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胶质母细胞瘤超声造影声像图特性与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1,IDH1)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北京天坛医院30例神经外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术中肿瘤超声造影资料,观察其声像图特征(肿瘤是否累及胼胝体结构,超声造影增强后肿瘤边界清晰程度以及肿瘤超声造影强化后有无坏死区域)。测量肿瘤无强化区域面积与肿瘤强化区域边缘面积(即肿瘤坏死区域/整体肿瘤区域,tumor necrosis area/whole body area,N/W area)之间的比值,分析与IDH1基因表达水平(弱阳性、中等阳性、强阳性)的相关性。结果超声造影后IDH1阳性与阴性组间肿瘤边界清晰程度、超声造影后肿瘤坏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DH1表达水平与超声造影增强模式N/W area指标间呈负相关(r=-0.756,P<0.05),提示IDH1基因表达水平与肿瘤坏死区域呈负相关。结论超声造影可以准确区分胶质母细胞瘤活跃增殖区域及出血坏死区。通过超声造影准确识别肿瘤坏死区域范围有助于预测IDH1基因表达及基因表达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金银花活性成分异绿原酸及联合伏立康唑+头孢他啶对早期铜绿假单胞菌-烟曲霉菌混合生物被膜的体外协同抑菌作用。方法体外构建早期24 h静止铜绿假单胞菌-烟曲霉混合生物被膜模型并建立不同浓度(250、500、1 000 μg/ml)的异绿原酸组及联合抗生素组(1 μg/ml伏立康唑+16 μg/ml头孢他啶)分别作用24 h,扫描电镜(SEM)观察生物被膜形态学改变;结晶紫染色法定量生物被膜;XTT减低法测混合生物被膜内烟曲霉及铜绿假单胞菌的总代谢活性。结果电镜观察证实异绿原酸可破坏早期混合生物被膜结构使胞外基质减少;且异绿原酸联合抗生素组较单纯抗生素联合组对混合菌体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使载体上生物被膜的量明显降低。结晶紫染色法提示:250、500、1 000 μg/ml异绿原酸组总被膜定量与250、500、1 000 μg/ml异绿原酸联合伏立康唑+头孢他啶组、伏立康唑+头孢他啶组、空白对照组及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XTT比色法提示:对于早期混合生物被膜,异绿原酸联合抗生素组与空白组、异绿原酸组相比,联合用药组的代谢活性明显减低(抑制率达50%)。结论异绿原酸在体外不能杀死铜绿假单胞菌-烟曲霉混合生物被膜内菌体,但对早期铜绿假单胞菌-烟曲霉混合生物被膜具有破坏作用,使得异绿原酸联合伏立康唑+头孢他啶对早期混合生物被膜的破坏作用明显强于伏立康唑联合头孢他啶组,且均呈浓度依赖性。
简介:摘要目的对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类溶液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方法运用新型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对注射用的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物质在不同类型溶剂当中的实际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物质在含有葡萄糖的溶液中稳定性偏弱,并且该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实际含量下降的速度和溶液当中具有的葡萄糖含量数值成正比例关系,并且在详细详的数据对比当中,阿莫西林钠实际含量的下降速度会明显的比克拉维酸钾实际含量的下降速度。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在氯化钠当中表现出来了较为良好的稳定性,在氯化钠物质环境中,阿莫西林钠以及克拉维酸的实际含量下降幅度均在百分之十以内。结论注射用的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在存在葡萄糖的溶液中表现出了较弱的稳定性,而在存在氯化钠的溶液中表现出了较强的稳定性,为了保证该药物的有效性,应能将药物的使用时间控制在三个小时以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难治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53例难治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6例)和观察组(7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静脉滴注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序贯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情况(住院治疗时间、治疗费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炎症因子水平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4(IL-4),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7 d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hs-CRP、PCT、IL-4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皮疹、呕吐、腹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静脉滴注与序贯疗法对难治性支气管炎疗效相近,但序贯疗法可显著减少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及治疗费用,且对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效果更显著,且能在一定程度减少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良反应的对比。方法选取我院10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收治时间均集中在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期间,并对此次研究所有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比各项临床资料无差异(P>0.05),但对比过敏反应发生率、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泌尿系统不良发生率、全身反应发生率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用药安全性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缓释片含量测定及释放度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ODS2C185μm,4.6mm×200mm色谱柱测定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缓释片含量;采用硫酸盐缓冲液(将7.8g磷酸二氢钠加入900ml水中溶解,用磷酸或氢氧化钠溶液10mol/L将pH值调节至4.4,再加水稀释至1000ml)-甲醇(9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0nm;以1000ml水为释放介质,桨法,转速75r/min,测定释放度,采用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测定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的释放量。结果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的浓度分别在0.1995mg/ml~1.5042mg/ml(r=0.9993)与0.01243mg/ml~0.9325mg/ml(r=0.9997)范围内与峰面积呈密切线性相关,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与99.6%。结论本次研究选择的方法准确性高,操作简便,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缓释片的含量测定及释放度测定十分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间,诊断为小儿肺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共68例,分成各34例的对照、观察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增加炎琥宁治疗,观察组增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联合炎琥宁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并评估两组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肺炎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73.53%),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76%)略高于对照组(5.88%),但是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儿肺炎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联合炎琥宁方案治疗,临床疗效安全可靠,值得借鉴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寻常性痤疮治疗之中应用中药消痤汤内服联合0.025%维A酸外用的效果和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2月--2021年12月,回顾性分析选取在我院接受收治的40例寻常性痤疮患者,按照抽签的方式均分为研究组(中药消痤汤内服联合0.025%维A酸外用)和对照组(琥乙红霉素片和0.025%维A酸外用),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率较对照组优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寻常性痤疮治疗之中应用中药消痤汤内服联合0.025%维A酸外用的临床疗效理想,不良反应率较低,治疗安全性得到保证,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以多发性跖疣患者为对象展开研究,意在探讨氟尿嘧啶注射液联合维A酸封包在该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50例多发性跖疣患者为对象,时间为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以抽签所得结果将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25例进行维A酸封包治疗,观察组25例进行维A酸封包联合氟尿嘧啶注射液皮损内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皮损情况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多发性跖疣患者进行维A酸封包联合氟尿嘧啶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皮损情况,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生长了一种新配比的铒掺杂铌铟酸铅-铌镁酸铅-钛酸铅单晶(25PIN-44PMN-31PT-0.02Er2O3),并对晶体做了完整的冷加工和极化,得到了沿〈001〉方向极化的晶体样品.在室温下利用椭圆偏振仪测量了晶体的折射率谱,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晶体的赛尔迈耶尔方程各参数.其中Eo=5.471eV;Ed=22.56eV;k=227nm;So=0.8002×10^14m-2.利用紫外-可见-红外分光光度计获得了晶体透射率谱,晶体紫外吸收边为400nm.同时通过计算得到了样品的禁带宽度为2.94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