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围手术期羟氯喹的应用对行心脏外科手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所有行心脏外科手术且术前服用羟氯喹和糖皮质激素≥7天的SLE患者纳入观察组(28例),男3例,女25例;年龄(38.3±8.2)岁。选取术前未使用羟氯喹,仅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纳入对照组(24例),男2例,女22例;年龄(37.9±9.8)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生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和术后新发肺炎发生率较低(P<0.05),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长、术后ICU滞留、术后住院时长和住院总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个月生存率和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应用羟氯喹可明显降低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和肺炎发生率,减少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长、术后ICU滞留和术后住院时长,降低住院费用。羟氯喹可能降低SLE患者心脏外科住院期间病死率,提高术后远期生存率,但仍需长期大样本的临床研究。

  • 标签: 心脏外科手术 系统性红斑狼疮 羟氯喹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节段分布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10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944例单发OVCF的病历资料,男175例、女769例,年龄(72.1±9.6)岁(范围45~97岁)。总结OVCF节段分布规律,比较高发节段和非高发节段的人口学特征、合并疾病种类、脊柱外伤类型、胸腰背痛主诉时间、椎体楔形变水平和骨密度。结果OVCF呈现以T10为界限的非对称性双峰分布。第一峰区(下胸腰椎)为T11~L5,峰值位于L1,共864例;第二峰区(中上胸椎)为T5~T10,峰值位于T7,共80例。第一峰区的年龄为(71.8±9.6)岁,小于第二峰区的(75.0±9.8)岁(t=2.78,P=0.005)。第一峰区女性占比为81.37%,第二峰区为8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P=0.803)。第二峰区主诉胸腰背痛<1周的比例为43.8%,低于第一峰区的60.2%(χ2=11.50,P=0.009)。第二峰区多以隐匿外伤为主(50.0%,40/80),第一峰区多以明显外伤为主(64.1%,554/864),两峰区脊柱外伤类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71,P<0.001)。第二峰区伤椎前后高度比为0.80±0.14,低于第一峰区的0.84±0.13(t=2.48, P=0.013)。第一峰区伤椎前后高度比在胸腰背痛2~周组为(0.80±0.15)、>4周组为(0.77±0.19),低于胸腰背痛<1周组的(0.85±0.11)和1周~组的(0.86±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峰区伤椎前后高度比在胸腰背痛<1周组为(0.78±0.13)、1周~组为(0.83±0.14)、2周~组为(0.84±0.13)、>4周组为(0.78±0.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1,P=0.394)。32.4%(306/944)的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1种;第二峰区冠心病合并率(21.3%,17/80)和脑梗死合并率(36.3%,29/80)均高于第一峰区(11.6%,100/864;20.3%,175/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P=0.012;χ2=11.06,P<0.001)。其中371例OVCF(女308例、男63例)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值的测量结果:两峰区间<70岁、70~80岁、>80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3,P=0.880;F=0.62,P=0.538)。结论单发OVCF具有以T10为界限的非对称性双峰分布特征,该分布规律反映了特定节段内应力损伤,两峰区的性别比和骨密度水平无差异。第二峰区OVCF风险较低、发病年龄大、合并冠心病和脑梗死风险高,脊柱外伤隐匿、伤椎楔形变更重、胸腰背痛主诉时间更长,且楔形变水平不随背痛主诉时间延长而加重,更容易被延迟诊治。

  • 标签: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骨密度 年龄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脑小血管病(CSVD)认知功能损害的疗效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CSVD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CVSD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口服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两组均随访12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12个月记录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Tinetti平衡步态量表(TGA)评分以及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DTI数据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6、12个月MoCA、ADL、TGA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12个月MoCA、ADL、TGA评分高于治疗后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12个月MoCA、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个月:(24.61 ± 2.54)分比(22.21 ± 2.83)分、(71.53 ± 6.25)分比(69.51 ± 6.81)分;12个月:(26.39 ± 2.16)分比(23.76 ± 2.64)分、(78.39 ± 5.76)分比 (72.39 ± 6.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6、12个月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延时记忆、定向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定向力评分高于治疗后6个月 [(5.97 ± 1.37)分比(5.36 ± 1.29)](P<0.05)。观察组治疗后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抽象思维、延时记忆、定向力评分均高于同时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12个月TC、TG、LDL-C、Hcy、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12个月上述指标均低于治疗后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Hcy、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6个月Hcy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双侧半卵圆中心、额叶、顶叶各向异性分数值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双侧额叶、顶叶平均弥散率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治疗CVSD具有较好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等症状,DTI可敏感感知患者白质完整性和脑血流灌注,对CVSD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脑小血管病 尼莫地平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认知功能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急性乙型肝炎(乙肝)病例HBV基因型流行病学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15-201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急性乙肝病例620例,通过巢式PCR扩增获得全长HBV基因组,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HBV基因型,结合基础资料分析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结果在620例急性乙肝病例中,成功分型519例(83.71%,519/620),包括A型(0.19%,1/519)、B型(27.17%,141/519)、C型(62.04%,322/519)、D型(9.06%,47/519)、I型(0.77%,4/519)和CD重组型(0.77%,4/519);2个主要的基因亚型为B2(95.03%,134/141)和C2(72.67%,234/322)。基因型在我国7个地区分布不同,C型在东北(94.55%,52/55)、华北(93.85%,61/65)、华东(78.87%,56/71)和华南地区(58.14%,50/86)的比例较高,B型在华中(58.07%,36/62)和西南(52.94%,45/85)地区的比例较高,西北地区的D型(48.42%,46/95)比例较高;共有515例成功获得血清型,包括adr(57.48%,296/515)、adw(30.87%,159/515)、ayr(0.19%,1/515)、ayw(11.46%,59/515)。B型以adw血清型(92.14%,129/140)为主,C型以adr血清型(91.88%,294/320)为主,D型均为ayw血清型;不同性别、年龄组中,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5-2017年我国急性乙肝基因型以B、C和D型为主,东北、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C型为主;华中、西南地区B、C型均有,B型为主,D型多分布于西北地区;急性乙肝基因型与血清型存在相关性,B型以adw血清型为主,C型以adr血清型为主,D型均为ayw血清型;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中急性乙肝基因型分布无差异。

  • 标签: 急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分子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线粒体自噬是一种自噬的形式,是目前已知的选择性清除线粒体的途径。近年来,B淋巴细胞瘤-2/腺病毒E1B 19kDa相互作用蛋白3(BNIP3)因其在线粒体自噬中的潜在作用而备受关注。尽管对BNIP3在线粒体自噬中的调控机制认识不断增加,但在肌源性挛缩的发生过程中,BNIP3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的作用及其机制仍知之甚少。在肌源性挛缩发生过程中,典型的病理特征表现为骨骼肌萎缩和纤维化。因此,本文对BNIP3及其在线粒体自噬中的调控机制进行了系统回顾,并对BNIP3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影响骨骼肌萎缩和纤维化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肌源性挛缩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线粒体自噬 B淋巴细胞瘤-2/腺病毒E1B 19kDa相互作用蛋白3 肌源性挛缩 骨骼肌萎缩 骨骼肌纤维化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相关性心肌炎是一种少见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但死亡率高达39.7%~50%。该文报道1例肝癌患者在首次使用ICI后20 d出现右侧眼睑下垂,用药后26 d出现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明显升高,但无心血管相关症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无异常改变,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酶谱升高,临床诊断为无症状性ICI相关性心肌炎,伴免疫性肌炎。通过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肌钙蛋白I在4 d后降至正常,右侧眼睑下垂于7 d后恢复正常。随访至今,患者仍存活,无任何后遗症。ICI用药后通过主动监测心肌损伤标志物,有助于早期诊断心肌炎,激素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心肌炎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糖皮质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17至2019年武汉市部分汽车制造业工人职业噪声接触及其听力损失情况。方法于2020年5月,采用横断面方法选择2017至2019年在武汉市职业病防治院体检的部分汽车制造业工人3 948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并进行噪声检测和纯音听阈测试,而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听力损失率为3.24%(128/3 948),其中高频听力损失有101人,诊断为职业性噪声聋有27人。既往有接触噪声工人听力损失患病率明显高于无既往接触噪声工人(12.10%、0.96%,P<0.05)。职业性噪声接触为<80 dB(A)、80~<85 dB(A)和≥85 dB(A)的工人听力损失率分别为1.83%、2.69%和5.09%;高频听力损失率分别为1.60%、2.05%和3.71%;职业性噪声聋患病率分别为0.23%、0.64%和1.38%;不同职业噪声接触工人的高频听力损失和噪声聋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性噪声聋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防护用品与不使用防护用品汽车制造业工人听力损失率(2.88%、4.45%)和职业性噪声聋患病率(0.46%、1.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职业噪声接触<80 dB(A)的工人比较,职业噪声接触≥85 dB(A)工人发生听力损失的风险增加3.16倍(OR=3.16,95%CI:1.44~6.95,P<0.05)。与使用听力防护用品的工人比较,不使用听力防护用品的工人听力损失(OR=1.96,95%CI:1.25~3.06,P<0.05)和职业性噪声聋(OR=3.46,95%CI:1.51~7.96,P<0.05)的发病风险明显增加。结论汽车制造业工人听力损失发病风险与职业噪声接触和个体听力防护用品使用密切相关。良好的听力防护可以降低职业性噪声诱导听力损失和职业性噪声聋的风险。

  • 标签: 噪声,职业性 听力损失 汽车制造业 职业噪声接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直肠癌的效果及对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明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进展期直肠癌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67.42±2.39)岁。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68.31±2.17)岁。对照组采用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35.49±11.36)min、(10.27±1.56)cm、(159.47±31.42)ml、(13.37±2.35)d,观察组分别为(142.37±12.13)min、(5.13±1.37)cm、(103.27±15.36)ml、(10.29±2.01)d,观察组手术时间较长,但其余手术指标均较优(均P<0.05);术后对照组CD4+、CD8+、CD4+/CD8+水平分别为(40.35±3.14)%、(30.62±1.97)%、(1.20±0.17),观察组分别为(44.26±3.02)%、(34.57±2.95)%、(1.35±0.24)(均P<0.05);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7%(8/30),观察组为6.7%(2/30)(P<0.05)。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直肠癌优势明显,不仅可改善手术指标,同时可提高治疗安全性及患者免疫功能,有利于患者预后恢复。

  • 标签: 进展期直肠癌 直肠癌根治术 腹腔镜 并发症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眼表鳞状细胞肿瘤(OSSN)手术切除术前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7月开封市眼病医院眼表鳞状细胞肿瘤27例(27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后进行肿瘤切除手术,随访12个月,观察视力、眼压、复发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视力(BCVA,Log MAR)由术前的0.63±0.15提高至术后1、3、6及12个月的0.49±0.13、0.45±0.12、0.42±0.11及0.41±0.11(t=3.665、5.028、5.866及6.146,P均<0.01)。术后各时间点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例肿瘤复发,侵犯眼内组织,行眼球摘除术。无白内障或青光眼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眼表鳞状细胞肿瘤切除术前行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效果良好。

  • 标签: 肿瘤,细胞,鳞状,眼表 手术,切除 5-氟尿嘧啶,注射,结膜下,手术前
  • 简介:摘要生肌调节因子是肌细胞发生过程中的重要因子,不仅在肌肉的发育、发生中发挥着作用,在指导肌卫星细胞特化、骨骼肌再生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尽管研究者们对这些因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它们的功能存在重叠,确切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本文以生肌调节因子的分子结构为基础,对其在肌肉发育发生、控制卫星细胞功能和再生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肌肉骨骼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成肌分化因子 肌源性因子5 肌细胞生成素 生肌调节因子4 肌再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组织中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C5orf66反义链1(lncRNA C5orf66-AS1)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74例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作为直肠癌组,选取直肠癌患者相应癌旁正常组织(距离肿瘤>10 cm)作为癌旁对照组,随访5年记录患者生存情况。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检索直肠癌中lncRNA C5orf66-AS1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直肠癌患者组织lncRNA C5orf66-AS1表达水平;分析肿瘤组织lncRNA C5orf66-AS1表达水平与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分析影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因素。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TCGA数据库中直肠癌组织lncRNA C5orf66-AS1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织(0.44±0.12比0.95±0.21,t=17.15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T-qPCR检测结果显示,直肠癌组lncRNA C5orf66-AS1表达水平(0.48±0.19)低于癌旁对照组(1.01±0.23,t=15.28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ncRNA C5orf66-AS1高表达组和lncRNA C5orf66-AS1低表达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41、0.012、0.605、1.655、0.962,P<0.05)。lncRNA C5orf66-AS1高表达的直肠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高于lncRNA C5orf66-AS1低表达患者(χ2=12.40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直肠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HR)=2.134,95%可信区间(CI):0.850~1.52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ncRNA C5orf66-AS1是影响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HR=0.745,95%CI:0.610~0.9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ncRNA C5orf66-AS1表达水平与直肠癌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可能有密切联系。

  • 标签: 直肠癌 长链非编码RNA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的蛋白质能量消耗(PEW)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该类患者PEW以及预后改善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国际肾脏营养与代谢学会关于PEW诊断标准共纳入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肾内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老年科、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肾内科2016年5月至2020年6月行腹膜透析(PD)和血液透析(HD)治疗未发生PEW的老年患者112例为非PEW组,同期纳入114例发生PEW的患者归为PEW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生化指标、人体学测量、生物电阻抗等指标的差异,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HD和PD患者发生PEW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PEW组与非PEW组比较,PEW组平均年龄更高(t=0.951、P<0.001),≥65岁者占比更高(χ2=17.161、P<0.001),体质指数更低(t=6.740、P<0.001),糖尿病肾病发生率更高(χ2=14.176、P<0.001),血液透析率更高(χ2=4.543、P=0.033),透析月龄更长(t=2.306、P=0.023),转铁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总胆固醇、体细胞质量指数更低(t=6.262、13.405、9.507、8.341、4.610、5.599、2.499,均P<0.05),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水分比更高(t=6.380、4.519,均P<0.001),上臂肌围更小(t=5.418、P=0.000)。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5岁、透析龄、血清白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是HD治疗的老年患者PEW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OR=2.762、0.182、2.694、2.980,P=0.023、0.007、0.009、0.027);≥65岁、体质指数、血红蛋白水平是PD治疗的老年患者发生PEW的独立影响因素(OR=2.452、0.671、0.962,P=0.013、0.000、0.000)。结论HD老年患者的PEW发生率较PD者低,临床应根据影响因素进行干预,预防PEW的发生。

  • 标签: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蛋白质能量消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脑小血管病(CSVD)认知功能损害的疗效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CSVD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CVSD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口服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两组均随访12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12个月记录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Tinetti平衡步态量表(TGA)评分以及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DTI数据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6、12个月MoCA、ADL、TGA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12个月MoCA、ADL、TGA评分高于治疗后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12个月MoCA、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个月:(24.61 ± 2.54)分比(22.21 ± 2.83)分、(71.53 ± 6.25)分比(69.51 ± 6.81)分;12个月:(26.39 ± 2.16)分比(23.76 ± 2.64)分、(78.39 ± 5.76)分比 (72.39 ± 6.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6、12个月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延时记忆、定向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定向力评分高于治疗后6个月 [(5.97 ± 1.37)分比(5.36 ± 1.29)](P<0.05)。观察组治疗后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抽象思维、延时记忆、定向力评分均高于同时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12个月TC、TG、LDL-C、Hcy、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12个月上述指标均低于治疗后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Hcy、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6个月Hcy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双侧半卵圆中心、额叶、顶叶各向异性分数值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双侧额叶、顶叶平均弥散率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治疗CVSD具有较好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等症状,DTI可敏感感知患者白质完整性和脑血流灌注,对CVSD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脑小血管病 尼莫地平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认知功能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标准骨水泥强化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传统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浙江中医学大学附属温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41例;年龄68~96岁[(85.0±6.6)岁]。32例患者接受标准骨水泥强化型PFNA治疗(骨水泥组),36例患者接受传统PFNA治疗(传统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尖顶距值、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2周及12个月起立行走(TUG)试验时间、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6个月[(14.0±1.3)个月]。骨水泥组手术时间[(56.3±8.7)min]、术中出血量[(163.6±21.3)ml]、尖顶距值[(26.3±1.2)mm]、骨折愈合时间[(12.2±1.9)周]、术后12个月TUG试验时间[(20.6±3.1)s]及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89.6±5.8)分]与传统组比较[(52.7±7.9)min、(154.8±22.6)ml、(26.8±1.3)mm、(12.5±2.0)周、(21.4±2.6)s及(88.5±6.5)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均获骨性愈合。骨水泥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尿路感染1例,术后谵妄2例),传统组为31%(尿路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术后谵妄1例,螺旋刀片切击2例,螺旋刀片松动退钉3例)(P<0.05)。术后2周骨水泥组TUG试验时间[(81.4±10.2)s]显著短于传统组[(90.8±13.7)s](P<0.05)。结论与传统PFNA相比,标准骨水泥强化型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期行走能力的恢复。

  • 标签: 股骨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髓内 骨水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胫骨髓内钉联合腓骨钢板治疗同平面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术中优先复位固定腓骨与胫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58例同平面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患者资料。男38例,女20例;年龄20~65岁,平均40岁。左侧30例,右侧28例。骨折AO分型:42-A型27例,42-B型18例,42-C型13例。根据术中采用的不同复位固定顺序,将患者分为2组:腓骨组33例(腓骨优先复位固定),胫骨组25例(胫骨优先复位固定)。胫骨骨折采用髓内钉固定,腓骨骨折采用钢板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胫骨闭合复位率、髓内钉动力化率、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7.2个月)随访。腓骨组手术时间为(96±15)min,较胫骨组(116±19)min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骨闭合复位率腓骨组为84.8%(28/33),胫骨组为60.0%(1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髓内钉动力化率、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髓内钉联合腓骨钢板治疗同平面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效果良好,当骨折线位于胫骨非狭窄段时,术中先行腓骨复位固定有助于胫骨的复位和置钉,能提高手术效率,但并不增加骨折愈合时间,较先行胫骨复位固定更有优势。

  • 标签: 胫骨骨折 腓骨 骨钉 骨折固定术,内 复位顺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关节镜下清理、穿肌腱修补和全层修补技术治疗EllmanⅡ级关节侧部分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12月— 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东院收治的45例Ellman Ⅱ级关节侧部分肩袖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27例;年龄38~66岁[(56.4±5.0)岁]。15例行镜下清理术(镜下清理组),15例行镜下穿肌腱修补术(镜下穿肌腱修补组),15例行镜下全层修补术(镜下全层修补组)。观察三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三组间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美国肩肘外科(ASES)评分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8~32个月[(18.2±6.3)个月]。镜下清理组、镜下穿肌腱修补组和镜下全层修补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3.7±3.1)min、(89.1±5.4)min、(62.2±3.6)min(P<0.05)。三组术后无神经损伤、感染、肩关节粘连等并发症。镜下清理组、镜下穿肌腱修补组和镜下全层修补组术前ASES评分分别为(48.7±2.9)分、(49.1±3.0)分、(48.3±3.6)分,UCLA评分分别为(15.5±1.3)分、(15.4±1.8)分、(15.2±1.4)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三组ASES评分分别为(90.1±1.6)分、(89.3±1.0)分、(89.4±1.0)分,UCLA评分分别为(30.3±2.1)分、(29.0±2.3)分、(28.9±2.7)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三组ASES评分分别为(84.4±2.3)分、(73.5±3.6)分、(73.6±3.2)分,UCLA评分分别为(26.9±1.4)分、(21.4±1.0)分、(21.1±1.0)分,其中镜下穿肌腱修补组与镜下全层修补组ASES评分和UCL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清理组ASES评分和UCLA评分分别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清理术、穿肌腱修补术和全层修补术均是治疗Ellman Ⅱ级关节侧部分肩袖损伤的有效方式,但镜下清理术的手术时间和早期效果短于或优于镜下穿肌腱修补术及镜下全层修补术。

  • 标签: 关节镜 肩袖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和N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6年2月-2018年9月之间行直肠癌根治术的386例患者术前MRI及术后病理资料,其中男性246例(占63.7%),年龄29~89岁,平均年龄为(61.6±11.0)岁。由2名具有腹部MRI诊断经验的观察者采用双盲法进行独立阅片。根据TNM分期系统(第7版)确定T分期和N分期。淋巴结恶性概率(低,中,高)的评估是基于淋巴结大小,边界轮廓和信号强度等因素,并比较了3种不同恶性概率淋巴结的ADC值。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RI正确评估了351例(90.9%)患者的T分期(kw=0.90±0.08),观察者间一致性系数k=0.85±0.09。对于淋巴结分期,高概率恶性淋巴结预估值与病理之间的一致性为kw = 0.65±0.13。不同概率恶性淋巴结的ADC值显著不同(P<0.001),分别为(1.27±0.24)×10-3mm2/s(低概率),(1.19±0.18)×10-3 mm2/s(中概率),(0.79±0.12)×10-3mm2/s(高概率)。ROC曲线结果显示ADC值能够较好地区分高概率恶性淋巴结(AUC=0.872),其诊断阈值为ADC≤1×10-3mm2/s。结论MRI是直肠癌T分期和N分期诊断的较为精确的成像方法。通过结合淋巴结大小,形态和信号特征等因素可提高高概率恶性淋巴结的预测效率。ADC值识别高概率恶性淋巴结的能力突显了其在诊断过程中的重要性。

  • 标签: 直肠肿瘤 肿瘤分期 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新安国际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肺活量(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的变化情况,并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7.18%(34/39),高于对照组的68.57%(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1,P<0.05)。治疗前,两组VC、FEV1、P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88、0.892、0.371,均P>0.05);治疗后,两组VC、FEV1、PEF均升高(联合组:t=16.045、7.193、6.667,对照组:t=7.834、8.354、4.262,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VC、FEV1、PEF均高于对照组(t=6.591、9.615、11.383,均P<0.05)。治疗前,两组HMGB1、CRP、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06、0.669、0.371,均P>0.05);治疗后,两组HMGB1、CRP、TNF-α水平均下降(联合组:t=10.235、16.992、12.371,对照组:t=4.763、15.663、13.115,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HMGB1、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6.591、3.559、8.307,均P<0.05)。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更佳,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抑制炎性因子释放,且安全性高。

  • 标签: 哮喘 支气管 沙丁胺醇 布地奈德 定量雾化吸入器 炎症介导素类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早期炎症标志物表达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接受化疗的NSCLC患者86例为NSCLC组,另选本院常规体检的健康人群82名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人群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炎症细胞的分布差异。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不同临床参数及化疗后不同T细胞亚群和炎症细胞水平患者的生存期,采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SCLC组患者CD3+ (71.31±6.02比68.22±7.09)、CD4+ (40.20±5.79比36.61±7.11)、CD4+/CD8+ (1.49±0.37比1.30±0.56),CD8+ (28.43±6.37比31.79±9.88)均降低,而PLT (229.73±58.84比211.32±54.18)、淋巴细胞计数(LY) (1.67±0.61比30.01±8.45)及淋巴细胞百分比(LY﹪)(25.65﹪± 6.87﹪比30.01﹪± 8.45﹪)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Kaplan- 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淋巴转移、远处转移及不同TNM分期的患者生存期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CD8+T细胞≥31.8﹪、CD4/CD8 < 1.28、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 < 3.16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 <197的患者生存期较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Cox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伴远处转移(HR = 9.310)、TNM分期ⅢB-Ⅳ期(HR =1.059)、CD8+T细胞< 31.8﹪ (HR = 2.697)、NLR ≥3.16 (HR = 1.887)及PLR ≥197 (HR = 2.869)是影响老年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 0.05)。结论外周血CD8+T细胞、CD4/CD8比值、NLR及PLR水平是影响老年NSCLC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作为评估老年NSCLC患者化疗预后的简易生物标志物。

  • 标签: T淋巴细胞亚群 炎症标志物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