AMD类型和种族进行亚组分析,分别计算OR值及95% CI,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1篇文献,包括AMD患者25 649例和正常对照人群26 29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rs10468017多态性的T等位基因与AMD发生风险显著相关(T vs. C:OR=0.83,95% CI:0.80~0.87;TC vs. CC:OR=0.82,95% CI:0.75~0.90;TT vs. CC:OR=0.65,95% CI:0.56~0.76)。亚组分析结果显示,rs10468017多态性与早期AMD(OR=0.87,95% CI:0.78~0.96)、晚期AMD(OR=0.83,95% CI:0.77~0.88)、地图样萎缩(OR=0.79,95% CI:0.72~0.87)及脉络膜新生血管(OR=0.83,95% CI:0.78~0.89)均相关。进一步对种族进行分层分析显示,高加索人群中T等位基因与AMD相关(早期AMD:OR=0.77,95% CI:0.67~0.89;晚期AMD:OR=0.80,95% CI:0.75~0.87),亚洲人群中T等位基因与AMD无显著相关性(早期AMD:OR=0.98,95% CI:0.85~1.13;晚期AMD:OR=0.93,95% CI:0.81~1.06)。结论rs10468017多态性的T等位基因与AMD显著相关,可降低AMD的发生风险,虽然这种相关性存在于AMD的各个表型中,但是存在一定的种族差异。

  • 标签: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人类肝脂肪酶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疾病诊断相关分组预定额付费制(DRG-PPS)模式下病例年龄因素对平均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出院日期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52 987例病例,根据患者年龄将其分入三个年龄组,即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首先三组数据按照DRG分组后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来判断同一DRG病组,不同年龄之间的费用差异,其次三组数据进行相关样本非参数检验和线性回归,来判断年龄因素对不同DRG组费用的影响。结果对相同DRG组的三个年龄组病例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除CB39-晶体手术DRG病组外,其余各个DRG病组均P<0.05;对不同DRG组的三个年龄组病例数据进行相关样本非参数检验均P<0.05;对三个年龄组病例数据使用线性回归分析,P<0.05,标化后的影响系数为0.173,年龄与住院费用呈正相关。结论年龄影响平均住院费用,DRG-PPS模式实施后,应根据年龄因素对DRG病组付费标准进行适当标化。

  • 标签: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住院费用 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