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肺转移瘤和肺良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2011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行VATS肺段切除术30例,采用全胸腔镜三切口,用推结器丝线结扎或钛夹夹闭肺段动、静脉,切割缝合器闭合切断支气管,恶性肿瘤最后系统清扫区域淋巴结。结果30例成功施行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无中转开胸,其中切除左上肺舌段8例、尖前段1例、左下肺背段9例、基底段2例、右下肺基底段1例、背段9例,无围术期死亡。术后病理:ⅠA期肺癌20例,肺转移瘤2例,肺良性疾病8例(其中肺结核4例,支气管扩张2例,炎性假瘤2例)。ⅠA期肺癌手术时间(151.2±31.3)min,术中出血量(139.5±102.4)ml,术后拔胸管时间(4.6±1.3)d,术后住院时间(5.3±1.4)d。肺良性疾病手术时间(143.2±38.3)min,术中出血量(132.5±102.6)ml,术后拔胸管时间(4.1±1.4)d,术后住院时间(5.2±1.3)d。1例结肠癌肺转移手术时间150min,术中出血量136ml,术后拔胸管时间5d,术后住院时间6d。1例直肠癌肺转移手术时间141min,术中出血量128ml,术后拔胸管时间4d,术后住院时间5d。30例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1月,均无复发及死亡。结论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安全可靠,在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的前提下应用于ⅠA期肺癌、不易行肺楔形切除术的肺转移瘤和肺良性疾病患者,尤其适用于老年低肺功能患者,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支气管封堵器与左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腔镜下右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行胸腔镜下右肺叶切除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支气管封堵器(BB)组和左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组,各20例。观察数据包括插管及定位时间、插管前后的MAP和HR、记录双肺通气10min(T1)、单肺通气30min(T2)、单肺通气60min(T3)的PaO2、PaCO2、Ppeak、肺萎陷时间、体位变化及术中导管移位次数、术后48h声嘶和咽痛出现的例数。结果BB组插管及定位时间明显短于DLT组(P<0.05)。两组插管后即时的MAP、HR较插管前均升高,且DLT组升高较BB组更明显(P<0.05)。BB组术后48h声嘶和咽痛出现的例数显著少于DLT组(P<0.05)。结论胸腔镜下右肺叶切除术中使用支气管封堵器,插管和定位耗时短、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与立体定向放疗(SBRT)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VATS肺叶切除术或SBRT的早期NSCLC患者。根据年龄、性别、卡氏评分(KPS)、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肺功能和肿瘤直径对两种治疗患者进行倾向评分匹配(PSM)。对两组符合要求的病例总生存率(OS)、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SS)、局部控制率(LRC)和无病生存率(DFS)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纳入567例符合要求病例,其中VATS肺叶切除术458例,SBRT 109例。经倾向评分匹配后,每组分别纳入52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4个月。手术组3年和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4.2%和91.6%,SBRT组分别为88.6%和79.9%(P=0.097)。手术组和SBRT组的5年C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6% vs. 83.7%,P=0.270)。两组3年和5年期LRC相当(94.0%和85.9% vs.93.5%和93.5%,P=0.621)。两队列间5年DF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5% vs.79.0%,P=0.624)。手术组中,有5例患者(10%)出现≥3级治疗不良反应。1例患者术后30 d内因严重肺部感染导致的败血症死亡。SBRT组中,1例患者发生3级放射性肺炎,无4级或5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SBRT或可作为代替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选择,但尚需进行随机试验进一步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探究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病人术后护理中关于相关系统护理的有效运用。方法:我院选取2020年 8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份在我院临床首次收治的进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中25 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护理对象,对其采取电脑随机分组,分别设定为常规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两组分别拥有12例参与患者和13例参与患者。针对相同干预时间,不同操作方式下,两组参与患者得到的最终治疗护理效果。结果:相同干预时间,不同操作方式下,不同组别得到的实际治疗护理效果均存在不同,可发现实验对照组参与患者所得到的实际治疗护理效果优于常规对照组得到的实际治疗护理效果,且上述差异均具有重要统计学事实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