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引起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关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2月—2012年2月实施PICC导管留置病人180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有导管相关性感染组和无导管相关性感染组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找出影响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80例留置PICC导管病人中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者17例(9.4%),操作人员经验少、穿刺次数多、不正规换药是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因素。[结论]PICC导管容易发生相关感染,且与多个因素有关,应针对这些因素进行预防。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熟练掌握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护理操作技术,严格掌握适应症、日常维护及护理,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及体会,降低护士工作量,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接受PICC置管术化疗的82例肿瘤患者,乳腺癌16例、宫颈癌10例、胃癌15例、肺癌16例、大肠癌12例、其他恶性肿瘤13例。结果除3例患者插管发生静脉炎,2例患者导管发生堵塞,其余患者均得到满意的护理效果。结论PICC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减少了化疗药物渗透、感染及反复穿刺的痛苦,也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且操作简单、保留时间长,是一种可靠有效的静脉治疗途径。
简介: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医疗水平和医疗器械取得了较大发展。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且具有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的趋势。恶性肿瘤的治疗时间长,主要以化疗治疗为主要方法, PICC 作为一种新型医疗器械,具有使用时间长,使用范围广泛等诸多优点。 PICC 的使用能够给病人减轻穿刺带来的痛苦,由于 PICC 留置时穿刺的血管较深,在进行化疗药输注时,可以减少血管的刺激和损伤,维护患者皮肤美观的同时,也减少血管的损伤。目前,在肿瘤相关科室临床护理工作中, PICC 的使用日益普及, PICC 的维护和管理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笔者通过本文详细阐述 PICC 的维护措施及心得体会,希望能为 PICC 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PICC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方法对我科2012年4月至2015年12月216例PICC置管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216例PICC置管患者中发生并发症46例,分别为置管不成功3例,导管异位15例,静脉炎10例,皮肤过敏样反应8例,导管脱出5例,堵管4例,静脉血栓形成1例。结论护理人员规范掌握PICC置管技术及常见并发症防治措施,系统性的进行护理干预、重视对患者的宣教,可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患者取坐位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探讨置管异位率。方法接受PICC插管的患者4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采取标准的置管操作,干预组23例,在坐位下进行置管操作,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胸部正位X线照片,比较两组间的导管异位率。结果共有7例患者发生导管异位,其中对照组6例(25%),干预组1例(4.4%).干预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4.3418,P=0.0372)。结论在插管过程中,患者取坐位可以显著提高导管到位率,是有效、可行的预防PICC导管异位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PICC作为一种重要输液途径,导管异位是其常见的并发症,对其进行研究,是为了能够对患者的异位现象进行及时处理,将PICC技术成熟化,避免造成医疗事故。方法对患者所出现的PICC导管异位类型进行分析,剖析异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应对方案。结果经过对患者的临床研究,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多种,穿刺静脉的选择不当、导管的测量留置长度太短或太长、体位摆放以及患者自身的静脉畸形,都是导致PICC导管异位的重要因素。结论在对患者进行穿刺时,应该正确选择静脉穿刺的位置,导管测量留置的长度要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不可过长或过短,将导管摆放至有利于药液输送的体位。如果患者出现导管异位的现象,则应该根据其异位原因,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