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溶酶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黏度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20年6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70例轻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口服加上与治疗组等量的0.9%氯化钠静脉滴注,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纤溶酶静脉滴注。两组均给予管理血糖、血压、稳定斑块及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均治疗10 d。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血液黏度检测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与基线值相比,对照组治疗后血液黏度示所有剪切速率较治疗前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所有剪切速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较对照组血液黏度作用效果显著(P<0.05)。治疗组对神经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4.3%(12/35)比25.7%(9/35)、88.6%(31/35)比71.4%(25/35)]。结论纤溶酶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其血液黏度,并改善其临床症状。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病患者分娩前后外周血中几种纤溶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水平及意义。方法检测60例妊娠高血压病患者(为妊娠高血压病组,又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12例,子痫前期轻度组18例,子痫前期重度组30例)及35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正常妊娠组)分娩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1(PAI-1)活性,α2抗纤溶酶(α2-AP)及D-二聚体水平,并以35例正常非孕妇女(正常非孕组)作对照。结果与正常非孕组比较,正常妊娠组与妊娠高血压病组血浆t-PA活性显著下降(P〈0.01),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非孕组、正常妊娠组及妊娠高血压病组各组间血浆PAI-1活性、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并呈逐渐升高趋势,妊娠高血压病组血浆α2-A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正常妊娠组与正常非孕组(P〈0.01),而两对照组之间α2-A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纤溶系统功能减低,纤溶活性受抑制,检测血浆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有助于早发现其血栓前状态,预防血栓检塞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目的探讨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剂水平(TAFI)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ofScience、CochraneLibrary、CNKI、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电子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8年6月,纳入TAFI水平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与健康者相比,TAFI抗原水平的WMD=20.48(95%CI:5.48~55.43,P=0.017);TAFI活性水平的WMD=11.94(95%CI:9.09~14.78,P<0.001);TAFI酶原水平的WMD=-4.47(95%CI:-6.56~-2.38,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TAFI抗原及活性水平高于健康者,而酶原水平低于健康者。结论高浓度TAFI抗原及活性水平、低浓度的酶原水平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型主动脉夹层(AD)患者升主动脉置换+全弓置换+象鼻子支架术治疗后早中期凝血/纤溶变化情况。方法依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外科收治的A型AD患者为研究对象。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确诊为AD患者,按照发病的持续时间分为急性AD组(病程<2周)和慢性AD组(病程≥2周),两组患者均行升主动脉置换+全弓置换+象鼻子支架术治疗。两组患者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及纤溶指标[D-二聚体(D-dimer)、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结果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结果显示,急性AD组和慢性AD组患者术后12个月血浆PT、APTT、Fib、BMP、D-dimer以及PAI与术前比较降低(P<0.05),t-PA与术前比较升高(P<0.05)。两组术后有效率、住院死亡率、住院时间、住院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早中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主动脉置换+全弓置换+象鼻子支架术治疗急、慢性A型AD患者效果均较好,可显著改善术后早中期凝血/纤溶指标的表达。
简介:目的:探讨电针百会、水沟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理。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及D-二聚体含量,用凝固法测定Fib含量。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浆t—PA、PAI—1含量及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电针组大鼠血浆t—PA、PAI-1含量及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电针百会、水沟具有调节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平衡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溶酶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黏度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20年6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70例轻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口服加上与治疗组等量的0.9%氯化钠静脉滴注,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纤溶酶静脉滴注。两组均给予管理血糖、血压、稳定斑块及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均治疗10 d。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血液黏度检测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与基线值相比,对照组治疗后血液黏度示所有剪切速率较治疗前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所有剪切速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较对照组血液黏度作用效果显著(P<0.05)。治疗组对神经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4.3%(12/35)比25.7%(9/35)、88.6%(31/35)比71.4%(25/35)]。结论纤溶酶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其血液黏度,并改善其临床症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及心肌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98例行腹部手术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和单纯全身麻醉麻醉方法,观察两组凝血纤溶功能指标变化和心肌功能指标变化。结果凝血纤容指标比较中观察组术后6hPPT比麻醉前升高(P<0.05),术后6hTT、术后12hFIB均低于对照组(P<0.05),心肌功能指标比较中观察组术后6h、12hCK-MB、cTn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心脏不良反应12例(24.5%)低于对照组23例(46.9%)。结论硬脑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老年腹部手术相对于仅使用全身麻醉的麻醉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对患者造成凝血纤容紊乱程度,同时可减少心肌功能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样本为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录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等分为37例对照组、37例实验组,分别开展常规溶栓治疗、常规溶栓治疗+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溶栓再通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易出现并发症,组间差异显示为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老年高血患者血压晨峰现象异常与年龄,动脉缓冲功能的临床研究。方法根据年龄将123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63人和对照组(<60岁)60人,所有受试者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晨峰变异>35mmHg定义为晨峰异常,余晨峰正常。并对对两组中有晨峰现象异常的患者行血管超声检查测得动脉横断面的顺应性(CSC)、动脉可扩张系数(VD)和内皮依赖血管扩张功能(FMD)。结果老年组血压晨峰现象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老年组中晨峰现象异常患者的CSC,VD,FMD三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中晨峰现象异常患者的对应指标(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是血压晨峰现象异常的高发人群,相对于低年龄段患者,其血压晨峰现象异常更容易对靶器官造成伤害。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血生化检验过程当中血清胆固醇出现异常的原因。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 2014年 3月— 2016年 3月 110例在该院接受血液生化检验出现血清胆固醇异常的 110例患者,对患者血清胆固醇出现异常情况与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提出相应处理建议。结果 此次实验 110例胆固醇出现异常患者中,有 10例胆固醇是偏低的, 100例是胆固醇上升的。结论 在生化检验过程中胆固醇上升出现几率较大,主要包含用药引起、有糖尿病、肝脏病变、慢性肾功能发生障碍等,因而在临床治疗方面需要给患者更多关心,对患者饮食进行合理控制,防止胆固醇再度升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生化检验时血清胆固醇异常原因。方法选取我院血生化检验时血清胆固醇异常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异常表现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在40例血清胆固醇异常患者中,胆固醇偏低4例,占比10.0%;胆固醇偏高36例,占比90.0%;对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成患者血清胆固醇偏低的原发性原因为α脂蛋白血症,继发性原因为肝硬化和甲亢,二者均占比5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成患者血清胆固醇偏高的原发性原因共7例,占比19.4%,继发性原因共29例,占比80.6%,二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生化检验时血清胆固醇异常的主要表现为胆固醇偏高,分析其原因可起到预防与控制的作用。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一例罕见的Gitelman综合征合并范科尼综合征的病例。本例患者因低钾血症就诊我院,患者自幼身材矮小,存在多种电解质紊乱,包括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磷血症、低镁血症,血气分析示轻度代谢性酸中毒,检查示存在尿液酸化障碍、肾性失钾、肾性失磷、尿氨基酸阳性、血尿酸降低,符合范科尼综合征诊断。低钾血症病因似乎可诊断为范科尼综合征,但患者2年前外院血气分析示轻度代谢性碱中毒,最后SLC12A3基因检测显示存在致病性突变,确诊为Gitelman综合征,其范科尼综合征考虑为长期严重低钾血症所致低钾性肾病的表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检人群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高尿酸血症(HU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至6月8 465例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8~86(48±10)岁,其中男性5 380例,女性3 085例。根据尿酸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HUA组1 694例和正常对照组6 771例。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使用4种不同模型,分析Hhcy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HUA检出率的比值比(OR)及其95%CI。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未校正其他因素的情况下,Hhcy人群中HUA检出率的OR(95%CI)为3.272(2.839~3.771),P<0.001;校正年龄和性别后,Hhcy人群中HUA检出率的OR(95%CI)为2.111(1.811~2.461),P<0.001;校正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血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后,Hhcy人群中HUA检出率的OR(95%CI)为2.163(1.845~2.535),P<0.001;校正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血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饮酒频率、吸烟频率、锻炼频率和锻炼强度等因素后,Hhcy人群中HUA检出率的OR(95%CI)为2.209(1.845~2.646),P<0.001。结论Hhcy与HUA呈正相关,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能是高尿酸血症健康管理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