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并发症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在我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接受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中选择100例进行研究,采取随机数表法对患者平均分组,对两组患者行相同的常规护理,与此同时,联合给予观察组针对性的并发症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从中总结临床有效的防治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4.00%vs46.00%,P<0.05)、预后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98.00%vs80.00%,P<0.05)。结论针对性的并发症护理干预措施是降低接受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提升患者预后优良率的有效途径,推荐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临床效果。方法于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中抽取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研究组(经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内固定)与对照组(经掌侧入路解剖钢板内固定)进行研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尺偏角、腕关节术后恢复情况、患者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尺偏角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腕关节术后恢复优良率及治疗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取经掌侧入路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良好,患者恢复佳,高度满意,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肱骨干下1/3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经后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诊的肱骨干下1/3粉碎性骨折的患者60例。30例为双钢板组,接受经后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肱骨干下1/3粉碎性骨折,另30例为单钢板组,接受单钢板固定。观察病患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情况。结果单钢板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双钢板组为10%(P<0.05);单钢板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60%,双钢板组患者为90%(P<0.05)。结论针对肱骨干下1/3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选择经后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周围软组织改变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71例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彩超检查,对其超声表现及周围软组织改变进行观察。结果71例患者血栓分型为中央型40例,周围型16例,混合型15例。血栓急性期可见静脉管径存在扩张现象,呈近似无回声或低回声;亚急性期、慢性期管腔无明显扩张,回声呈逐渐增强,管腔内可见密集实性低回声或高回声、混合回声填充,栓塞部位存在正常血管内径或血管内径有增宽现象,探头加压管腔不变瘪;CDFI可见管腔有细条状血流信号,主要位于其边缘或中央,局部可见断流或轨道样血流。不同血栓累及范围患者的患肢皮下组织增厚度及肌层增厚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及时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也能反应周围软组织改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顺式阿曲库铵和罗库溴铵在单侧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术中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单侧输尿管结石患者,在常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基础上,观察组复合顺式阿曲库铵,对照组复合罗库溴铵,观察对比两组应用效果及应用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麻醉至手术结束用时、术毕至患者离开手术室用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中,复合顺式阿曲库铵肌松药,有助于减少肌松效应时效,以利于缩短手术时间,从而有助于保障麻醉镇静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对CT测量在椎小关节头尾测趋向性变化框架下的退行性腰椎滑脱中的诊断价值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间收治的L4椎体滑脱患者30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中的DS组;并选取同期在我院开展治疗的没有滑脱的椎小关节退变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中的DG组,对两组患者都实施CT扫描,对两组患者的椎小关节头尾侧角实施测量。结果DS组患者各个节段头尾侧小关节角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与DG组的各个节段的小关节角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DS组滑脱节段与相邻节段头侧小关节相比都表现出矢状化的变化趋势。结论小关节头侧的矢状面趋向性变化及小关节尾侧冠状面趋向性是导致患者出现退行性腰椎滑脱最主要的病因学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重型颅脑外伤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对侧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特点及原因。方法2011年7月至2015年6月我科共收治重型颅脑外伤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对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病3例。回顾性分析总结同期46例重型颅脑外伤标准大骨减压术患者病例。结果重型颅脑外伤都经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后,早期并发硬膜下积液占17.5%,而3个月后都并发对侧慢性硬膜下血肿占37.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外伤开颅清除+去骨术后存在硬膜下积液患者,应考虑存在并发对侧硬膜下血肿可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结合人工植骨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骨科2011年1月-12月收治的老年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1例为治疗组,以我院2010年1月-12月收治的老年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术中检查没有大的骨缺损。治疗组给予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结合人工植骨,而对照组给予单独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结果2组患者愈合情况,治疗组疗效优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良、可、差的比例,2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结合人工植骨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创伤小,固定稳定,有效促进骨质疏松骨折断端的愈合,临床疗效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治疗的196例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国际随机字母表法将196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实验组给予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性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填充量、X线曝光次数和渗漏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骨水泥填充量、X线曝光次数和渗漏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效果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骨水泥填充量和X线照射次数,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单、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折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愈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与试验组患者术前、术后24h、术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与试验组患者的术后24h及术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术前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与试验组患者术前、术后24h、术后3个月的Cobb角变化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与试验组患者的术后24h及术后3个月的Cobb角均较术前小,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侧或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均可达到治疗目的,且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疗效无明显差异,同样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椎间孔镜神经根减压松解术及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38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实施椎间孔镜神经根减压松解术,乙组实施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对比临床效果。结果甲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乙组,手术时长显著长于乙组,住院时长显著短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存在显著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神经根减压松解术及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在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甲组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少于乙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