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初步评价王氏"老十针"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针刺王氏"老十针"治疗缺血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纳入120名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针刺王氏"老十针"组穴)、药物组(口服莫沙必利片)及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并进行跟踪随访,评价不同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后便秘患者自主排便总次数、完全排净感自主排便总次数、自主排便性状、排便困难程度。结果各组自主排便总次数、完全排净感、自主排便性状总和结果显示:第1周-第4周、第4周-第8周针刺组和药物组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P〈0.01),针刺组高于药物组,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王氏"老十针"可有效增加卒中后便秘患者的排便次数,可改善卒中后的排便困难程度,是治疗卒中后便秘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王氏老十针 卒中后便秘 王乐亭 针刺 排便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责任制康复护理模式在缺血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200例缺血脑卒中患者均来自于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就诊治疗的患者,将符合要求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实施责任制康复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实施简单护理,比较两组不同护理方式下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长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长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责任制护理干预模式运用于缺血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能有效的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长,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护理意义与应用价值。

  • 标签: 责任制康复护理模式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护理应用
  • 简介: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中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其基因多态性与缺血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缺血脑卒中患者378例,及同期健康对照613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CRP浓度,从Ensembl在线数据库选取与CRP相关的基因多态性位点,并用MassARRAYSNP检测技术测定CRP基因多态性。结果rs1130864位点中AG基因型频率与A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rs1205,rs876537,rs3093059位点在对照组中与血清CRP浓度相关,病例组中只有rs876537与血清CRP浓度相关;多重校正后,血清CRP每升高一倍,缺血脑卒中的危险增加12%。结论血清CRP水平为缺血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在自然人群中,CRP基因多态性与血清CRP浓度相关。

  • 标签: C反应蛋白 CRP 缺血性脑卒中 基因多态性 SNP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治疗与缺血脑卒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从本院2018年2月-2018年7月接收的患者中,随机抽取84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3.02±1.24)mmol/L、高密度脂蛋白(1.62±0.66)mmol/L、低密度脂蛋白(2.65±1.94)mmol/L、甘油三酯(1.25±0.07)mmol/L。同时,观察组患者餐前血糖(7.22±1.01)mmol/L、餐后血糖(13.24±1.02)mmol/L,患者餐前、后对比差异明显,且餐后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重度缺血脑卒患者与轻度缺血脑卒患者相比,临床治疗期间,高血压治疗效果要差,发病率要高。

  • 标签: 高血压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缺血脑卒中患者采取苯酞软胶囊进行治疗后对改善神经功能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此次研究纳入的30例缺血脑卒中患者均是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间收治,利用硬币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与治疗组(服用苯酞软胶囊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脑卒中患者采取苯酞软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在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也改善了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苯酞软胶囊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老年急性缺血肠炎的临床早期诊断方案与治疗疗效。方法将60例诊断为急性缺血肠炎老年患者设一组对比试验,均给予腹部超声检查与结肠镜检查,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给予保留灌肠方案治疗,实验组30例行肠系膜血管造影术治疗,总结本组患者诊断效果与治疗效果。结果(1)诊断方面结肠镜检查确诊率为98.33%(59/60),腹部超声检查90.00%(54/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方面实验组治疗中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90.00%(27/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急性缺血肠炎的诊断与治疗中,经结肠镜与腹部超声检查均可获得较好诊断效果,治疗方案也表现为肠系膜血管造影术、保留灌肠方案疗效相当,临床中需结合现实情况酌情选择。

  • 标签: 老年 急性缺血性肠炎 早期诊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选取急性缺血肠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急性缺血肠病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方法和治疗经验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20例急性缺血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临床症状进行分析,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经过治疗后分析治疗效果总结经验。结果进行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的13例患者治疗后临床体征均有明显的改善,保守治疗的患者中除1例拒绝治疗患者病情恶化治疗无效死亡外,其余6例患者治疗效果较好。20例患者的首诊诊断准确率仅为60%(12例),具有较高的误诊和漏诊率。结论对于急性缺血肠病,及时正确的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必要条件,应高度重视、密切关注、正确检查、及时治疗。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肠病 临床特点 治疗效果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缺血脑病的病理诊断。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5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均作出明确诊断,获得及时治疗,且疗效较满意。结论病理诊断有助于缺血脑病的早期确诊,为制定具体治疗方案提高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缺血性脑病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缺血肠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和护理效果,为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我院的56例缺血肠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28例,对照组有16例男性患者和12例女性患者使用了常规护理,观察组有17例男性患者和11例女性患者使用了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治愈19例,临床治愈率是67.86%,观察组治愈24例,治愈率是85.71%,观察组治愈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7.14%,对照组是2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缺血肠炎患者临床中接受合理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几率,临床中应该对其引起重视。

  • 标签: 缺血性肠炎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缺血脑卒中康复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缺血脑卒中患者5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25例。其中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临床护理的康复路径护理方法,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运动功能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方式对缺血脑卒中患者行康复护理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康复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 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缺血脑卒中患者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确诊为缺血脑卒中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62例病患均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31例病患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早期康复护理,7周后运用Fugl-Meyer(FMA)评分、巴氏(Barthel)指数(BI)与总有效率评定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病患的FMA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周后,两组患者的FMA及BI评分均有一定程度提高,总有效率试验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疗效,有效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肢体功能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缺血脑卒中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各25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的患者为常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临床护理康复路径方法的患者为干预组,观察并总结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运动功能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方式对缺血脑卒中患者行康复护理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康复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 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缺血脑卒中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治疗措施实施救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接收诊治的缺血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我院依据相关诊治标准实现确诊的缺血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以往最常应用的西药诊治处理措施,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治疗措施实施救治。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诊治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给予对应诊治处理措施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77.5%,提升趋势显著(P<0.05);给予对应诊治处理措施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较于给予对应诊治处理措施前,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且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趋势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缺血脑卒中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治疗措施实施救治,临床诊治结果显著,对患者临床诊治有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缓解临床表征,加快患者病症的康复进程,同时对患者神经缺损情况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应用于缺血脑卒中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最近一年我院收治的54例行缺血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同时配合围术护理。结果通过DSA检查,54例患者中,脑血管正常14例、异常40例,对其中的35例脑动脉狭窄患者实施了治疗,有29例患者的肌力得以提高。结论加强缺血脑卒中患者介入治疗的围术护理,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缺血性脑卒中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为金标准,利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并间接比较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ontrastenhanced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CE-MRA)与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timeofflight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3D-TOFMRA)诊断椎基底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ofScience、TheCochraneLibrary、CNKI、CBM、万方Data中关于CE-MRA3D-TOFMRA诊断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相关文献,检索日期截止至2017年5月。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使用QUADAS2工具对所获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Stata12.1软件分别合并分析CE-MRA3D-TOFMRA对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敏感度(sensitivity,Sen合并)、特异度(specificity,Spe合并)、阳性似然比(positivelikelihoodratio,+LR)、阴性似然比(negativelikelihoodratio,-LR)、诊断比值比(diagnosticoddsratio,DOR)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ummary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S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利用相对比值间接比较二者诊断价值。结果纳入检索所获1418条记录中的10项研究,共13组数据。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狭窄程度〉50%的椎基底动脉,CE-MRA3D-TOFMRA的Sen合并、Spe合并、+LR、-LR、DOR、AUC值分别为0.8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0.75-0.95]、0.98(95%CI0.91-0.99)、36.1(95%CI10.3-126.2)、0.12(95%CI0.05-0.27)、307(95%CI102-922)、0.97(95%CI0.96-0.98)与0.94(95%CI0.86-0.98)、0.93(95%CI0.87-0.97)、14.4(95%CI7.1-29.1)、0.06(95%CI0.03-0.15)、226(95%CI57-902)、0.98(95%CI0.96-0.99)。CE-MRA3D-TOFMRA间接比较结果RDOR为1.36(95%CI0.23-7.94)。结论在诊断椎基底动脉狭窄方面,CE-MRA相较于3D-TOFMRA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

  • 标签: 椎基底动脉狭窄 磁共振血管造影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护一体化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运用传统的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的患者运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流程,并对两组患者前后的生活质量水平、痴呆及抑郁评分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的患者,并且痴呆及抑郁情况的评分也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痴呆水平、抑郁情况具有紧密的关联度,在运用医护一体化的护理流程后,能使护理效率获得显著的提升,并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病人的心情处于舒畅的状态中。对于患者的治疗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并对临床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在临床中被大力的进行推广。

  • 标签: 医护一体化护理 超急性期脑梗死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急性心肌梗死院内与急诊治疗的效果比较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对照组30例行院内治疗,观察组30例行急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其CK-MB、EF值等心功能指标脑之间的差异情况。结果经过积极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K-MB水平(12.1±5.4)、EF值(51.3±5.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CK-MB水平(16.3±5.1)、EF值(60.3±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积极治疗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预后,其中急诊治疗较院内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恢复情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内溶栓 急诊溶栓 疗效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