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粘度骨水泥与低粘度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86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3例,对照组给予低粘度骨水泥,观察组给予高粘度骨水泥,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骨水泥渗透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后凸cobb角小于对照组,椎体平均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骨水泥渗透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椎体形成术治疗过程中,高粘度水泥和低粘度水泥均能快速缓解患者疼痛,但高粘度水泥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后凸cobb角和椎体高度,并降低骨水泥渗透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子宫体倒U形动脉缝扎术在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70例剖宫产术中出现的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行子宫体倒U形动脉缝扎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止血有效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57%,差异显著(P<0.05)。结论子宫体倒U形动脉缝扎术在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出血情况,降低了因大出血给子宫造成的损伤,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来我院治疗的8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均分成2组(n=40),分别采用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均康复,没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利用后凸成形术治疗患者前柱高度(81.2±12.3)mm、中柱高度(83.5±12.6)mm以及活动能力评分(1.3±0.23)分等方面的疗效显著优于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的(74.2±11.3)mm、(76.3±11.8)mm、(1.5±0.4)分,(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均令人满意,但是后凸成形术有更显著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守疗法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7年6月,选取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参考患者入院序号奇偶数,按照11比例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3例,对照组实施保守治疗,观察组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椎体高度、Cobb角和疼痛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72.73%,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椎体高度大于对照组,Cobb角、VAS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可促进患者骨折愈合,缓解其疼痛情况,较传统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瞬时弹性成像系统(Fibrotouch)评价扶正化瘀胶囊抗肝纤维化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2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8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代偿期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和对照组40例(单纯恩替卡韦治疗)。观察治疗24周前后两组患者的Fibrotouch数值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Fibrotouch数值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的抗肝纤维化的疗效优于单药恩替卡韦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双侧入路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52例2010年1月-2018年5月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据术式分组。观察组开展双侧入路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对照组行单侧入路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胸腰椎压缩骨折治疗效果、手术的时间、注入骨水泥总量;手术前后患者伤椎高度、胸腰椎功能。结果观察组腰椎压缩骨折治疗效果(疼痛缓解程度)优于单侧组,P<0.05;观察组手术的时间长于单侧组,注入骨水泥总量稍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伤椎高度、胸腰椎功能相近,P>0.05;手术后双侧组伤椎高度、腰椎功能优于单侧组,P<0.05。结论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行双侧入路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疗效肯定,可缓解疼痛,更好恢复椎体高度和改善椎体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单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县级医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70例脊柱骨折患者,经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通过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通过单纯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优良率、治疗前、后伤椎前高压缩比、Cobb角。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的数据对比为97.14%、8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伤椎前高压缩比、Cobb角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伤椎前高压缩比、Cobb角实行比较,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脊柱骨折治疗中,经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并能促使患者脊柱及早获得恢复,值得在脊柱骨折中治疗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椎体次全切钛笼钉棒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2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应用后路椎体次全切钛笼钉棒固定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率为5.00%(1/20);所有患者术后伤椎高度、脊柱Cobb角恢复及脊柱Cobb角恢复均较理想;术后脊髓神经功能获得明显改善。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应用后路椎体次全切钛笼钉棒固定治疗的疗效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对比椎体成形术、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10月到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3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入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并分别为其采用椎体成形术、后凸成形术。为两组患者进行VAS疼痛评分、cobb角、椎体压缩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对比。结果研究组的VAS疼痛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并且其cobb角、椎体压缩率也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可以降低其椎体压缩率与疼痛度,缩小cobb角,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其临床疗效更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出本科室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术后根据不同康复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补充钙盐与降钙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营养、运动、日光浴三联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5.0%),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显著,配合营养、运动、日光浴三联疗法进行康复治疗,可进一步提升疗效,减轻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行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12月在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52例。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以及全血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CT),血小板比积(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乙型肝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降低(P<0.05);PLT低于对照组(P<0.05);MPV、PDW、P-LCR高于对照组(P<0.05);PCT无明显差异。结论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各项参数的变化对乙型肝炎的诊断和病情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传统湿化液与吸了舒湿化液吸氧的临床对比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需实行鼻塞吸氧的病人100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实行传统湿化液对照组和实行吸了舒湿化液实验组。对两组病人出现院内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实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在24小时出现院内呼吸道感染的阳性率(0.0%)小于对照组(42.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在96小时出现院内呼吸道感染的阳性率(6.0%)小于对照组(60.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士的有效的护理工时小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吸了舒湿化液可以明显降低院内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卡托普利、安体舒通、生脉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合并右侧心力衰竭(右心衰)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以更好的改善慢性肺心病合并右心衰患者的生存以及生活质量。方法80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右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行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行卡托普利、安体舒通、生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参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0.0%,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6652,P=0.0006<0.05)。结论卡托普利、安体舒通、生脉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右心衰效果显著,相对于常规药物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态,缩短心衰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简介:目的:采用血清三联[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uE3)、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Total-βHCG)]筛查19730名孕中期妇女,以探讨三联筛查对唐氏综合征和18三体综合征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间19730名单胎孕中期妇女的血清AFP、uE3、Total-βHCG水平,取其中位数倍数(multipleofmedian,MoM),并结合孕妇体重,计算胎儿发生唐氏综合征及18三体综合征的风险率。根据唐氏综合征和预期分娩年龄(expecteddateofdelivery,EDD)为35.5岁时的自然发生率约为1∶380,本研究将唐氏综合征三联筛查的临界值(cut-off)设定为1∶380,将18三体综合征筛查的临界值设定为1∶334。对风险率大于临界值的孕妇行羊水细胞染色体分析。结果:19730名孕妇中,唐氏综合征风险率大于临界值者有1130名,阳性率为5.73%,对1130名唐氏综合征风险率大于临界值的孕妇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有6例胎儿为唐氏综合征,其中EDD〈35.5岁以下者有4例;唐氏综合征三联筛查风险率小于临界值的18600名孕妇中共产下4例唐氏综合征患儿,假阴性率为40.0%(6例检出,4例漏检),其中EDD〈35.5岁的孕妇有3例;18三体综合征筛查风险率大于临界值者有102名,占0.52%,经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有3例胎儿为18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筛查阴性的孕妇中无18三体综合征患儿出生。结论:孕中期行血清三联(AFP、uE3、Total-βHCG)筛查,对于EDD〈35.5岁的孕妇有较高的胎儿唐氏综合征和18三体综合征筛出率,但也漏检了3例EDD〈35.5岁的孕妇。对于漏检孕妇的数据进行回顾分析可发现,75%的漏检孕妇筛查结果提示风险率大于1∶1000,而如血清三联筛查采用临界值为1∶700,则能使将检出唐氏综合征胎儿数提高到9例。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对入本院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7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所以患者入院时间为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均为36例,两组患者均应用一般护理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者增用针对性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评价两组护理效果,评价指标包括疼痛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针对性康复护理效果较理想,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