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后腹腔镜与开放肾蒂淋巴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份到2015年6月份接收的乳糜尿患者10例为主要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例。对照组给予开放肾蒂淋巴结扎术治疗,实验组给予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结扎术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拔时间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短,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术中出血量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少,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结扎术对乳糜尿进行治疗,安全性高,出血少,创伤性小,值得普及。

  • 标签: 后腹腔镜 开放肾蒂淋巴管结扎术 乳糜尿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治疗及护理经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方法采用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结扎术治疗16例乳糜尿患者,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并发症的防治等。结果16例乳糜尿患者病情稳定,无高碳酸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3d复查尿乳糜试验阴性,随访6-12月无复发,营养状况明显改善。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结扎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治疗方法。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原理,加强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予术前充分的准备,术后严密的观察、细致的护理,是患者全面康复的重要保障。

  • 标签: 后腹腔镜 乳糜尿 观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囊性淋巴瘤是来源于淋巴组织的先天性疾病,多由于淋巴畸形或发育障碍所致[1].临床常采用手术切除或肿瘤部位药物注射疗法,而注射疗法简单、方便,可避免手术可能出现的神经损伤和外观容貌毁坏等副作用.近年来,临床采用的注射药物有平阳霉素、博来霉素、沙培林等,平阳霉素及博来霉素有肺纤维化及皮肤坏死的的并发症,沙培林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免疫增强剂,无任何类似抗癌药的毒副作用,可用于原发性淋巴瘤的治疗,部分手术后复发或手术后淋巴积液反复抽液无法治愈的病例也可试用.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本院整形外科对21例未行手术治疗的颈部囊性淋巴瘤患儿行沙培林注射治疗,现将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淋巴管瘤 沙培林 护理
  • 简介:摘要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血管炎(AAV)是一种坏死性小血管炎,可累及全身系统,主要累及肾脏和肺脏,可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和弥漫性肺泡出血。肺淋巴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是以肺部弥漫性囊性病变为特征的系统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也可出现咯血。本文报道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诊治的1例LAM合并AAV病例,结合现有国内外文献,讨论LAM与AAV特点及两者的相关性,并提醒临床医生,LAM患者出现咯血时需警惕合并AAV的可能,尽快进行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检测,尽早诊断。

  • 标签:
  • 简介:动脉粥样硬化是累及大中动脉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人类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导致该病最主要的机制之一是动脉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低密度脂蛋白在内膜下沉积,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炎症因子释放,致使炎性细胞募集积聚于内膜下,吞噬脂质形成泡沫细胞致斑块形成。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功能异常 血管外膜 淋巴管 内皮细胞功能紊乱 低密度脂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柏西普对兔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CNV)、新生淋巴生成的作用。方法44只2~3 kg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柏西普注射组9只、雷珠单抗注射组9只、生理盐水对照组9只、模型对照组9只和正常对照组8只。以左眼为实验眼,采用碱烧伤方法制作炎症性CNV动物模型,直径8 mm的滤纸片浸润1 mol/L NaOH,放至角膜中央烧灼30 s。造模后第1天,康柏西普注射组球结膜下注射康柏西普0.1 ml/1 mg,雷珠单抗注射组同法注射雷珠单抗0.1 ml/1 mg,生理盐水对照组同法注射0.1 ml质量分数0.9% NaCl溶液,模型对照组碱烧伤后不做任何处理,正常对照组不行碱烧伤和球结膜下注射药物处理。分别于造模后第4、7、14和21天计算CNV面积,每组耳缘静脉空气栓塞处死一定数量动物,抽取房水,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取角膜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淋巴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含量。结果造模后第4天,康柏西普注射组、雷珠单抗注射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新生血管芽长入角膜边缘,角膜水肿减轻;第7天,康柏西普注射组、雷珠单抗注射组新生血管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稀疏。造模后第4天可见各造模组角膜上皮细胞增多,上皮层存在空泡,基质内大量炎性细胞,上皮层下可见小的血管腔。造模后第7天,新生血管浸润浅层基质,基质内有大量炎性细胞。造模后第14天,康柏西普注射组CNV面积为(15.20±9.16)mm2,小于雷珠单抗注射组的(28.21±5.17)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柏西普注射组VEGF质量浓度为(7.75±6.56)pg/ml,低于雷珠单抗注射组的(16.98±2.1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角膜组织无淋巴生长,无LYVE-1阳性细胞。造模后第4天,康柏西普注射组、雷珠单抗注射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角膜组织中出现新生淋巴,与新生血管平行生长。造模后第7天,康柏西普注射组、雷珠单抗注射组角膜新生淋巴计数分别为(4.33±0.58)个和(4.67±0.58)个,少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的(10.67±0.58)个和模型对照组的(12.33±0.58)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碱烧伤后早期球结膜下注射康柏西普能有效抑制CNV、新生淋巴,其抑制作用可能与降低VEGF的质量浓度密切相关。

  • 标签: 角膜新生血管 角膜新生淋巴管 康柏西普 雷珠单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结扎术治疗乳糜尿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49例行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结扎术治疗的乳糜尿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患者手术结果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49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47例患者术后尿液即转清,2例患者出现肉眼血尿,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术后1年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对行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结扎术治疗的乳糜尿患者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不仅能够保证手术的成功,还能保证手术的疗效。

  • 标签: 乳糜尿 后腹腔镜 肾蒂淋巴管结扎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微淋巴密度(MLVD)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MLVD和HIF-1α的表达情况及分析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MLVD和HIF-1α的表达比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的表达显著升高(t=4.153和χ2=21.06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MLVD和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r=0.662,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HIF-1α和MLVD的表达较高,HIF-1α与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MLVD呈高度正相关。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微淋巴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微囊型淋巴畸形(LMs)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并对肋间后动脉穿支(LICAP)皮瓣修复微囊型LMs切除后的大面积缺损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8例13-22岁腋胸侧壁微囊型LMs患者,应用MRI和B超确定病变切除的范围和层次,对彻底切除后均遗留的腋窝、胸侧壁皮肤组织缺损,应用LICAP皮瓣进行修复,7位患者皮瓣供区直接缝合,1位患者供区植皮覆盖。结果应用LICAP皮瓣可成功修复所有微囊型LMs切除术造成的组织缺损。术后随访1-3年,皮瓣形态良好,B超和MRI证实无复发微囊腔出现,皮瓣供区无功能受损。结论超声和MRI可为手术彻底切除病灶作精确定位并进行手术后评估。微囊型LMs手术切除术后遗留组织缺损可应用LICAP皮瓣获得良好的组织覆盖和修复,术后受区外形良好,供区无功能损伤。

  • 标签: 淋巴管畸形 肋间后动脉穿支皮瓣 腋胸侧壁 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聚桂醇腔内灌洗联合低浓度平阳霉素治疗儿童大囊型淋巴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8年1~12月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血管瘤科&介入医学科收治的46例大囊型淋巴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男31例,女15例,发病年龄(3.7±0.5)岁,范围2个月至7岁。均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尽囊液,超声显示无液性暗区后,再进行药物注入治疗。按瘤内注射药物将46例分成3组,A组:17例,常规浓度平阳霉素治疗;B组:13例,聚桂醇治疗;C组:16例,聚桂醇腔内灌洗联合低浓度平阳霉素治疗。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评价3组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淋巴畸形的治疗中,B组的平均治疗次数(t=4.685,P<0.05)、治疗有效率(χ2=4.067,P<0.05)均优于A组;C组的平均治疗次数(t=2.976,P<0.05)、治疗有效率(χ2=2.927,P<0.05)均优于A组;B、C组之间的平均治疗次数(t=9.261,P>0.05)、治疗有效率(χ2=7.21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少于A、B组(χ2=2.019、1.735,P<0.05);A、B组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407,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使用聚桂醇腔内灌洗联合低浓度平阳霉素在治疗儿童大囊型淋巴畸形中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硬化治疗 聚桂醇 平阳霉素 淋巴管畸形 儿童
  • 简介:多灶性淋巴内皮肉瘤伴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本病表现为弥漫的先天性皮肤和胃肠道血管病变,可以导致严重的胃肠道出血和血小板减少。血管损害的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研究证实为淋巴内皮细胞起源。治疗效果常不满意。本文报道1例该病的罕见病例,患者为一4周大的婴儿。

  • 标签: 血小板减少症 淋巴管内皮 皮肉瘤 多灶性 胃肠道血管病变 免疫组化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癌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的表达与微淋巴密度(microlymphaticvesseldensity,MLVD)的相关性及二者对宫颈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CAM-1、D2-40在94例宫颈癌组织、癌旁组织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并计数MLVD,分析上述指标与预后的关系,并采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鉴别微淋巴和微血管。结果:宫颈癌组织ICAM-1阳性率为63.83%(60/94)。肿瘤中心处、宫颈癌旁、正常宫颈组织中MLVD分别为(2.89±0.57)、(8.59±1.38)及(7.98±1.48)。非参数检验显示ICAM-1阳性表达与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GynecologyandObstetrics,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癌组织MLVD与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ICAM-1阳性表达者MLVD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P〈0.05)。结论:ICAM-1与宫颈癌淋巴的生成相关,其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侵袭与转移;ICAM-1对宫颈癌预后有评估价值,ICAM-1联合MLVD的预后评估意义更大。

  • 标签: 宫颈肿瘤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微淋巴管密度 免疫组化 预后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及价值。 方法:取2020年1月~2023年10月间乳糜尿患者58例,均开展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结扎术治疗,按护理干预模式不同做分组处理,参照组(n=29)行常规护理,研究组(n=29)行优质护理,对比护理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89%低于参照组27.59%,且护理后各项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水平对比,P<0.05。 结论: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结扎术治疗乳糜尿同时,开展优质围手术期护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炎性反应。

  • 标签: 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 乳糜尿 围手术期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趋化因子受体7(CCR7)和D2-40标记的微淋巴密度(MLVD)在甲状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武汉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67例确诊为甲状腺癌的患者病理标本制作石蜡切片,选择同期67例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CCR7和D2-40检查。观察两组患者CCR7和D2-40的表达量,分析CCR7、D2-40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甲状腺癌组CCR7阳性表达率及D2-40标记的MLVD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淋巴转移组阳性表达率及D2-40标记的MLVD水平显著高于无淋巴转移组(P<0.05);病理类型、淋巴是否转移等组间CCR7、D2-40标记的MLVD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D2-40标记的MLVD与CCR7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s=0.643,P<0.000),D2-40标记的MLVD与各项目关系应用直线相关分析,D2-40标记的MLVD与病理类型、淋巴结是否转移明显相关(P<0.05),与年龄、T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CCR7和D2-40标记的MLVD高表达与淋巴转移密切相关。

  • 标签: 甲状腺癌 趋化因子受体7 D2-40 微淋巴管密度 淋巴转移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和淋巴密度(LVD)对患者肿瘤术后1年内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广西来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7例胰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后1年随访期间内是否发生肿瘤远处转移分为无转移组(24例)和转移组(2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胰腺癌组织微血管上皮细胞CD34及淋巴上皮细胞D2-40的表达,计数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VD、LVD,分析癌组织MVD、LVD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长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神经侵犯、肿瘤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癌组织MVD、LVD预测胰腺癌术后肿瘤1年内远处转移的价值。分析MVD、LVD对胰腺癌术后1年内肿瘤远处转移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胰腺癌术后1年内肿瘤远处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转移组癌组织中MVD和LVD高于癌旁正常组织[(72.52±9.73)个/400倍视野比(51.73±7.95)个/400倍视野、(23.78±6.87)个/400倍视野比(14.00±5.66)个/400倍视野],无转移组癌组织中MVD和LVD也高于癌旁正常组织[(63.20±6.52)个/400倍视野比(54.79±5.80)个/400倍视野、(16.25±5.15)个/400倍视野比(13.62±5.03)个/400倍视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长径≥2 cm、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TNM高分期患者的癌组织MVD显著增高(P<0.05),肿瘤长径≥2 cm、肿瘤中低分化、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神经侵犯、TNM高分期患者的癌组织LVD显著增高(P<0.05)。癌组织中MVD和LVD预测胰腺癌术后1年内肿瘤远处转移的AUC值分别为0.799(95%CI0.659~0.939)、0.803(95%CI0.676~0.929),预测临界值(Cut-off值)分别为70.5、20.5个/400倍视野,灵敏度分别为73.9%、69.6%,特异度分别为87.5%、83.7%。高MVD值和高LVD组术后1年内累积肿瘤远处转移率显著高于低MVD组和低LVD组(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长径≥2 cm(OR=1.757,95%CI1.536~3.846,P<0.05)、淋巴结转移(OR=2.364,95%CI1.036~4.175,P<0.05)、高MVD(OR=4.345,95%CI1.245~3.736,P<0.05)和高LVD(OR=3.637,95%CI1.426~4.035,P<0.05)是胰腺癌术后1年内肿瘤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胰腺癌组织中MVD和LVD增高,是术后肿瘤1年内远处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可用于预测患者术后1年内有无肿瘤远处转移。

  • 标签: 胰腺肿瘤 微血管密度 淋巴管密度 影响因素分析 预后 肿瘤转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肝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为首发症状的儿童淋巴肌瘤病的临床表现,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儿童淋巴肌瘤病的临床表现及肺部CT特征。方法2017年5月武汉儿童医院收治了1例反复气胸经病理诊断为肺淋巴肌瘤病的10岁女性患儿。本研究通过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医学网收集至今发表的关于儿童淋巴肌瘤病的文献报道,对检索得到的病例资料进行详细分析。检索词为"lymphangiomyoma"、"lymphangiomyomatosis"、"lymphangioleiomyoma"、"lymphangioleiomyomatosis"、"淋巴肌瘤病"。检索患儿的纳入标准为:年龄<18岁的个案报道或是病例系列报道。收集的资料包括:患儿的年龄、性别、首次出现的症状、累及的部位、肺部CT的表现、肺组织活检的结果、是否合并结节性硬化症。结果患儿住院40余天后顺利拔出院,分别于出院后9个月及15个月时再次出现气胸,予以保守治疗后好转。19个月后再次出现左侧气胸保守治疗无好转后再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后1周好转出院。2019年5月门诊复诊,患儿复查胸部X线提示出现明显肺大泡改变,活动后气促加重,日常活动明显受限。通过文献检索,自1966年正式命名为淋巴肌瘤病以来,共12例儿童病例,7例累及肺组织,国内尚无儿童病例报道。结论儿童淋巴肌瘤病的临床表现呈现年龄相关性的特点,早期的诊断及治疗可改善患儿肺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淋巴管肌瘤病 儿童 临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