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背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中,假体的选择始终是争论的热点。在众多类型假体中内轴膝假体(medialpivot,MP)有着接近于正常膝关节力学特点的设计,但是仅有少数的研究进行了MP假体与其他设计理念假体的对比。本研究选择后稳定型假体(posteriorstabilized,PS)与MP假体进行对比。目的:研究MP假体与PS假体的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于我院关节外科接受双侧TKA患者142例,分为MP组和PS组,对两组术前、术后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societyscore,KSS),膝关节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西安大略大学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esternOntarioandMcMasterUniversitiesOsteoarthritisIndex,WOMAC)、人工关节被遗忘指数(forgottenjointscore,FJS)、影像学资料和术后并发症等进行了对比。结果:两组临床评分、影像学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均随访53个月(34~67个月)在疼痛缓解、功能恢复、尤其主观感受方面,MP假体与PS假体近中期疗效大致相同。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内轴型假体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合理性。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组后,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基础上使用内轴型假体,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总结该治疗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膝关节KSS评分以及膝关节活动度等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主要包括炎症反应、韧带损伤,无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本组患者术后VAS评分观察结果显示,术后3天患者VAS评分为(4.25±0.3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治疗中,对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中采用内轴型假体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症状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骨水泥型假体和生物型假体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骨水泥型假体)与对照组(生物型假体),每组患者人数相同各43例,对两组患者术中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治疗优良率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具有显著临床效果,能够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具有极高安全性,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的外科手术中应用骨水泥型的假体和生物型假体的效果。方法对98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知情同意原则,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仅应用骨水泥型的假体进行置换,而实验组患者应用生物型假体进行手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的伤口引流量,并在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患者的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在术后再入院率以及死亡率上的数据差异不大(P>0.05)。结论生物型的人工假体固定性稍差,更利于关节功能的重建,而骨水泥型假体的连接较为牢固,临床上需根据患者情况,慎重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假体置换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9—2017年9月我院骨科治疗的90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为研究主体对象,利用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45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行假体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肘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对照组疼痛评分、稳定性评分、力量评分、功能评分及活动幅度评分各项指标与观察组相比差异较为明显,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78%与观察组2.22%相比差异较为明显,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实行假体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其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值得在临床治疗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组合压配型桡骨头假体置换与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64例成人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8例,女46例;年龄32~58岁,平均45.7岁。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内固定组(mini钢板螺钉内固定32例)和置换组(组配型人工桡骨头假体置换32例)。末次随访时记录并比较肘关节外翻角度、肘关节活动范围、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以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以评价术后疗效。结果内固定组和置换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8~48个月(平均18.7个月)随访。内固定组和置换组手术时间分别为(81.4±8.2)、(68.9±7.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内固定组和置换组屈伸角度分别为95°~125°、100°~140°;旋转角度分别为135.3°±11.2°、143.5°±12.8°,Mayo评分分别为(79.2±3.8)、(83.4±3.9)分,以上项目置换组均优于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疼痛VAS分别为(7.6±0.7)、(0.9±0.7)分;置换组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疼痛VAS分别为(7.9±0.8)分、(0.7±0.6)分,两组组内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无感染。内固定组出现内固定松动伴尺神经炎症状1例;置换组出现假体周围吸收但无假体松动1例。结论人工桡骨头置换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成人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但桡骨头置换效果更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腋窝入路Ⅰ型双平面假体隆乳术后远期乳房感觉异常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发病原因。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由同一术者实施的内镜辅助下腋窝入路Ⅰ型双平面假体隆乳术患者临床资料,并让患者于2018年7~10月来院复查,通过整复外科医师对患者进行问询和乳房触诊,以及患者填写问卷,随访乳头乳晕复合体(NAC)、乳房下皱襞(IMF)及乳房其他区域是否存在感觉减退、感觉消失、感觉过敏、乳房疼痛等并发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3例女性小乳症隆乳患者,年龄26~41岁,术后随访21~52个月。医师触诊及问诊结果:53例患者中10例出现乳房感觉异常或疼痛,其中6例(11.3%)出现NAC感觉减退,1例(1.9%)出现NAC感觉过敏,2例(3.8%)IMF感觉减退,1例(1.9%)出现术后乳房长期疼痛,无NAC感觉消失、IMF感觉消失、IMF感觉过敏病例。共51例患者完成乳房感觉问卷调查,其中33例(64.7%)存在乳房疼痛,12例(23.5%)存在乳头感觉减退,5例(9.8%)存在一过性乳头感觉减退。结论内镜辅助下腋窝入路Ⅰ型双平面乳房假体隆乳术后远期乳房感觉异常发生率较低,可能主要是由术中离断支配NAC的周围神经所导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潍坊医学院附属诸城市人民医院骨科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的10例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资料。男3例,女7例;年龄为65~84岁,平均73.6岁。均因股骨颈骨折而行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6例,全髋关节置换4例。初次行关节置换术后发生骨折9例,翻修术后发生骨折1例。关节置换至本次骨折手术时间为1.5~4.0年,平均2.5年。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5~114 min,平均82 min;术中出血量为110~320 mL,平均145 mL。10例患者术后获12~18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X线片示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3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4]评定疗效:优7例,良2例,可1例。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感染、假体松动、骨折及假体移位等并发症。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近期疗效满意,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简介:目的:探讨解剖型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3年5月,以Acumed解剖型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9~52岁,平均32.5岁。左侧8例,右侧13例。桡骨头骨折均为新鲜闭合粉碎性骨折,其中MasonIII型8例,MasonIV型6例,肘部损伤“三联征”3例,Essex-Lopresti损伤2例,II型Monteggia骨折脱位2例。受伤至手术的时间平均为6.8(3~14)天。结果21例均获6~38个月,平均18.75个月的随访。未见切口感染、桡神经损伤、假体松动、肘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肘关节功能满意。其中2例遗留肘关节轻度疼痛;5例出现异位骨化,未对肘和前臂的运动造成明显影响。按照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估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10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结论Acumed解剖型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有利于恢复肘关节的稳定、伸屈活动及前臂的旋转活动,可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型翻修加长柄治疗股骨假体松动伴股骨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新疆沙雅县人民医院关节外科接受髋关节翻修术的患者,选取股骨柄松动并伴有股骨缺损且仅翻修股骨柄假体者,排除感染、髋臼假体问题、严重内科疾病及骨质疏松者,最终纳入病例104例,其中采用生物型翻修加长柄者归入观察组(n=52),采用水泥型翻修柄者归入对照组(n=52)。采用t检验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相关功能评分。两组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结果两组随访时Harri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较治疗前增加(对照组:t=10.045、18.185、15.162,均为P<0.05;观察组:t=13.445、23.741、17.324,均为P<0.05)。两组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t=48.714,P<0.05;观察组:t=78.556,P<0.05)。观察组随访时Harris评分、ADL评分、QOL评分高于对照组(t=5.267、5.205、3.976,均为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8.561,P<0.05),且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更短(t=4.917、4.398,均为P<0.05)。观察组优良率(98.1%)高于对照组(44.2%),并发症发生率(1.9%)低于对照组(13.5%)(χ2=36.728、4.875,均为P<0.05)。结论生物型翻修加长柄治疗股骨假体松动伴骨缺损的中期随访效果肯定,是一种可行的假体选择方案,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和验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钢缆锁定钢板治疗股骨假体周围B1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例Vancouver分型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进行切开复位,行钢缆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在含有假体的股骨骨折近端用锁定螺钉作单侧骨皮质固定+2处钢缆固定,不含假体的股骨骨折远端作双侧骨皮质锁定螺钉固定,必要时植骨促进骨愈合。结果术后患者可早期起床运动,随访8个月~4年,6例假体周围骨折均获得愈合,髋关节功能得到恢复。假体未见松动。结论股骨假体周围骨折B1型骨折大多为斜型骨折,钢缆锁定钢板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简单有效,固定效果确切,根据骨缺损情况辅以植骨,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提出全新吊床型包膜瓣修复隆乳术后假体下移和双泡畸形的技术,以提高对相关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至2019年,在上海美莱医疗美容门诊部就诊要求改善假体下移和双泡畸形的女性患者16例,年龄23~48岁,平均33.4岁。手术均用吊床型包膜瓣,从乳晕切口入路,将假体包膜下极广泛分离形成包膜瓣,缝合锚定多余腔隙,消除下移的下皱襞,包膜瓣向上提拉收紧与切口上方的包膜断端叠瓦式缝合,使假体腔隙恢复到理想下皱襞处。结果1例患者轻度血肿,经处理后愈合;6个月随访,15例患者下移的下皱襞提升至理想位置,乳房双重皱襞消失、对称性良好、外形满意、无复发病例、切口瘢痕隐蔽、无包膜挛缩。结论对假体下移和双泡畸形患者用吊床型包膜瓣技术可有效矫正该并发症,且长期稳定性较好、操作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膝关节肿瘤型假体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原因,探讨二期返修手术的策略。方法回顾2005年至2011年我院收治7例膝关节肿瘤型假体置换术后深部感染患者行感染旷置术。其中6名患者为男性患者,1名患者为女性患者;4例为骨巨细胞瘤,3例为骨肉瘤;股骨远端2例,胫骨近端5例。再次手术距离首次手术时间由4月—20个月,全部患者再次手术均采用假体取出、彻底清创和抗生素骨水泥旷置,控制感染后二期返修。7例患者术后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术后随访6—24个月,7例患者术后均无感染复发。结论彻底清创、足够间隔期以及二期手术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假体是有效控制感染复发的有效措施。术中因循序渐进取出假体及骨水泥,二期翻修时仔细解剖并注意足够软组织覆盖。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内镜下双平面腋路假体隆乳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4月到2021年4月的58例接受隆乳术的患者进行研究,以干预技术的采用与否依照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其中2020年4月到2020年12月的35例行经腋路传统盲视假体隆乳术患者作为对照组,2021年1月到4月23例行内镜下双平面腋路假体隆乳术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乳房形态优良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数据来比较分析内镜下双平面腋路假体隆乳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乳房形态更佳,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