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喷砂后微弧氧化(MAO)与喷砂酸蚀(SA)后MAO处理表面形貌的差异,探讨如何在保留SA获得的一级孔洞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MAO膜层的"骨小梁"样结构及富含钙磷的化学成分。方法分别采用直径为106、250μm的Al2O3颗粒对钛样品进行喷砂,部分用氢氟酸(HF)双重酸蚀制备SA样品,再对两种样品分组,使用不同的处理电压进行MAO处理。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貌、膜层厚度,能谱分析仪测量表面元素含量。结果SA样品再行MAO处理可获得均匀连续的氧化膜层,并且MAO处理没有改变SA形成的基本形态,其中直径为250μm的Al2O3颗粒喷砂后双重4%HF酸蚀MAO处理表面的一级孔洞大小与成骨细胞最为接近。结论纯钛经SA和MAO复合改性后,在表面形成复合的形态特征,从而达到优化种植体表面结构和组成的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龋蚀活跃度与龋蚀现状和龋蚀进展速度以及综合口腔卫生状况的关系。方法对402名小学生测定龋蚀活跃度,发放调查问卷,并从小学3年级级起连续2年进行龋蚀状态、综合口腔健康追踪检查。结果各牙位龋均在2年内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上、下第一恒磨牙龋均明显高于其它牙位;龋蚀活跃度与龋均有极明显相关关系;龋蚀活跃度与综合口腔卫生状况(菌斑、牙龈等)间无相关关系;龋均与综合口腔卫生状况(菌斑、牙龈等)间无相关关系。结论高龋蚀活跃度者龋蚀发生率高,龋蚀进展速度快,以该指标显示龋蚀现状并预测龋蚀进展的危险性是可靠的。
简介:目的评价ClearfilS^3Bond自酸蚀粘结系统和唾液污染对窝沟封闭剂拉伸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15颗离体前磨牙,随机分为3组,每组5颗。A、B组分别经35%磷酸酸蚀、ClearfilS^3Bond自酸蚀处理,C组35%磷酸酸蚀后唾液污染,3组均用EstisealF窝沟封闭剂分层固化堆积形成5nm高封闭剂小柱。再将样本切成1mm×1mm×10mm大小的斌件,做拉伸仪检测其拉伸粘结强度。结果使用自酸蚀粘结系统与常规磷酸酸蚀组的微拉伸粘结强度无显著区别(P〉0.05),而唾液污染组显著低于常规磷酸酸绌组的微拉仲粘结强度(P〈0.05)。结论临床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避免唾液污染,而关于自酸蚀粘结剂对封闭剂与牙釉质的微扮伸粘结强度的影响需进一步研究.
简介:目的:牙科粘接已经成为修复性牙医学中最有挑战性的课题之一。酸目前被应用于牙本质以增强粘接力。如果酸渗入的深度大于随后使用的粘接树脂,因此而出现的一个薄弱的胶原纤维区可能会降低粘接效果。本项体外实验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酸蚀时间对牙本质脱矿深度的影响。所提出的无效假说是牙本质脱矿的深度将不会与酸蚀时间成比例地改变。材料和方法:用金刚石锯横断分割拔除的人磨牙,得到21块牙本质片。样本分别给以7种不同的酸蚀时间(n=3),牙本质表面用35%的磷酸酸蚀,固定,脱水并干燥,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比较牙本质He面观和侧面观的表面形态。记录所有样本的管间牙本质的脱矿深度。结果:酸蚀时间为5秒时,脱矿平均深度为1.1μm;酸蚀时间为120秒时,脱矿平均深度为8.1μm。结论:尽管酸蚀时间与渗入管间牙本质的深度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但磷酸侵入牙本质的深度与相对应的酸蚀时间并不成比例。当再用新的酸蚀剂酸蚀60秒后,渗入深度明显增加。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社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生物制药技术也在蓬勃发展,生物制药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是70年代初伴随着DNA重组技术和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而诞生的。三十多年来,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为医疗业、制药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因此,世界各国都把生物制药确定为21世纪科技发展的关键技术和新兴产业。但是生物制药会存在一些发酵废液,这些废液不能有效处理就会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危害,发酵废液事关全球公共卫生,它和人类的安全以及命运息息相关,引起了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本次研究主要针对目前存在的生物制药类发酵废液危害,找到相应处理方法,推动生物科学更好的应用以及今后发展,切实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槲皮素对人牙本质抗酸蚀性能的影响,为探寻理想的牙侵蚀症预防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提供的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人第三磨牙50颗,制备牙本质试件128个,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试件随机分为8组(每组16个)。各组(每组选12个试件)分别用去离子水(对照组)、无水乙醇(对照组)、12.300 mg/L氟化钠、0.120 mg/L氯己定、0.183 mg/L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和0.075、0.150、0.300 mg/L槲皮素进行处理。每天37 ℃下用各组相应试剂浸泡试件2 min、去离子水冲洗并静置于人工唾液2 h后,使用柠檬酸(pH=2.45)进行4次酸蚀循环;连续7 d。分别检测试件酸蚀前后的表面显微硬度及表面轮廓(计算表面硬组织丧失量),用扫描电镜观察试件表面形貌。各组剩余4个试件用10%磷酸脱矿后干燥过夜,37 ℃下用各组相应试剂浸泡2 min,置于人工唾液中浸提7 d,检测浸提液中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cross-linked carboxy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ICTP)含量。结果相比对照组,氯己定、槲皮素、EGCG均可显著抑制酸蚀循环引起的牙本质表面软化和硬组织丧失,0.300 mg/L槲皮素组试件酸蚀后表面显微硬度减小率最小[(8.75±4.95)%],表面硬组织丧失量最小[(2.26±1.16)μm],ICTP含量最低[(5.72±0.88)ng],均显著低于氯己定及EGCG组(P<0.05)。各槲皮素组表面硬组织丧失量和ICTP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300 mg/L槲皮素组酸蚀后表面显微硬度减小率均显著小于0.075和0.150 mg/L槲皮素组(P<0.05)。结论槲皮素可显著提高人牙本质抗酸蚀性能,其中0.300 mg/L槲皮素的作用最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废液排放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64例血液透析患者,根据废液排放护理方法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都为32例,对照组应用单根导管接口废液收集袋,观察组应用Y型导管接口废液收集袋,对比两组的废液排放率、预冲时间、残余气泡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的废液排放率与残余浓度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预冲时间、残余气泡检测结果评分均短(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Y型导管接口废液收集袋在血液透析废液排放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废液排放率,缩短预冲时间,提高残余气泡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脱矿方法酸蚀牙根后,根面形貌的变化及胶原纤维暴露面积,探索牙根再植的最佳存活条件.方法收集离体狗牙,制备5mm×5mm大小的根片,随机分为7组:A组未经酸蚀处理,即空白对照组;B组采用30%柠檬酸浸泡处理1h;其余5组使用浸有30%柠檬酸溶液的小棉球擦拭牙面,时间分别为3min、5min、10min、20min和30min,设为C-3、C-5、C-10、C-20、C-30组.处理后样本扫描电镜观察根面微观形貌.热重分析仪SDT检测酸蚀处理对牙根无机物损耗的影响.在根面接种骨髓间充质细胞,观察细胞早期附着及增殖情况.结果未处理的根面可见明显玷污层,经柠檬酸浸泡1h后根表面光滑,未见有暴露的胶原纤维.而使用擦拭方法处理的根面不仅能去除玷污层,而且能暴露胶原纤维,且随擦拭时间的变化暴露的胶原量也有明显差异.C-5组根面暴露的胶原面积高于C-3组,而处理时间超过10min的根面可以发现牙骨质的大面积脱矿,牙本质小管暴露,且胶原纤维也随着牙骨质的剥脱而破坏.此外,接种在酸蚀根面的细胞附着形态较好,增殖活性强于未处理根面.结论柠檬酸根面擦拭处理5min为理想的再植牙根表面处理方式.
简介:【摘 要】目的:确定有效的青霉素、头孢废液处理办法,降低废液处理压力;方法:将废液样品分为四组,①、②、③组加入 98%浓度的浓硫酸( H2SO4),确保搅拌均匀后,将 pH值分别调配至 2、 3、 4,待出现乳浊液特征后,分别加入氯化铁( FeCl3)絮凝剂,而后再搅拌至均匀状态。最后将三组溶液数据与④号静置废液进行比对,分析 COD值数据;结果:单独对青霉素废液沉降处理 3h, pH值越高,沉淀量越多, pH值越低,沉淀量越低。将青霉素与头孢混合废液沉降处理 3h,将酸析 -絮凝法引入, pH值越高,沉淀量越少, pH值越低,沉降量越多;结论:青霉素、头孢混合废液采用酸析 -絮凝法处理,比较焚烧法而言,处理费用明显降低,且设备与操作较简单,能够为后续药品废液处理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