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多模式教学方法在临床麻醉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我院麻醉科2020年8月-2021年8月麻醉规培生28名为本次分析对象,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规培生分为两组,各14名,参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方法,研究组,采取多模式教学方法,不同方法实行后,观察两组麻醉规培生学习情况,记录下教学期间的有关数据,包含麻醉考核情况和学习效果等数据,并对比两组记录后的数据。结果 研究组实施多模式教学方法后,麻醉准备、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麻醉评估等方面考试成绩均明显由于参照组,二者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规培生学习优良率为92.86%,参照组麻醉规培生学习优良率为78.57%,研究组麻醉规培生学习优良率明显优于参照组,但是,二者间差异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应用多模式教学方法,可大大提升麻醉规培生麻醉综合水平,对麻醉规培生临床知识的掌握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在教学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过去的临床免疫学检验教学为一种灌输式教学,教师为课堂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虽然能掌握一定知识,但却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高。教师在教学中全程引导学生实验,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散,时间一长会直接影响学生专业水平的提升。本文基于此,先概述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再提出案例式教学应用于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的策略,给相关工作者以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信化“翻转课堂”在临床营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2020年广东医科大学临床护理学院(2+2)护理学专业四年制学生,共计 60 名。将其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共30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另一组为教改组,共30人,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结果:教改组学生理论成绩、技能成绩和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教改组学生学习兴趣、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评分、课堂灵活自主性评分、继续开展教改评分和教学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自学能力评分和交流表达能力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在临床营养教学中采用微信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临床营养教学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先学后教”模式的应用有效提升临床专业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方法:以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600名学生为例开展临床培训,并将学生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对比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实践技能教学过程,实验组学生考试成绩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技能教学的过程中“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结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还能够促进实践操作技能的提升,帮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临床思维,值得临床教学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法医在对外伤后骨折进行鉴定中可使用的方法有很多,开展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对伤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回顾,对伤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全面了解,以临床资料为基础展开相关的鉴定工作,需要对伤者进行外部表象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保证相关影像检查结果和伤者提供的临床资料以及外部表象结果相一致,最后给出法医临床学的鉴定结果。方法:选择一段时间内某医院收治的60名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调取和分析,拍摄胸片或者进行CT、MBI检查。结果:60名骨折患者中,外伤眼眶骨折37例,胸腰椎骨骨折23例。结论:展开外伤后骨折的法医鉴定,必须要能综合性进行分析,要能以既往骨折史、影像学资料、骨折后表象、受伤过程等信息进行参考,让鉴定过程更为科学严谨,让诊断的精确度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伤后骨折法医临床学鉴定。方法:以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接收的外伤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影像学检查以及法医鉴定检查,观察患者伤情。结果:25例外伤性眼眶骨折患者中单纯眶内壁骨折、眶下壁骨折、眶内壁及眶下壁联合骨折、合并牙齿、下颌骨、鼻骨骨折、眶骨折伴眶周积气、上颌窦或筛窦积液发生情况为18(72.00)、5(20.00)、2(8.00)、4(16.00)、14(56.00)、6(24.00)且拳脚致伤、交通工具、锐器导致占比14例(56.00)6例(24.00)、3例(12.00);19例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的可明显观察到椎体楔形改变伴有新鲜椎体骨折患者16例,占比84.21%,其余3人均可以观察得到椎体形变情况。结论:外伤后骨折在进行法医临床学检验中需要对患者既往史,伤情,骨组织,影像学资料等情况为参考,以此保证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以及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