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运用专家访谈、肌电测量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12名体育教育、运动系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单杠屈伸上动作技术的训练学与肌电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屈伸上整个动作的完成与股直肌、腹直肌的肌肉力量关系很大,对动作技术的完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群体学生在动作完成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用力状态,顺利完成动作的群体肌肉用力相对更为集中、经济,节省体力,而勉强完成动作的群体所表现的用力却是杂乱无章,竖脊肌的用力过多等状态,对动作的完成有阻碍;因个体和技术特点的不同,在完成动作时各肌群的用力有一定的差异。建议在重视各阶段主要肌肉用力的同时,不能忽视相关肌群对动作完成的影响。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低氧训练方式对骨骼肌谷胱甘肽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低住安静组(LC)、低住低练组(LoLo)、低住高练组(LoHi)和高住低练组(HiLo),每组10只。实验采用美国Hypoxico公司生产常压低氧舱,低氧浓度控制在15.4%左右。大鼠采用动物跑台进行运动,低住组运动强度为35m/min、高住组运动强度为30m/min,1h/d,5d/wk,持续4wk,4wk后测定大鼠股四头肌谷胱甘肽抗氧化系统及相关指标。结果:1)低住低练组大鼠股四头肌GSH、GSH-PX、GST、GR、T-AOC的活性均显著高于低住安静组(P<0.05),低住低练组大鼠股四头肌MDA含量显著低于低住安静组(P<0.05);2)低住高练组和高住低练组大鼠股四头肌GSH、GSH-PX、T-AOC最高,MDA含量最低,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低住低练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3)低住高练组和高住低练组大鼠股四头肌GST、GR、-SH的活性与低住低练组比较,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低住高练和高住低练这两种训练方法都能提高机体谷胱甘肽抗氧化系统能力,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
简介:[目的]了解腘绳肌慢性损伤的广西短跑运动员是否存在特定的不良动作模式。[方法]将33名广西短跑运动员分为腘绳肌慢性损伤、其他损伤及无损伤三组,进行功能性动作筛查(FMS)。[结果]广西田径队损伤发生率为63.64%,其中腘绳肌拉伤为42.9%;广西短跑运动员中FMS总评分低于14分的有29人,占87.9%,且没有1例得满分的运动员;腘绳肌慢性损伤组、其他损伤及无损伤组FMS的平均总评分依次为10.89±1.69、11.58±1.68、13.75±1.96,且有损伤运动员和无损伤运动员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腘绳肌慢性损伤组的主动直腿上抬和旋转稳定性的平均最终评分分别为1.00±0.71和1.00±0.00,远低于无损伤组的1.92±0.67和1.50±0.52(P〈0.05);从对称性动作来看,腘绳肌慢性损伤组的主动直腿上抬动作双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主动直腿上抬失分原因调查发现,腘绳肌慢性损伤运动员失分首要原因是对侧足外展,约占55.6%,其次是抬腿未达到要求的角度,约占22.2%。[结论]FMS中主动直腿上抬和旋转稳定性动作不好,以及主动直腿上抬动作左右两侧不对称可能是腘绳肌损伤运动员不良动作模式的特征性表现;从动作模式的角度看,腘绳肌柔韧性差可能并非腘绳肌损伤的主要因素,而骨盆和核心稳定性差、对侧腿髋伸展灵活性不足以及左右两侧动作模式不对称才是主要的致伤因素。
简介:本研究通过高原低氧大强度训练与增压辅助方法相结合建立动物模型,探讨高原低氧大强度训练后施加增压辅助方法对大鼠骨骼肌组织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Whiste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其中A组为自然环境下恢复,B组0.2MPa增压舱内恢复1小时,C组0.2MPa增压舱内恢复2小时,D组0.3MPa增压舱内恢复1小时.4组大鼠在西宁(2260m)经过3天适应性训练和6天正式训练训练.在最后-次训练结束后24h所有大鼠实施腹腔麻醉取大鼠-侧腓肠肌,运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HIF-1α蛋白表达量.结果:施加增压辅助方法干预后各恢复组大鼠骨骼肌HIF-1α蛋白表达较自然恢复组呈上升趋势,其中B组增幅较大.结论:通过1周低氧大强度训练后施加增压辅助方法的实验发现,经增压辅助方法干预后,各恢复组大鼠骨骼肌HIF-1α蛋白表达上调,表明高原训练后施加增压辅助方法可能对增强机体低氧耐受能力产生影响,有利于机体运动疲劳的快速恢复以及有效发挥高原训练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