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翟振国 贾存波 马旭东 王辰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2年第42期
  • 机构: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 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中日友好医院院办公室,北京100029,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医疗质量与评价处,北京 100044,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100730
  • 简介:摘要医院相关性静脉栓塞(HA-VTE)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国际上多个国家将VTE预防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关键要素,在VTE预防方面开展了大量质量改进工作并取得显著的效果。我国医学界也在VTE防治领域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与探索。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通过开展中心建设、发展区域联盟以及强化质控与信息化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全国医疗机构的医院内VTE防治体系建设。加强VTE防治已经成为政府、医院管理者、临床医务人员和公众的共同意志。未来我们需要继续稳步推进VTE防治工作,全面提升各级医疗机构的VTE防治质控管理水平。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质量控制 静脉血栓栓塞预防
  • 简介:摘要狼疮抗凝物是发生静脉栓塞的危险因素之一,在静脉栓塞患者中检测狼疮抗凝物,对治疗方案抉择和疗效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尚无相关文献对狼疮抗凝物检测在静脉栓塞中的应用进展进行分析总结,为加深对此类患者的认识,更好地帮助临床医生对此类患者进行合理的诊治和管理,现就有关流行病学、检测注意事项及检测结果在静脉栓塞中的价值和相关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并发静脉栓塞(VTE)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神经外科患者95例,应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资料收集和术后并发静脉栓塞情况进行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后未并发VTE患者67例(70.53%),并发VTE患者28例(29.47%),其中深静脉21例(22.11%),肺栓塞7例(7.37%),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并发VTE的发生率较高;年龄、BMI、使用促凝药物、麻醉方式、糖尿病、合并神经系统疾病、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早期功能锻炼、凝血功能、术后脱水治疗等均为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并发静脉栓塞的相关风险因素(P<0.05);手术时间、卧床时间、神经系统疾病、BMI以及年龄等均为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并发静脉栓塞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神经外科患者并发静脉栓塞的主要风险因素为手术时间、卧床时间、神经系统疾病、BMI以及年龄等,因此临床护理干预应提高神经外科医护人员对VTE的警觉意识,并提前制定针对性的规避和预防措施,尽可能为患者降低VTE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神经外科术 静脉血栓栓塞症 风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在临床上,静脉栓塞VTE)治疗和预防的关键在于抗凝,由于其患病率与患者年龄增长呈正相关,因而抗凝治疗期间年龄较大者面临的出血风险更大。而针对此类患者,采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治疗是一个新选择,其中已被批准用于治疗的主要包括4种药物,即依度沙班、阿哌沙班、Xa因子抑制利伐沙班、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等。有研究显示对于75岁以上VTE患者,采用NOACs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抗凝药物,且不会显著增加抗凝相关的出血风险。但对于85岁以上VTE患者采用达比加群治疗后,与年轻VTE患者相比其出血风险显著增加,目前对于老年VTE患者,采用阿哌沙班、利伐沙班治疗的长期疗效已获得肯定。因此本文特对NOACs在VTE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做了深入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症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中国急诊医师在静脉栓塞的诊治现状,为进一步提升诊断及治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方式对急诊医生在静脉栓塞的诊断、治疗及院外长期随访策略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346份问卷来自全国328家医院。普遍对诊断、治疗及院外随访关注度较高,但是在静脉栓塞可能性评估、肺栓塞危险分层等方面有混淆;相关诊断手段的缺乏及理解不准确成为不能及时诊断的主要原因。结论急诊医师对VTE表现的非特异性及危害性普遍认知度较高;相应的诊断手段不足及VTE诊治中相关细节的欠缺是导致急诊医师不能尽快确诊的一个客观和现实问题。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肺血栓栓塞症 诊断 治疗 急诊医师 中国
  • 简介:摘要:抗凝是预防和治疗静脉栓塞VTE)的关键。目前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维生素 K受体拮抗剂存在起效慢、治疗窗窄、剂量效应变化大等缺陷,而近年来研发的新型口服抗凝药则致力克服这些缺陷,为预防和治疗 VTE提供了新的选择。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抗凝治疗 新型口服抗凝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并发静脉栓塞(VTE)的处理对策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3例肺癌化疗合并VT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3例VTE患者,均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其中1例患者于其下腔静脉处放一滤网。12例治愈出院,1例处于血栓稳定期,治疗有效率为92.31%。结论对肺癌化疗并发VTE的患者给予积极的、针对性处理及预防措施,可促进患者恢复。

  • 标签: 肺癌 化疗 静脉血栓栓塞症 处理对策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骨科住院患者应用静脉栓塞预防循证护理方案的作用。方法 择60例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骨科住院的患者参与研究,将患者随机分成人数相同的研究组和参照组,针对研究组患者应用静脉栓塞预防循证护理,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同时对两组患者血栓风险评估及时率和准确率以及血栓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统计,并以此为判定标准,判定护理措施的有效性。结果 研究组血栓风险评估及时率和准确率更高,而参照组相对较低,两组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P<0.05)。在护理后患者血栓知识掌握情况方面,研究组掌握率对比参照组显高,具有明显化差异,检验后显示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骨科住院患者应用静脉栓塞预防循证护理方案的效果明显,有助于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可行性及安全性,建议广泛应用。

  • 标签: 骨科 静脉血栓栓塞症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究静脉栓塞预防循证护理方案应用于骨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对此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收治的60例骨科住院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且在所有患者知情自愿的前提下,平均分为常规参照组和静脉栓塞预防循证护理方案观察组,每组30例。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后,就此方案对骨科住院患者的观察患者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做出研究。结果:对照组患者对于相关知识掌握合格率55.67%,观察组患者对于相关健康知识掌握合格率为89.77%,结论:静脉栓塞预防循证护理方案应用于骨科住院患者中具有一定积极意义,能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患者健康,有利于患者康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患者在住院期间对于相关病症的了解。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循证 护理方案 骨科住院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在静脉栓塞中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静脉栓塞中高危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分组方式为电脑随机分组,本次研究人数共10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观察组采取预见性护理,并将两组护理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以明确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7.52±1.52)d、输液时间(5.52±1.74)d均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静脉血栓栓塞症 高危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栓塞预防循证护理方案在骨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92例患者,均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患者,采用数字分组法,平均分成相同人数的两组,A组与B组。A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B组患者实施静脉栓塞预防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血栓风险诊断正确率、诊断及时率及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B组患者血栓风险诊断正确率、诊断及时率及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优于A组,组间数据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预防 循证护理 骨科住院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足月妊娠产妇产后并发静脉栓塞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以2020年1月-2021年12月足月妊娠产妇100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产后是否并发静脉栓塞分组,分析静脉栓塞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总结相关的护理对策。结果 年龄≥35岁、子痫前期、妊娠糖尿病、卧床、久坐是足月妊娠产妇静脉栓塞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导致足月妊娠产妇产后并发静脉栓塞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加强危险因素的分析,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以此促进产妇预后的改善。

  • 标签: 足月妊娠产妇 静脉血栓栓塞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于产科手术后对深静脉栓塞的预防护理,以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8~2021年8月手术治疗的74例产科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37例),采用综合护理的为实验组(37例),对两组深静脉栓塞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有5例发生深静脉栓塞,占比13.51%,实验组没有发生,组间差异显著(x2=5.362,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腹部外科手术后静脉栓塞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本院接受急诊腹部外科手术的4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生静脉栓塞与否分为病例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体质指数、吸烟史例数、合并高血压例数、合并冠心病例数、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麻醉方式、输血例数、再次手术例数、留置引流管例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糖尿病例数、手术时长、术后卧床时间、手术方式、手术部位、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急诊腹部手术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循证护理开展骨科住院患者的静脉栓塞预防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进行研究录入600名收入的骨折患者,进行两组随机均分,本次研究选择随机对照实验,记录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组内各设置300名患者。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应用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研究完成后,护理人员发现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的静脉栓塞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对比显著(P<0.05)。结论:骨折手术完成后患者的护理必然会对患者的康复产生影响,需要医护人员引起高度重视,针对患者的个体状况进行有效的护理,进而保障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后续的康复质量。

  • 标签: 骨折 下肢手术 静脉血栓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骨科手术研究对象应用静脉栓塞预防护理情况。方法:时间:2022.1-2022.12.分组方式:电脑盲选,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预防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静脉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更好(P

  • 标签: 骨科术 静脉血栓栓塞症 常规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在本院构建静脉栓塞专科防护防控管理体系,并形成一套系统的防控管理模式。方法:建立相应的静脉栓塞专业护理防控小组,之后对有关的护士展开分层培训,培训的内容有风险评估、预防措施等等,之外也应该使用静脉栓塞护理相关的监测指标来持续的改进静脉栓塞护理质量。结果:形成相应的静脉栓塞专科护理防控体系,之后根据该体系指导临床静脉栓塞护理工作后患者的预防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治疗静脉栓塞建立相应的护理防控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静脉栓塞疾病认知率,也能从护理质量提升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专科护理 管理体系 建设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外科术后并发静脉栓塞风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22.2—2023.2期间在本院治疗的神经外科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对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并发静脉栓塞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外科 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 风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科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循证护理模式在静脉栓塞预防管理方面的效果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骨科患者共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模式差异,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20例。对于参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服务,对于实验组患者,提供循证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深静脉发生率、生活质量、凝血功能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经过本次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科患者临床治疗中,静脉栓塞的发生率比较高,对此,应当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方案,降低患者静脉栓塞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骨科 循证护理 静脉血栓栓塞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