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由于近代西学东渐的影响,中国的学校教育从清末开始发生了全新的变化,音乐教育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教会学校的唱歌课和新式学堂的乐歌课为先导,逐步加快了发展与更新的步伐。然而,学校教育快速发展的趋势与师资力量不足的矛盾成为阻碍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在音乐教育方面,由于传统教育中没有音乐教育的位置,不仅中国音乐发展缓慢滞后,也造成了近代音乐教育师资匮乏的局面,.在近代中国,外国教会开办的教会学校是最早开始音乐教育的机构,然而在20世纪早期,不仅中国的新式学堂缺少教师,当时教会学校的师资缺乏问题也同样存在。
简介:在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在探索祖国“病弱”之源、寻求国家自强之路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开始了兴办职业教育的历程。经过地主阶级经世派、洋务派和资产阶级早期改良派、维新派、革命派坚持不懈的努力,到20世纪初,职业教育终于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国家法律的认可,从而为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简介:诚如日本著名学者岸本美绪所言,近来学界关于支撑传统中国司法的核心价值观问题已逐渐摆脱过去那种“法乎?情乎?”简单化约的二元对立分析模式,而倾向于对当时审判官员复杂抉择的心理过程进行更具体的描述和分析。
简介:2013年是我国数学家闵嗣鹤诞辰100周年,他获得牛津大学博士学位,导师为梯琪玛希(哈代的学生).闵嗣鹤是我国老一辈学者中的典范,先后执教西南联大、清华、北大、北师大,他是陈省身的助教、华罗庚的合作者、陈景润“1+2”论文的审读者,同时,
简介:早期的教会大学把西方传统的以培养贵族绅士为目标的“自由教育”移植过来,实施所谓的“完整教育”,即从内容到形式,均以宗教为核心,而诸如声光化电、政史艺地等世俗课程则鲜有教授。然而,从20世纪20年代起,为适应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教会大学自觉抑或非自觉地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逐渐将自身融入到中国近现代专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外国教育资源的中国转化,并由此对我国专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简介: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讲,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这是不对的.半殖民地根本不是表征社会性质的范畴,它是说明一个国家的地位和主权的,与它相时应说明国家地位的辩证范畴应当是半独立;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从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的意义上讲,中国实际上是半封建社会.如从动态上界定它,与半封建相时应说明社会性质的辩证范畴应当是半资本主义.这就是说,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应当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
简介:一、清末教育立法与学位制度的萌芽(一)(辏定学堂章程》学制中有关学位的设计。1902年,中国颁布了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教育立法——《钦定学堂章程》。该学制将研究生教育机构定名为“通儒院”,并拟定《通儒院章程》。其内容主要有:(1)通儒院的管理,因其学员分属于各分科大学。(2)学习年限“以五年为限,以能发明新理、著有成书,
简介:中华民族认同经历了颇为复杂的历史进程,在近代中国才最终得以实现,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核心价值所在。这一认同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丰富与弘扬,对于中华民族精神各项功能的发挥,都起了巨大作用,影响至为深远。
简介:民国时期是近代中国国家审计建立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基于职业化的角度考证近代国家审计机关在审计人员准入、职务职称评定、独立性保障、职业道德建设以及后续职业教育等方面形成的各种规章制度,发现近代审计机关业存在的专业人员比例偏低、裙带关系明显、人员流动频繁等制约审计职业化发展的问题,这对当前审计职业化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简介:
简介:中国近代的教会学校是在不平等条约的庇护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与西方列强侵华的历史紧密相连。其办学宗旨是培养能够取代封建士大夫的新型知识分子,使中国全面向“基督”开放。显然,其初衷是希望加强对中国的控制。而不是培养其异化力量。岭南大学作为近代中国建立的第一所教会高等学校,在中国教会学校发展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而且由于身处岭南地区,其办学又有别于其它地区的教会学校,具有鲜明的办学特点。
简介:可参见刘海岩《近代中国城市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历史研究》1992年第3期)、王笛《近代美国关于近代中国城市的研究》(《历史研究》1996年第1期)、史明正《美国学者对中国近代城市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1991年第5期), 虽然本领域的研究只被视为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的一项内容,而没有宽泛到整个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领域
简介: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政党与政府的关系是有所不同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政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二者可以相互影响与作用.因此,如何处理好政党与政府的关系是每一个国家都不得不面对和非常希望处理好的问题.但人们似乎不把这个当成是一个问题或认为这个不存在问题,学术界对此也关注不够,为此有必要进一步梳理近代以来中国"政党-政府"关系模式的演变历程,并希冀能从其历史嬗变的脉络里,窥探出一点中国"政党-政府"关系模式的未来走向.
简介:从清末第一所师范学校建立到1922年颁布的20多年间,中国师范教育一直是独立建制,由国家统一办理.颁布后,受美国模式的影响,高等师范教育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革,逐渐形成了颇具自己特色的高等师范教育培养体系.
简介:陈观海字赐昌,又名泗昌,号贡川(1851~1920),广东归善县荷坳村(今属深圳市龙岗区)人。他是近代中国最早到德国的留学生(表1),也是基督教信义宗最早的华人牧师。
简介:近代以来,受内外因素的影响,中国历经了多次革命。对于近代革命,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从"内卷化"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近代中国革命存在内卷化现象。太平天国革命、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有其进步意义,但是却始终没有解决农民问题,反而使农民的生活日益艰难,突出表现为土地政策的异变、乡村控制体制的异变和农民赋税的异变,导致了革命的内卷化。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和国民党都具有不可回避的阶级局限性,这些阶级均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农民问题,这是造成革命内卷化现象的最根本原因。
简介:<正>在翻译或注释有关前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史的中文文本时,许多汉学家同笔者一样,常常在为一些中文术语寻找合适的英文或日文对应词汇遇到困难,反之亦然。一个常见的例子是"所有权"(ownership),对这一英文术语的解释源于古罗马法,指(物主)对具有经济价值的物的完全支配。若我们严格遵循这一解释,那么中国古代并没有"所有权"(ownership)或财产权(titletoproperty),而不动产尤为明显。另一个例子则有关"城市化"(urbanization)这一现代城
简介:近代中国判例制度经历了清末的初创、北洋政府时期的发展以及国民政府时期的成熟三个阶段.清末法律初步确立了大理院及高等审判厅以发布判例方式统一法律解释的判例制度.北洋政府时期,大理院垄断了判例创制权,编纂判例要旨;判例承担起规范创制功能,获得了形同法律的效力,异化为立法,其法律解释功能反而被遮蔽.至国民政府时期,判例制度更加完备,在事实上发挥着统一法律解释的功能,渐趋回归大陆法系判例制度的本来形态.近代判例制度异化与回归的历程启示我们:准确定位判例制度的功能、处理好判例与法律解释的关系是完善案例指导制度的关键.
聘请外教与近代中国音乐教育
试论近代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兴起
实用型司法:近代中国基层民事审判传统
近代中国数论的标杆人物——著名大师闵嗣鹤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专业教育发展的考察
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公认提法的质疑
教育立法与近代中国学位制度的嬗变
近代中国的民族认同和民族精神的弘扬
近代中国国家审计职业化:历史发展与启示
近代中国与英属马来亚的贸易往来
近代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与思考
近代中国第一所高等学校——岭南大学
人口流动与近代中国城市化研究述评
近代中国"政党-政府"关系模式的历史嬗变及前瞻
近代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制度的沿革
近代中国最早到德国的留学生陈观海
革命与农民:近代中国革命内卷化现象试析
前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若干术语
异化与回归:近代中国判例发展演变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