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儿及其父母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对疼痛的感受和认知情况。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2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日间病房的179例恶性肿瘤患儿及其179名父母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自行编制的恶性肿瘤患儿疼痛调查问卷及恶性肿瘤患儿父母疼痛调查问卷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79份,回收有效问卷179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结果179名父母及179例患儿认为疾病治疗过程中疼痛发生率分别为100.0%(179/179)和98.3%(176/179),最严重时疼痛评分分别为(5.82±2.30)、(5.41±2.09)分,平均疼痛评分分别为(4.04±1.90)、(3.95±1.66)分;患儿及其父母在腰穿/鞘注、骨穿、PICC置管、留置针穿刺和静脉采血导致的疼痛感知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时对止痛剂使用有顾虑的父母和患儿分别为77.1%(138/179)和65.4%(117/179)。结论父母对于患儿疾病治疗过程中所经历的疼痛严重程度与患儿的感受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父母认为在疾病治疗过程中难以忍受的治疗相关性疼痛高于患儿,在接受止痛剂态度方面较患儿被动。医护人员在进行疼痛评估时可以听取父母的意见,重视治疗相关性操作前对父母的宣教,采取措施降低甚至避免治疗相关性疼痛的发生,并加强止痛措施的培训。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法的应用效果。方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数量为78例,就诊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通过使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常规护理)和观察(综合护理干预)2组,各39例。结果:SAS、SDS评分两组干预前对比无差异(P>0.05);SAS、SD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评分干预前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疼痛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缓解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使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态,缓解疼痛感。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共情技术进行干预的效果,并探讨该措施在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染方面的作用。方法:本研究纳入的86例研究对象均因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采用抽签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手段,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加用共情技术,对两组研究对象的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NRS(疼痛数字评分法)评分和出院时视力水平、眼压水平、前房深度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和NRS评分要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的视力水平高于参照组,眼压水平和前房深度则要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情技术在缓解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焦躁情绪和术后痛感方面有着优质的效果,能够促进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效果的提升,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应用价值较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采用融合行为训练的快速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因肺癌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分组处理后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融合行为训练的快速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肺功能指标、疼痛感和自我效能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和疼痛感缓解情况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护理后的自我效能感评分也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融合行为训练的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可有效减轻肺癌手术患者的疼痛症状,并能够促进患者肺功能的快速恢复,有助于患者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给予有效护理干预对患者住院时间及疼痛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间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共70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模式,研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NRS评分护理前后均明显降低,且组间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ADOPT问题解决模式的个体化护理在混合痔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80例混合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常规干预,观察组40例,行以ADOPT问题解决模式为基础的个体化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膀胱排尿功能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