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19-9(CA19-9)检测联合全身骨显像在胃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97例胃癌患者(其中,骨转移者34例、无骨转移者63例)及54例良性胃部疾病患者(对照组)行SPECT全身骨显像和CT或MRI检查,同时,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CA72-4、CA19-9含量,并将两者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骨转移组CA72-4、CA19-9水平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和对照组,其诊断阳性率分别为75.29%、62.43%,骨转移组全身骨显像32例为阳性(占94.12%),仅2例为阴性(占5.88%),但CT或MRI发现转移;无骨转移组及对照组骨显像个别为阳性,均由手术或外伤引起。结论CA72-4、CA19-9检测联合全身骨显像有助于提高胃癌骨转移的检出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免疫磁珠富集技术联合巢式RT-PCR。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手术前后外周血微转移的预后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磁珠联合巢式LUNX-mRNART-PCR检测80例NSCLC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微转移,研究其与临床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和预后价值。结果手术前和手术后,LUNX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1例(51.3%)和28例(35.0%);手术前LUNX表达阳性率与病理分期有关。手术后LUNX表达阳性率与病理分期、病理类型、体重减轻和KPS评分有关。手术前LUNX表达阳性和阴性患者的4年生存率分别为26.8%和35.9%;手术后LUNX表达阳性和阴性患者的4年生存率分别为17.8%和38.5%;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后LUNX表达阳性是一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免疫磁珠富集技术联合巢式RT-PCR方法是检测NSCLC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敏感方法,手术后检测微转移有预后价值;微转移阴性患者比阳性患者预后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实性结节的定性诊断以及判断淋巴结节转移能力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84例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患者以及296例淋巴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并对两种疾病分别进行计算。结果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实性结节诊断的敏感性为90.00%,特异性为85.71%,准确性为86.54%。对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79.51%,特异性为93.21%,准确性为83.78%。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能够反映病灶的相对硬度,为诊断提供重要信息,在对甲状腺实性结节的定性诊断以及判断淋巴结节转移能力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24例患者接受含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方案化疗,每21天为1周期,共2~4个周期。结果24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1例(4.17%),部分缓解(PR)13例(54.17%),疾病稳定(SD)3例(12.5%),疾病进展(PD)7例(29.17%),有效率(RR)为58.33%(14/24),疾病控制率(DCR)为70.83%(17/24)。毒副作用主要为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58.33%。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疗效较好,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Pepsinogens,PGⅠ,PGⅡ)及CA12-5含量变化与胃癌早期诊断及腹膜转移的关系,并对两者联合检测诊断早期胃癌及腹膜转移判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测定入选者血清胃蛋白酶原及其亚群的含量,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IA)测定血清CA12-5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癌患者PG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早期胃癌患者的变化即有明显差异(p<0.05),而进展期胃癌患者则下降更显著(p<0.01)。CA-125含量在早期胃癌患者既有升高,而在胃癌腹膜转移患者中则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含量及其比值的下降,是与胃癌发生及复发密切相关的高危因素,而血清CA12-5含量的变化与胃癌腹膜转移高度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食管癌伴发区域淋巴结转移三维适形(3DCRT)与调强放疗(IMR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0例食管癌伴发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分为研究与观察组各55例。研究组采取3DCRT治疗,观察组应用IMRT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36%,观察组为100%,P>0.05;研究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5.45%、45.45%、35.56%,观察组分别为72.73%、61.83%、54.55%,P<0.05。结论3DCRT与IMRT都是治疗食管癌伴发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方式,但IMRT远期生存率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湖北石首市城区私立幼儿园2012年春季学龄前儿童血红蛋白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状况。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1884例学龄前儿童血常规和肝功能。用光学显微晶镜对贫血儿童的血涂片进行检查;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者于排除其他传染性疾病一周后空腹重采血样复查肝功能。结果贫血儿童42例,贫血率2.23%,均为轻度,贫血儿童血涂片以小细胞低色素为主;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2例,为药物所致,异常率0.11%。结论我市城区私立幼儿园儿童的贫血患病率低,无明显肝细胞受损情况,健康状况优良。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Tracp5b和IL-11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价值,评价双磷酸盐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210例,其中骨转移组100例,无骨转移组110例.另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抗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白介素-11(IL-11)水平.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均给予双磷酸盐骨膦治疗.对比3组Tracp5b、IL-11和CEA的水平,对比乳腺癌骨转移联合检测Tracp5b、IL-11和单独检测Tracp5b、IL-11和CE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3].比较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racp5b、IL-11和CEA的水平.结果乳腺癌骨转移组血清Tracp5b、IL-11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者和乳腺癌无骨转移组(P〈0.01).联合检测敏感度均高于单独检测血清Tracp5b、IL-11、CEA的敏感度(P〈0.01).联合检测特异度和单独检测IL-11的特异度均低于单独检测血清Tracp5b、CEA的特异度(P〈0.01).治疗后血清Tracp5b、IL-11水平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血清CEA无差异(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联合检测破骨细胞相关性指标血清Tracp5b、IL-11具有较高的敏感度,明显降低了漏诊率,优于CEA的诊断敏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s.GST)M1及T1基因(GSTMI/GSTFl)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病例组365例,对照组372例),运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先心病患者及健康对照GSTM1/GSTT1基因型:并利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先心病发病风险影响因素关联强度及交互作用分析。结果GSTM1/GSTI'I基因多态性及研究对象母亲围孕期吸烟、饮酒、化学物质接触、孕前体质量指数、教育程度、定期产检以及怀孕知情时间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P〈O.05)。GSTM1/GSTT1基因缺失与先心病发病风险显著正相关(OR=1.56,P=0.049;OR=1.73,P=0.036)。经logistic回归分析,GSTM1(-)/GSTT1(-)基因型和研究对象母亲围孕期吸烟、饮酒、化学物质接触以及孕前高体质量指数是先心病发病的高危因素,研究对象母亲围孕期定期产检以及摄人充足的叶酸是先心病的保护因素。研究对象母亲围孕期吸烟与GSTM1(-)/GSTFl(-)基因型之间具有正相加交互作用。与母亲围孕期不吸烟且GSTM1/T1基因未缺失的研究对象相比,其母亲围孕期吸烟且携带GSTM1(-)和(或)GSqTl(-)基因型的先心病发病风险显著上升(OR=9.01,3.87,3.01;95%CI:1.73—39.69,1.21~19.57,1.13—9.69)。结论GSTM1/GSTY1基因缺失是先心病发病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GSTM1(-)/GSTY1(-)基因型与孕母围孕期吸烟在先心病的发生中具有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