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邱汉先生与拙著《帛书周易校释》——怀念邱汉先生邓球柏我的老师——著名史学家、教育家、易学家邱汉先生因病仙逝已5周年了,但我始终忘不了与先生融洽交往的日子。1985年秋,我有幸聆听先生的讲学于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并被安排奉侍先生。半个多月的时间...

  • 标签: 帛书周易 校释 易学研究 《周易》 周易研究 学术讨论会
  • 简介:<正>张謇(1853—1926),是清末民初我国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他在42岁“大魁天下”之后,毅然摒弃仕途,穷其毕生精力,在家乡南通创办实业,振兴教育,擘画水利,推

  • 标签: 张謇 清末民初 地方自治 南通 师范学校 士大夫
  • 简介:就同一理论维度论,《易传》认为“”、“性”同源于“命”,即在“”和“性”之间,“命”成为连接二者的契合点,“”经由“命”转化为“性”。《易传》讲“”是基于阴阳“转易”的,由此出发则使“生生不已”成为“命”的基本内涵。而讲“性”则是基于“命”向万物之“顺承”的。“命”的“生生不已”促成了“性”的积极有为,进而引领出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 标签: 生性同构 易传 生生不已 人生态度
  • 简介:随着中国儒学传入日本,中国儒者推崇孔子的传统也随之传入日本。但日本江户时代中期的儒学家荻徂徕却与其他的儒家学者不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孔子观。由于徂徕认为自己不是圣人,所以不能凭借私意来判断孔子是否为圣人,只好随众一起姑且称孔子为圣人。孔子将“先王之道”传于后世,所以徂徕认为孔子是“传礼者”或传道者。而徂徕认为自己同孔子一样也是将“先王之道”传于后世即当时的日本,所以徂徕也将自己定位为传道者;加之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政治主张同孔子十分相似,所以徂徕也以日本的孔子自居,即将孔子作为自己的自画像。

  • 标签: 荻生徂徕 孔子观 圣人
  • 简介:墨子以“天下莫若身之贵”阐释了生命存在的伦理之义,并从“,刑与知之处”的知性统一的视角,表达了对人之为人的自在与自为的“”之内涵的洞察与感悟。这种感悟既是人之为“”的一种道德境界,也是对人的“生生之道”在伦理意义上的孜孜以求。墨子对“”的追求强调在普遍意义上的德性之欲,故而以“兼爱”为机制,在“兼”的社会化过程中来表达对“众之”的尊重。所以,“兼爱”是墨子实现“贵”的伦理设计,“兼”体现了墨子对人生关系、社会关系应该如何的一种德性之约,确切地说,“兼爱”是实现“贵”的社会道德要求,更是人何以“贵”的一种伦理手段,此与当代社会的和谐建设有借鉴之功。

  • 标签: 墨子 兼爱 贵生 伦理机制
  • 简介:郭店楚简中有属于道家思想的竹简“太一水”。其生成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顺向生成,一是逆向生成。前者易于认识,后考在比较宗教学的视野可以见得更清楚。通过对逆向生成的比较考察,可以看出道家的认识方式并不完全是逻辑的、单一的、线性的,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感悟的、多维的、立体的。

  • 标签: 道家 “太一生水” 生成途径 顺向生成 逆向生成 比较宗教学
  • 简介: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假设和“扩大内需”对策一再地被经济现实所否定,供给学派思想精髓越来越多地被当代经济现实所印证。当前危机全球化和纾困长期化的现实表明,可持续增长动力的培育在于通过向要素投资形成有效供给,用有效供给来创造需求。供给决定需求在发展的意义上体现为供给的品类决定了可供需求的品类,供给的质量决定了可供需求品的质量,供给的产业生态决定了需求的社会生态,供给环节的收入分配决定了有效需求的结构。驱动供给提升的关键在于要素。在要素重估阶段,高质量要素能够参与到GVC更高端的分工,获得更高收入,从而形成消费能力。这一良性循环的形成是中国实现经济内增长的必由之路。

  • 标签: 供给学派 有效供给 对要素投资 内生经济增长
  • 简介:文化对技术的选择作用吕乃基笔者于另文中讨论了技术对文化的影响①。应该指出,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且对技术进行选择。文化通过对技术的各个侧面——器物、组织,以及由研制、投产到商品化的过程——的影响和选择,引导技术朝着有利于自身稳定与发展的方向前进。一、...

  • 标签: 行为方式 新技术 技术的选择 文化进化 反科学思潮 组织形式
  • 简介:11月22~23日在上海举行,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主办。来自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的50多位师生参加了本次论坛。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王新生教授主持开幕式。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党委书记袁新博士、复旦大学党委研究工作部江素华副部长、中山大学哲学系副主任马天俊教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赵士发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吴增定教授、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詹康副教授先后致辞。

  • 标签: 博士生学术论坛 大学哲学 复旦大学 北京大学 武汉大学 中山大学
  • 简介:帛书作者提出'道法'的观念,为其案法而治的主张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帛书'道法'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而其更大的意义在于提出'执道者法'的主张,对立法之君进行限制.帛书'道法'思想的理论归趋则是实现法制下的自然状态.

  • 标签: 帛书 《黄帝四经》 道生法 政治主张
  • 简介:12月21—22日在中山大学举办,由中山大学哲学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北京大学哲学系、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共同主办,中山大学哲学系承办。开幕式由中山大学哲学系副主任马天俊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哲学系主任鞠实儿教授致开幕辞。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王新生在开幕式上发言。共有来自5校的38名研究生分别就各自提交的论文进行了汇报,来自各校相关专业和领域的教师给予点评。

  • 标签: 哲学系 博士生 中山大学 大学哲学 论坛 北京大学
  • 简介:11月16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市有科技史、科技哲学、科学社会学博士、硕士学位点的18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师生共计200人参加。16位教授参与了本届论坛的论文点评。本届论坛共收到论文58篇,涉及以下主题:(1)科学技术与人文;(2)科学技术与社会;(3)科学技术哲学;(4)科学技术史。

  • 标签: 北京师范大学 学术论坛 科学技术与社会 研究生 科学技术哲学 论文点评
  • 简介:11月23~24日在上海举行,由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复旦大学研究院、复旦大学党委研究工作部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共同承办。开幕式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邵强进主持,复旦大学研究院副院长陈玉刚教授、哲学学院俞吾金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沙宗平教授及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王新生教授应邀出席并致辞。来自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专家学者及上海市各院校研究共计90余人参加论坛。陈玉刚教授代表复旦大学研究院首先发言,俞吾金教授、沙宗平教授分别就“学术研究及创新”、学术研究的比较方法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 标签: 博士生学术论坛 大学哲学 复旦大学 研究生院 上海市 社会转型
  • 简介:高校实习已成为各行业开展工作的新生力量,但又面临各种现实或潜在的权益侵害。对大学生实习期间劳动权益进行有效保护在我国缺乏系统性的制度支持,这源于对高校实习的“劳动者身份”的困惑。针对高校学生实习活动的具体内容,高校实习可分类为“劳动者”和“准劳动者”,可实现其劳动权益保护的二元法律构造。前者的劳动权益纳入劳动法保护范畴,后者则借助地方政府政策性文件规章、高校实习协调平台的综合建构,通过具体完善的实习协议保护其劳动权益。

  • 标签: 高校实习生 劳动权益保护 劳动者身份 劳动法
  • 简介:法律正义,是指体现在实在法的原则和规范中以及法律适用过程中的正义,是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的总和.罗尔斯的四个阶段说揭示了社会正义原则向法律实质正义的转化过程,这个模式同样适用于其他正义标准向法律正义的转化.法律正义不是介于法和正义两者之间"第三种规范",它既在法律之内,又在道德(正义)之中.法律正义的结构体系问题旨在探讨法律正义的内在结构即分类、相互关系和具体内容等问题.通过对法律正义的结构体系的多视角全方位的考察,我们将对法律正义形成一个更全面透彻的认识.

  • 标签: 法律正义 周旺生 结构体系 价值规范 意识形态
  • 简介:<正>周代贵族是礼所熔铸的人。礼对他们的性格的规定性突出地和经常地表现为礼对人们的感情的制约。他们的性格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也反映出人们的感情同礼的复杂的关系。概括地说,周代贵族的感情同礼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三种状况:一、情在礼的规定性中得到表现;二、礼对情的排斥与否定;三、礼对情的否定的有限性。下面依次进行探讨。

  • 标签: 贵族 左传 统治思想 成王 规定性 礼乐
  • 简介:《周易》思想在《推十书》中具有终极灵魂的地位。对刘咸圻先生来说,《周易》思想既是粘合剂.又是方法沧,在其考镜源流、横中纵观、执两用中、任天圆道,尽心知性、立命事天的学术理念中始终具有领贯性的特殊作用。刘咸圻先生一方面遵循“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的原则,另一方面又坚持“理不与数对,事乃与数对”,将《周易》视为历史哲学,既抓住了《周易》的要害,又汲取了大量的学术营养;既没有“尊敬太过”,又为《推十书》整合中国学术,重振昔日辉煌,推十合一,求简求合,参悟大道,合归天地之大体的学术理想追求寻找到了理想的思想武器。从《推十书》对《周易》的运用,我们可以发现,刘咸圻先生崇奉老子的“太古道”哲学,是经过了《周易》诠释之后的老子,是从根本上去掉了虚无,而兼论有无的老子,刘成圻先生笔下的老子已经将儒家的仁义包容在道家的“道”之中了,老子的“静为躁君”与儒家的“执两用中”融通为一,然后儒道兼容而同归于大体。这正是《周易》的理论归宿,同时也是《推十书》重要的关节之处。

  • 标签: 《周易》 《推十书》 易简 儒道兼容 历史哲学
  • 简介:论美国国际地位与作用的演变孙克强就象有人曾经认为应该把1914年世界第一次大战爆发作为19世纪与20世纪的分水岭那样,现在也有人认为,应该将198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统一作为20世纪与21世纪的分水岭、因为,这种划分更反映出了两个...

  • 标签: 美国国际地位 国际新格局 “冷战” 国际格局 地位与作用 国际政治
  • 简介:中国素有"三教"之说,陈寅恪先生在1930年代曾说过:"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至李唐之世,遂成固定之制度.如国家有庆典则召集三教之学士,讲论于殿廷,是其一例.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1历史地看,虽不能说儒释道三教构成中国思想和文化的鼎足之势,但在中国文化的整体中,三教各有其地位和作用,应是不争的事实.诚如牟钟鉴先生所说:"魏晋以降,儒佛道三家成为三大主流学说,其中以儒为主体,以佛道为辅翼,互相渗透,互相推动……"2但与儒释二教相比较,人们常以"杂而多端"称言道教.

  • 标签: 道教 文化整合作用 历史地位 中国 宗教信仰 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