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聚焦解决模式对MRI检查患者心理状态及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该院行MRI检查的患者1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85例。常规组患者检查前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检查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检查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检查前后不良情绪程度及应激反应水平。结果观察组检查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且对检查的依从性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检查后,观察组HAMA及HAMD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MRI检查患者采取聚焦解决模式进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检查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对检查的依从性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该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及应激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MRI检查的准确性。

  • 标签: 聚焦解决模式 MRI检查 心理护理 心理状态 不良事件
  • 作者: 李策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3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盐城市第二人民院,江苏盐城 224003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血透室采取流程护理对护理质量和发生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以2021.2-2023.1作为本次研究时间范围,采取红篮球分组方法,对该时间范围内我科室收治的血透患者56例进行分组,常规组和研究组(n=28),分别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及流程护理模式。对比观察2组的护理质量、发生不良事件情况。结果:研究组在基础护理、护理文书书写、病房管理能力、技术水平方面,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可见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发生下机拔错针、穿刺针脱落、穿刺针与管路接错位漏血等不良事件,发生均比常规组低,组间可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流程护理干预应用于血透室,不但可以大幅度提升护理质量,而且可以使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友好关系,保障患者安全,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从而减少护患纠纷,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流程护理;血透室护理;护理质量;不良事件
  • 作者: 宋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6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江苏省启东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启东226200
  • 简介:目的:分析系统护理对血透室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在血透室进行治疗的5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的方法将其对半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指导,试验组采用系统护理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不良事件发生。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护理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中对在血透室进行治疗的患者采用系统护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血透室;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美国10年MRI不良事件并结合我国MRI主动召回数据,分析不良事件和召回数据的类型和原因。材料与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美国SUS (system for uniform surveillance)数据库中发生在MRI设备、MRI专用线圈、MR波谱成像以及PET/MR的1548件不良事件;2011年1月1日到2019年12月3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的30件上报给中国的MRI、PET/MR主动召回事件。结果美国1548件MRI不良事件的类型和数量分别为过热损伤906件(58.5%)、机械损伤170件(11.0%)、铁磁性投射损伤133件(8.6%)、混杂事件109件(7.0%)、图像质量89件(5.7%)、噪音86件(5.6%)、不明原因55件(3.6%)、外周神经刺激0件(0%),其中过热损伤不良事件的类型和数量分别为不明原因348件(38.4%)、与其他导电物体接触257件(28.4%)、皮肤间接触147件(16.2%)、孔径接触97件(10.7%)、非射频相关57件(6.3%)。中国30件MRI主动召回事件类型和数量分别为氦气泄露7件(23.3%)、过热损伤6件(20.0%)、图像质量6件(20.0%)、机械损伤5件(16.7%)、磁体失超3件(10.0%)、标签3件(10.0%)。结论不良事件和召回数据的类型和原因对我国磁共振生产企业、临床机构和监管部门控制MRI相关风险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不良事件 召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程化安全管理措施对脑梗死合并抑郁症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合并抑郁症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流程化安全管理。住院诊疗护理5 w后,比较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两组治疗前后抑郁情况进行评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结论采用流程化安全管理措施护理模式护理效果显著,有利于缩短脑梗死合并抑郁症患者住院时间,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降低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流程化安全管理 脑梗死 抑郁症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术后的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发生情况。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5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将研究对象等分成研究组及参照组,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5 d后重症监护室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分、镇静程度量表(RASS)评分、ICP水平以及住ICU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自理能力,干预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干预5 d后两组CPOT评分、RASS评分对比的差异均不明显(均P>0.05);而干预后5 d研究组颅内压(ICP)水平、住ICU时间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自理能力优于参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2水平低于参照组(均P<0.05)。结论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同时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脑出血 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 不良事件发生率 炎症因子
  • 作者: 王素娟,张小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江苏省泗洪医院,江苏 宿迁223900
  • 简介:护理安全是与患者生命息息相关,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酿成医疗纠纷、差错事故等。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是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之一,临床医疗中借助注射泵注射药物进行治疗已经成为最为普遍的治疗方式[1-2]。注射泵的功能是将少量液体和药物精确、恒速、持续地泵人体内,有利于特殊药物的使用安全。然而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安全与质量控制问题[3-4]。

  • 标签: 注射泵;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面触发工具(GTT)用于检测ICU患者不良事件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GTT白皮书中触发器的内容,结合国内不良事件上报范畴及部分ICU专科指标,建立16项触发器,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病案室2018年7月—2019年6月入住ICU的1 683例患者的病历,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按照抽样间隔数随机抽取421份出院患者病历,剔除重复病历得到审查病历420份,采用GTT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际用于审查的病历420份,16项触发器中,14项显示阳性,触发器阳性频次为128例次,涉及患者62例;确定不良事件51例次,涉及患者43例,检出为10.24%(43/420);51例次不良事件中,E级37例次(72.55%),F级13例次(25.49%),H级1例次(1.96%),未发现G级和I级。同年度ICU自愿上报不良事件18例,上报为1.07%(18/1 683)。结论GTT可有效应用于ICU患者不良事件的检出,设计合理的触发器能提高检出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全面触发工具 不良事件 触发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抚摸护理干预联合预警机制在新生儿黄疸中的护理效果及对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临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黄疸新生儿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展开预警机制干预,试验组予以抚摸护理联合预警机制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试验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TBIL)、黄疸指数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4.76%)较对照组(19.05%)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每日睡眠时间较对照组长,黄疸消退、首次排便、胎便转黄的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抚摸护理干预联合预警机制可有效改善黄疸新生儿病情,降低不良事件发生,进而缩短患儿病情缓解时间。

  • 标签: 抚摸护理 预警机制 新生儿黄疸 护理 不良事件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不同层级护士所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制定相对应、有效地培训方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根据医院护理部制定的护士岗位管理要求,将护士分为5个层级,分别为N0、N1、N2、N3、N4,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上半年发生的138起护理不良事件与护士层级的相关性情况。结果:N0-N4层级护士发生不良事件占比分别是3.62%、31.16%、41.3%、19.57%、1.45%,其中清洁工、护工以及实习生发生不良事件占比分别是0.72%、0.72%、1.45%。结论:经统计得出N1、N2层级护士发生不良事件占比高达72.46%,均列前二位,是护理部培训的重点对象,进而采取针对性地防范措施进行持续改进及跟踪,最大限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与护士层级的相关性分析

  • 标签: 护士层级;不良事件;培训
  • 简介:摘要肥厚型心肌病可导致心律失常,特别是心脏猝死风险增加。药物干预和植入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可有效减少心脏猝死的风险。临床上需要采用心脏猝死风险的预测模型来评估、指导ICD的使用,目前我国及欧美相关指南推荐采用HCM Risk-SCD模型,但该模型不适用于16岁以下人群。该文对有关肥厚型心肌病不良事件的主要风险预测模型进行了汇总与分析。

  • 标签: 心肌病,肥厚性 预后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重症医学科气管插管相关不良事件,提高医护人员预防与应急处理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3个部门(急诊ICU、急诊内科监护室、综合ICU)气管插管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及发生后的应急处理。共纳入392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其中男性204例,女性188例;年龄16~93岁,平均(54.62±6.28)岁。采取调整导管位置、彻底清除气道分泌物、简易呼吸器加压给氧、重新气管插管或经皮扩张气管切开等处理方法,比较不良事件发生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鼓励非惩罚性上报不良事件,分析不良事件种类、时间分布、年度分布、科室分布、原因分布。结果392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发生不良事件53例,发生为13.5%。其中综合ICU 1例患者气管导管置换时发生插管困难,考虑喉头水肿,家属放弃气管切开等进一步治疗;另1例重度肥胖患者困难气道,请麻醉师协助经口气管插管后气囊漏气,家属拒绝再次插管或气管切开,放弃治疗。其余51例经现场迅速处理,生命体征指标恢复到不良事件发生前的状态,未发生严重后果。结论急诊重症医学科经口气管插管不良事件发生较高,积极预防和现场快速判断、正确处理,可以减轻患者痛苦,防止严重后果发生。

  • 标签: 气管插管 不良事件 应急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外科手术(RATS)对早期肺癌患者术后恢复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早期肺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观察组予以RATS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不良事件以及术前、术后肺功能。结果两组手术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清除淋巴结数较多,术后卧床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前肺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4 d,两组肺功能指标均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肺癌患者采用RATS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术后康复并提升肺功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肺癌 RATS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肺功能
  • 简介:摘要肥胖是诱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减重代谢手术是近年来新兴的被证实可安全、有效减轻患者体重,并改善肥胖相关合并症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等的一种方式。有研究发现减重代谢手术可改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危险因素,如炎症、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但减重代谢手术可否显著降低肥胖患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尚不明确。本文通过回顾相关文献报道,了解减重代谢手术对肥胖患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进一步阐明减重代谢手术的疗效及应用价值。

  • 标签: 减重代谢手术 肥胖症 心脑血管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科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时的报告意向及其影响要素,为改进告知系统自身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盐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在岗的60名临床精神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意向调查表、上报障碍问卷调查表和修订后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量表调查精神科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意向及其关系要素。结果精神科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意向调查表得分范围为6~15分,中位数为11分;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的意向受护士的年龄、工作年限、职称和报告障碍以及报告认知等影响(均P<0.05)。结论精神科护士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意向较低,为提高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应针对相关影响要素进行干预。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护理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网络系统下闭环式管理模式对骨科护理工作效率及患者不良事件发生、Ashworth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舟山市中医院2016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骨科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基于网络系统下未开展闭环式管理模式的患者100例为对照组,进行基于网络系统下开展闭环式管理模式的患者10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工作效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以及Ashworth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全体工作时间、基础护理时间、病历书写时间、整体护理时间以及健康宣教时间分别为(380.48±8.13)min、(62.67±4.58)min、(73.45±3.56)min、(61.27±4.39)min、(50.11±2.98)min,均短于对照组的(415.37±8.72)min、(90.57±4.94)min、(101.56±2.67)min、(70.26±5.53)min、(56.72±3.09)min(t=29.265、41.416、63.168、12.732、15.398,均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对患者基本信息的掌握(96.00%)高于对照组(74.00%)(χ2=18.980,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事件发生(5.00%)低于对照组的22.00%(χ2=12.374,P<0.05);观察组Ashworth评分[(1.01±0.23)分]低于对照组的(3.09±0.41)分(t=44.245,P<0.05)。结论在骨科护理中采用基于网络系统下实施闭环式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人员对患者基本信息的掌握程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肢体痉挛。

  • 标签: 医院,骨科 护理 医院管理 效率 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中心将健康管理用于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恩平市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接受健康体检的MS患者4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健康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压、血糖、血脂指标控制情况及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血清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2 h PBG)水平相比对照组均显著更低,血脂、血压及血糖指标控制达标相比对照组均显著更高,知识掌握评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体检中心将健康管理用于MS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指标控制达标,提高患者疾病知识认识,减少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健康体检中心 健康管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并给予相应防护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腹膜透析患者50例,对患者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将营养不良患者划分为发生组(n=7),未出现营养不良划分为未发生组(n=43);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腹膜透析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选取的50例患者中,有7例出现营养不良,发生为14.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Kt/v水平、慢性炎症及蛋白质丢失等为导致腹膜透析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Kt/v水平、慢性炎症及蛋白质丢失等均为腹膜透析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护理应根据因素给予相应的防护措施,改善患者营养状态的同时,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腹膜透析 营养不良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抽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4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每组74例。股动脉组采用股动脉入路PCI术,桡动脉组采用桡动脉入路PCI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心脏超声指标、心功能分级、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X线曝光时间、穿刺时间、穿刺至置管时间、卧床时间均短于股动脉组(P均<0.05)。术后3个月,桡动脉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高于股动脉组,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低于股动脉组(P<0.05)。桡动脉组心功能分级优于股动脉组(P<0.05);桡动脉组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2.70%,2/74)、心脏不良事件发生(2.70%,2/74)均低于股动脉组(12.16%,9/74;10.81%,8/74),P均<0.05。结论采用桡动脉入路PCI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可提高穿刺效果,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进程,改善心功能,并可降低穿刺部位并发症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 标签: 冠心病 老年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桡动脉入路 股动脉入路 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