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神经胶质成熟因子(glia maturation factor,GMF)β主要表达于神经胶质细胞和某些神经元亚群,调控胶质细胞分化并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和再生,因此,最初被认为是一种优势表达于脑的神经生长/分化因子。近年发现,该蛋白也表达于神经系统外的组织,参与调节细胞骨架重组、免疫和氧化应激反应,与某些炎性疾病和肿瘤相关。目前认为GMF-β是一种适应性调节蛋白,其最终功能效应受组织微环境的影响。该文就GMF-β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证明了在场强为零势不为零的复连通区域,规范势沿粒子运动闭合路径的不可积积分是Berry几何相位。说明了由规范势构成的不可积相位因子中一部分是几何Berry相因子,并以电磁场为例说明规范场和相位因子的关系。因此不可积Berry相因子最完整地描述了与规范场有关的物理现象
简介:摘要: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为探究拉萨市本地气候变化对植被覆盖度的关系,并找出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本文从国家气象局收集了2000年到2020年的拉萨市气候日数据(包括降水、气温、光照强度)为基础,利用美国地球观测系统计划中的EOS所携带的MODIS[1]传感器观测的250米的地面分辨率得到2000年到2020年的植被覆盖度,之后进行偏相关性分析得出气候单因子影响,在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2]得出各因素对降水的预测模型,本文以拉萨市为例。
简介:长时程增强(LTP)是学习和记忆过程的分子水平现象.参与LTP机制的因素很多,最近研究发现神经趋向因子,特别是其中的脑衍生的神经趋向因子(BDNF)对LTP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而且对短时程及长时程突触可塑性均有影响.已经明确的神经趋向因子的功能包括调节神经分化,神经元轴突和树突的生长和修复,以及突触形成.本文综述了BDNF与LTP相关性的实验性根据.总结了BDNF通过突触前以及突触后机制影响LTP的引发和后期维持.BDNF的直接作用机制是作用于突触前后膜上的受体,导致突触前递质小泡增多从而增加递质释放.在突触后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从而打开电压依赖性钙通道、钙离子浓度增高,最终导致AMPA受体数目增多,功能强化,产生LTP.
简介:目的通过因子分析来观察影响银屑病复发各种因素的公因子.方法对161例初次复发的银屑病患者,调查了可能影响银屑病复发的13项因素,对13项影响因素进行了初始因子分析和方差最大旋转.结果13项影响因素间存在7个主要公因子,其中在第1公因子上载荷较大的有吸烟指数和饮酒;第2公因子上载荷较大的有高温、化学污染、粉尘和噪声;第3公因子上载荷较大的有环境潮湿;第4公因子上载荷较大的有初次复发年龄和慢性呼吸道炎症;第5公因子上载荷较大的有洗澡间隔天数;第6公因子上载荷较大的有家族患病史;第7公因子上载荷较大的有患者精神状况.结论银屑病的复发主要与不良的生活嗜好、不良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不良的卫生习惯、家族遗传史和精神状况具有较大关系.
简介:心理社会因素对于颞下颌紊乱病病人的康复迟延常被认为是重要的。本研究中,94位患有慢性颞下颌紊乱病的病人在进入多学科治疗方案前,进行了IMPATH:TMJ*的研究,以确定那种因素最能预测治疗结果。治疗结果以治疗前后颅下颌指数(CMI*)和症状严重指数(SSI*)明显降低来判定。随机将一半病人(n=47)的治疗结果返回到IMPATH:TMJ指标中,分离最能反映预测治疗结果的心理社会和人口统计学的指标。再对通过这些人(标准组)鉴定的指标进行显著性分析,以检测其效率。剩余的47人(交叉验证组)进行以上指标的交差证实检验。在标准组,低自我尊重,焦虑感,精神低落及睡眠活动被证实是对治疗结果预测最有用的指标,而每一项都与抑郁有关。对以上4项指标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对治疗的反应有49%的差异,差异非常显著(p<0.0001),47例中,41例(87%)预测治疗结果正确。将以上4项指标用于预测交叉验证组的47例病人,预测效果仍然有统计学意义(p<0.01)。47例病人有37例(79%)用这些标准正确预测了治疗结果,对治疗反应的差异为28%。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前的心理社会信息对慢性颞下颌紊乱病治疗结果的预测是非常重要的;抑郁症状介导了慢性疼痛病人对治疗的反应。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主要分析了随机折现因子模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根据随机折现因子方法的基本理论,推导出传统的CAPM模型。初步分析了随机折现因子与风险溢价的关系、波动率边界、因子结构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