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在肺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涎液化糖链抗原kl-6(K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肺癌患者作为对象,电脑抽取随机数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患者采用三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对KL-6水平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3dKL-6、CRP、SA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用于肺癌患者中手术创伤较小,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手术安全性较高。
简介: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肺癌肺叶切除的影响。方法:100例患者,分成对比组、观察组,各50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肺功能、6MWT、并发症。结果:相比于对比组,观察组的PaO2、FVC、FEV1指标更高,其6MWT更长,其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肺癌肺叶切除术后肺功能,提高6MWT呼吸功能,并有助于预防不良风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胸腔镜下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60例早期肺癌患者进行分组治疗,A组采用开胸肺叶切除术,B组则采取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各30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比较显示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时的VAS评分、住院时间与A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并发症的对比则提示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创伤更小,更利于患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探索其手术室的护理有效性。 方法: 选择 2018 年 3 月至 2020 年 2 月在本院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 103 例患者,按照其入院顺序,单数为常规组 51 例,实施常规护理,双数为观察组 52 例,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围术期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和患者。 结果: 经不同方法的护理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 VAS )明显低于传统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配合实施相应的手术室围术期护理,能够增强治疗效果,缓解疼痛状况,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促进预后效果。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 手术室整体护理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7 年 1月 -2019 年 8 月我 院收治的 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的患者 84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42 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 采取整体护理措施。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评价两组的 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7.6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9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手术室整体护理措施可以促进 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患者术后康复,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具有推广及应用的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单向式肺叶切除术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全组早期周围型肺癌及肺部良性病变患者42例,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单向式肺叶切除术15例,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27例。结果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204min,平均手术出血量272ml,无中转开胸,无围手术期死亡或严重并发症,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术后恢复更快。结论早期周围型肺癌及肺部良性病变的外科治疗方法中,电视胸腔镜辅助单向式肺叶切除术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杂交式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70例非小细胞癌症病人,设置35例观察组,设置35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杂交式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则是使用单纯小切口进行手术,检验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人的手术成效。结果70例病人全部康复,无论是从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引流量还是术后的康复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要好过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这种方法对于肺癌病人的恢复有着良好的效果,具有康复快、出血少的特点,有着医学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诊治的62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分别给予三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和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住院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和疼痛(VAS)评分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低(P<0.05);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明显偏低(P<0.05)。 结论 给予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有助于提升预后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支气管封堵器与左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腔镜下右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行胸腔镜下右肺叶切除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支气管封堵器(BB)组和左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组,各20例。观察数据包括插管及定位时间、插管前后的MAP和HR、记录双肺通气10min(T1)、单肺通气30min(T2)、单肺通气60min(T3)的PaO2、PaCO2、Ppeak、肺萎陷时间、体位变化及术中导管移位次数、术后48h声嘶和咽痛出现的例数。结果BB组插管及定位时间明显短于DLT组(P<0.05)。两组插管后即时的MAP、HR较插管前均升高,且DLT组升高较BB组更明显(P<0.05)。BB组术后48h声嘶和咽痛出现的例数显著少于DLT组(P<0.05)。结论胸腔镜下右肺叶切除术中使用支气管封堵器,插管和定位耗时短、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术后急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30~64岁,BMI18~24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前锯肌平面神经阻滞组(SP组,n=30)和对照组(C组,n=30)。SP组在全麻诱导后行超声实时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注射0.25%罗哌卡因40ml,C组单纯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镇痛效果。结果SP组切皮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C组(P<0.05);SP组2、6、12、24h的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SP组术后患者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长于C组、按压次数低于C组(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行前锯肌平面阻滞,能显著缓解患者术后急性疼痛,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结核的护理来说,手术室护理的具体配合对策。方法:将2021年5月-2022年5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阶段,选择在此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组后,各自包含40例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手术室护理配合对患者实施对应的护理工作。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对比后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各项指标要明显更好,并且满意度也要更高(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配合工作的准确实施,能够为患者预后提供有力支持,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结核的手术室护理配合对策。方法:以我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病例,收治时间段取2021年2月-2023年1月,按照数字表法抽取84例并划分为两组,42例患者划至对照组并采用常规护理措施,42例患者划至实验组并采用手术室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满意度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经观察胸腔引流量、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相关临床指标,实验组检测值整体表现优于对照组,P<0.05;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经计算为95.24%(40例),高于对照组80.95%(34例),P<0.05。结论:对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肺结核患者,采用积极有效的手术室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支气管封堵器在胸腔镜下右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接受胸腔镜下右肺叶切除术的患者为2组(对照组40例应用双腔支气管导管;观察组40例应用支气管封堵器),并展开多方面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野暴露程度、定位时间等方面呈P>0.05,但观察组患者插管所需时间更短、术后咽喉疼痛程度更低,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