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医院相关性静脉血栓栓塞症(HA-VTE)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国际上多个国家将VTE预防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关键要素,在VTE预防方面开展了大量质量改进工作并取得显著的效果。我国医学界也在VTE防治领域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与探索。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通过开展中心建设、发展区域联盟以及强化质控与信息化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全国医疗机构的医院内VTE防治体系建设。加强VTE防治已经成为政府、医院管理者、临床医务人员和公众的共同意志。未来我们需要继续稳步推进VTE防治工作,全面提升各级医疗机构的VTE防治质控管理水平。
简介:摘要狼疮抗凝物是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之一,在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中检测狼疮抗凝物,对治疗方案抉择和疗效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尚无相关文献对狼疮抗凝物检测在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应用进展进行分析总结,为加深对此类患者的认识,更好地帮助临床医生对此类患者进行合理的诊治和管理,现就有关流行病学、检测注意事项及检测结果在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价值和相关治疗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神经外科患者95例,应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资料收集和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情况进行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后未并发VTE患者67例(70.53%),并发VTE患者28例(29.47%),其中深静脉血栓21例(22.11%),肺栓塞7例(7.37%),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并发VTE的发生率较高;年龄、BMI、使用促凝药物、麻醉方式、糖尿病、合并神经系统疾病、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早期功能锻炼、凝血功能、术后脱水治疗等均为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风险因素(P<0.05);手术时间、卧床时间、神经系统疾病、BMI以及年龄等均为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神经外科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主要风险因素为手术时间、卧床时间、神经系统疾病、BMI以及年龄等,因此临床护理干预应提高神经外科医护人员对VTE的警觉意识,并提前制定针对性的规避和预防措施,尽可能为患者降低VTE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在临床上,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治疗和预防的关键在于抗凝,由于其患病率与患者年龄增长呈正相关,因而抗凝治疗期间年龄较大者面临的出血风险更大。而针对此类患者,采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治疗是一个新选择,其中已被批准用于治疗的主要包括4种药物,即依度沙班、阿哌沙班、Xa因子抑制利伐沙班、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等。有研究显示对于75岁以上VTE患者,采用NOACs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抗凝药物,且不会显著增加抗凝相关的出血风险。但对于85岁以上VTE患者采用达比加群治疗后,与年轻VTE患者相比其出血风险显著增加,目前对于老年VTE患者,采用阿哌沙班、利伐沙班治疗的长期疗效已获得肯定。因此本文特对NOACs在VTE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做了深入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症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骨科住院患者应用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循证护理方案的作用。方法 择60例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骨科住院的患者参与研究,将患者随机分成人数相同的研究组和参照组,针对研究组患者应用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循证护理,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同时对两组患者血栓风险评估及时率和准确率以及血栓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统计,并以此为判定标准,判定护理措施的有效性。结果 研究组血栓风险评估及时率和准确率更高,而参照组相对较低,两组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P<0.05)。在护理后患者血栓知识掌握情况方面,研究组掌握率对比参照组显高,具有明显化差异,检验后显示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骨科住院患者应用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循证护理方案的效果明显,有助于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可行性及安全性,建议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究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循证护理方案应用于骨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对此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收治的60例骨科住院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且在所有患者知情自愿的前提下,平均分为常规参照组和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循证护理方案观察组,每组30例。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后,就此方案对骨科住院患者的观察患者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做出研究。结果:对照组患者对于相关知识掌握合格率55.67%,观察组患者对于相关健康知识掌握合格率为89.77%,结论: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循证护理方案应用于骨科住院患者中具有一定积极意义,能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患者健康,有利于患者康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患者在住院期间对于相关病症的了解。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于产科手术后对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护理,以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8~2021年8月手术治疗的74例产科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37例),采用综合护理的为实验组(37例),对两组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有5例发生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占比13.51%,实验组没有发生,组间差异显著(x2=5.362,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腹部外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本院接受急诊腹部外科手术的4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与否分为病例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体质指数、吸烟史例数、合并高血压例数、合并冠心病例数、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麻醉方式、输血例数、再次手术例数、留置引流管例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糖尿病例数、手术时长、术后卧床时间、手术方式、手术部位、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循证护理开展骨科住院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进行研究录入600名收入的骨折患者,进行两组随机均分,本次研究选择随机对照实验,记录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组内各设置300名患者。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应用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研究完成后,护理人员发现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对比显著(P<0.05)。结论:骨折手术完成后患者的护理必然会对患者的康复产生影响,需要医护人员引起高度重视,针对患者的个体状况进行有效的护理,进而保障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后续的康复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在本院构建静脉血栓栓塞症专科防护防控管理体系,并形成一套系统的防控管理模式。方法:建立相应的静脉血栓栓塞症专业护理防控小组,之后对有关的护士展开分层培训,培训的内容有风险评估、预防措施等等,之外也应该使用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相关的监测指标来持续的改进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质量。结果:形成相应的静脉血栓栓塞症专科护理防控体系,之后根据该体系指导临床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工作后患者的预防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建立相应的护理防控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疾病认知率,也能从护理质量提升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科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循证护理模式在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管理方面的效果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骨科患者共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模式差异,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20例。对于参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服务,对于实验组患者,提供循证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生活质量、凝血功能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经过本次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科患者临床治疗中,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比较高,对此,应当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方案,降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