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应用三腔二囊管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收治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以及征得患者本人或者家属的同意,挑选1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应用三腔二囊管,给予患者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结束后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做出分析。结果有9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1~3天内成功止血,其中有1例患者在拔管后七天内出现再次出血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给予再次插管治疗,经过治疗后成功止血。结论给予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应用三腔二囊管的同时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法,可以有效保障插管成功,有效提高止血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球囊辅助技术栓塞治疗颅内宽颈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6年1月-2016年1月本科收治的116例动脉瘤中18例宽颈破裂动脉瘤(动脉瘤颈宽>4mm,称为绝对宽颈;动脉瘤的颈体比≥1/2,称为相对性宽颈。)患者,采用球囊辅助技术结合电解脱弹簧圈(GDC)进行栓塞治疗。术后随访半年~1年。其中16个动脉瘤发生在颈内动脉,2个动脉瘤发生在椎基底动脉。球囊辅助技术采用双导管技术,先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内后,将不可脱球囊置于瘤颈,充盈以覆盖瘤颈,再行GDC填塞动脉瘤。结果18例宽颈动脉瘤均应用球囊辅助保护下对动脉瘤进行了成功栓塞。球囊辅助栓塞完全17个,无死亡,轻度神经功能障碍1例。1例术后弹簧圈脱落,未造成大的梗塞,后采用手术夹闭治愈。11例患者经临床随访行脑血管DSA复查,无动脉瘤复发。平均随访6-12个月。结论球囊辅助技术是处理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采用球囊保护技术栓塞动脉瘤的效果优于单纯采用弹簧圈栓塞的效果,并且球囊保护技术复杂程度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简介:摘要脾破裂是常见的外科急症,当脾脏受损破裂时,则可因并发严重的腹腔感染而威胁生命;早期、正确的诊断和及时、合理的处理是降低腹部损伤病人死亡的关键。脾脏是一个血供丰富而质脆的实质性器官,脾脏是腹部脏器中最容易受损伤的器官,发生率几乎占各种腹部损伤的40%左右。它被与其包膜相连的诸韧带固定在左上腹的后方,尽管有下胸壁、腹壁和膈肌的保护,但外伤暴力很容易使其破裂引起内出血。以真性破裂多见,约占85%。根据不同的病因,脾破裂分成两大类(1)外伤性破裂,占绝大多数,都有明确的外伤史,裂伤部位以脾脏的外侧凸面为多,也可在内侧脾门处,主要取决于暴力作用的方向和部位;(2)自发性破裂,极少见,且主要发生在病理性肿大(门静脉高压症、血吸虫病、淋巴瘤等)的脾脏;如仔细追询病史,多数仍有一定的诱因,如剧烈咳嗽、打喷嚏或突然改变体位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讨论早产儿PICC置管成功后X片第一次定位异位和后期异位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为进一步降低PICC异位率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我科2015年6月—2016年1月进行的207例早产儿置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7例早产儿PICC置管患者中,穿刺成功后X线第一次定位有14例异位,异位率6.77%;其中,异位至右心房5例,颈内静脉3例,锁骨下静脉3例,腋静脉2例,下肢穿刺异位于腰椎1例。PICC留置后第7天有48例患者因病情需复查X线胸片时显示PICC导管异位者有15例,异位率31.25%;其中颈内静脉1例,锁骨下静脉2例,导管位置下移导致尖端变深者5例,导管尖端位置上移导致位置变浅者7例。结论PICC导管尖端异位与静脉选择、操作者送管技巧、置管长度体外测量方法、个体局部血管解剖变异、穿刺时个体化体位摆放以及置管后期PICC的维护和患者的活动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在置管前认真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置管送管受阻时综合分析受阻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是PICC置管到标准位的关键,且后期异位率高于早期,需引起高度重视,定期复查X线定位,从而减少相关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00例患者实施PICC置管术后的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发生机械性静脉炎10例,局部感染发生2例,穿刺点渗血5例,导管堵塞1例,导管异位1例,贴膜过敏2例,未出现导管断裂,静脉血栓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其他患者顺利拔管。结论置管前进行正确的评估。置管时严格的无菌操作,置管后加强维护,可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胰腺浆液性微囊型囊腺瘤(SMCA)的影像学(CT和MRI)表现和临床,以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对11例病理诊断为SMCA的CT、MRI表现及临床进行分析。结果SMCA好发于老年女性,无典型临床症状;病灶位于胰头4例,位于胰体尾7例。其多表现为多囊分叶状结节或肿物,内见分隔,纤维分隔可见强化,常见纤维疤痕及囊外囊。结论分析胰腺SMCA影像学特征及结合其临床可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76例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作为对象,入选患者均接受PKP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与术前比较,患者疼痛程度得到显著缓解(P<0.05);术后,椎体前缘、中缘高度均有明显提高,VAS评分有明显降低,Cobb?s角度有明显降低,与术前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实施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疗效更为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子宫破裂的原因、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2例妊娠期子宫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破裂的发生率为0.09%(12/12697),12例患者中,10例经产妇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妊娠,1例初产妇为子宫肌瘤切除术后瘢痕子宫妊娠,1例初产妇无特殊病史;子宫破裂的临床表现不一,3例患者表现为持续性腹痛,3例患者表现为不规律下腹痛,1例合并不孕病史,其他患者无明显症状;其中10例子宫破裂为不全子宫破裂,且为术中诊断,2例为完全子宫破裂,术前经B超诊断。结论瘢痕子宫是子宫破裂最常见的原因,应努力控制初产妇的剖宫产率,提高诊治子宫破裂高危患者的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对子宫破裂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措施进行研究。方法选取67例2013年5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破裂患者,对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资料和治疗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接受全子宫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子宫修补术以及阔韧带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患者人数分别为19例、14例、30例以及4例;2例产妇死亡(分别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产后毒血症、腹腔内出血合并DIC),死亡率为2.99%;59例术后7d拆线并痊愈出院;6例患者因入院时已经存在感染术后出现败血症、切口延期愈合等情况。结论对于子宫破裂患者要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并结合患者的情况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预后效果,但是要对并发症和死亡等情况给予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