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心内科房颤患者在治疗中,实行抗凝治疗模式对其进行干预,对其影响作用进行分析讨论。方法:以抽样的方式在我院从2021年2月份至2022年2月份接诊的心内科房颤患者中抽取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数的方式分为两组,使用常规治疗模式的35例患者取名为参照组,实行抗凝治疗模式的35例患者取名为研讨组,对两组心内科房颤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不适症状发生情况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研讨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不适症状发生情况实行抗凝治疗模式后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两组之间的治疗效果差距较大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通过对心内科房颤患者在治疗中实行抗凝治疗模式对其进行干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不适症状发生情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值得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芹黄素的抗UUO大鼠肾脏纤维化作用及机制。方法:以SD大鼠45只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那普利组、20mg/kg芹黄素组、40mg/kg芹黄素组4组大鼠均于术前3d开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mg依那普利、20mg/kg芹黄素、40mg/kg芹黄素, 术后连续给药2周。观察各组肾组织形态学、肾皮质中Col I、Col Ⅲ、Fib蛋白表达差异。结果:UUO组大鼠肾脏Col I、Col Ⅲ、Fib蛋白蛋白表达最高,依那普利组、20mg/kg芹黄素组、40mg/kg芹黄素组的肾脏大鼠肾脏、Col I、Col Ⅲ、Fib蛋白表达水平依次下降(P<0.01)。结论;芹黄素具有抗UUO大鼠肾纤维化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通过抑制EMT的形成和ECM的沉积来实现。
简介:目的本次主要对小剂量多塞平片结合七叶神安滴丸治疗失眠伴焦虑的疗效进行研究,以期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照本次研究的要求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并已确诊的失眠伴焦虑患者5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参照组(常规治疗)与实验组(多塞平片结合七叶神安滴丸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睡眠状况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6%,差异有临床对比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睡眠质量接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后均有所改善,实验组改善的程度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失眠伴焦虑经小剂量多塞平片与七叶神安滴丸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有效安全,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阿戈美拉汀联合艾司唑仑治疗抑郁症合并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6例抑郁症合并失眠患者(2021年4月-2022年 4月)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8例服用阿戈美拉汀片治疗,试验组服用阿戈美拉汀片与艾司唑仑。比较临床疗效、焦虑及抑郁。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减少,试验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焦虑量表评分(HAMA)、抑郁量表评分(HAMD)减少,试验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阿戈美拉汀与艾司唑仑对抑郁症合并失眠患者进行治疗,临床疗效好。
简介:摘要:目的睡眠障碍会引起心血管疾病,而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失眠受焦虑、抑郁等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焦虑敏感性是焦虑影响失眠的重要桥梁,其与内感觉障碍也有重要联系。目前针对内感觉意识、焦虑敏感性与失眠症状关系的研究较少。了解更多有关失眠症状的影响因素可能会为这些领域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目的调查成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内感觉意识、焦虑敏感性与失眠症状之间的关系,分析失眠症状的预测因素,为实施失眠症状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 2019年 10—12月在某市一家三级甲等医院,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 170例成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内感觉意识问卷( IAQ)、焦虑敏感指数量表 -3( ASI-3)、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 ISI)进行调查。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 160份,有效回收率为 94.1%。 78.8%( 126/160)的参与者经历失眠,其中,轻度失眠者 63例( 50.0%),中度失眠者 53例( 42.1%),严重失眠者 10例( 7.9%)。 1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 IAQ评分为( 55.39±11.58)分, ASI-3评分为( 34.76±16.35)分, ISI评分为( 12.36±6.38)分。不同性别、疾病类型心血管疾病患者 IS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内感觉意识、焦虑敏感性与失眠症状两两呈线性正相关( r=0.406~0.554,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控制了性别、疾病类型,焦虑敏感性( b=0.216, P<0.001)与内感觉意识( b=0.224, P<0.001)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症状的影响因素,两者共同解释失眠症状总方差的 46.3%。结论 内感觉意识和焦虑敏感性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症状的重要预测指标。使用多模式的身心综合行为干预可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简介:目的:研究柠檬醛治疗胆石症、胆囊炎、胆管炎的新适应证。方法:行大鼠胆管插管手术,引流胆汁,测量胆汁流量和胆汁成分;用致石饲料致小鼠胆石形成模型,评价柠檬醛抑制胆石形成的作用;用人胆石体外试验柠檬醛的溶石作用;用常规的疼痛模型和炎症模型,观察柠檬醛的镇痛抗炎作用。结果:柠檬醛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反复给予柠檬醛仍有显著和持续促进大鼠胆汁分泌的作用,在利胆的同时降低胆汁中的总胆固醇、胆红素、黏液的含量;将柠檬醛予小鼠灌胃给药可抑制其胆囊结石的形成,体外实验可溶解人混合型胆石,并具有镇痛抗炎的作用。结论:柠檬醛具有强而持久的促进低含量胆固醇、胆红素和黏蛋白胆汁的分泌,以及抑制胆石的形成和溶解胆石的作用,因此柠檬醛可望成为治疗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的新药,而其镇痛抗炎、广谱抗菌的作用有助于消除胆道炎症和症状。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在冠心病治疗过程中应用阿托伐他汀所产生的抗炎效果。 方法: 选取 2019 年 2 月到 2020 年 2 月 间 在 我 院 收治的 冠心病患者 9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 45 例。 对照组单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 常规生化指 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的 IL-18 、 hs-CRP 、 TC 、 TG 、 LDL-C 显著下降,且 明显要低于对照组, 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 观察组的 HDL-C 显著上升,且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患者身体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血栓的形成是由血管组织损伤、血小板聚集、凝血酶活化所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血小板异常聚集是导致动脉血栓事件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始动因素和罪魁祸首,因而抗血小板治疗成为防治ACS的关键。作为对抗血小板靶位之一的二磷酸腺苷P2Y12受体阻断剂经历了三代药物的更替,替格瑞洛以其作用独特且可逆、起效快、活性强、不经肝酶CYP2C19代谢、所致出血等不良反应小,在多中心、大样本的PLATO研究中显示,治疗后获益明显优于氯吡格雷,ACS者不管接受何种治疗策略的替卡格雷均有广泛获益。成为ACS防治的新军,为临床抗血小板治疗提供更为宽阔的抉择。
简介: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治疗性给药对缩窄腹主动脉所致大鼠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Rg1(3.75,15mg/kg)组以及左旋精氨酸(L-arg)200mg/kg组。后4组用腹主动脉缩窄术(AAC)造模,手术3周后腹腔注射给药共4周。给药末监测大鼠血流动力学,称心脏质量以计算左室肥厚指标(即左室肥厚指数,LVHI=左室重,体重)和左室重,右室重(LVW/RVW),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法检测心房利钠因子(ANF)和钙调神经磷酸酶(CaN)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血压、左室内收缩压、左室舒张期末压、LVHI和LVW/RVW均显著升高,±dp/dtmax降低,ANF和CaNmRNA表达明显上调。Rg1和L-arg给药不影响血压及左室内收缩压,但显著降低左心室舒张期末压(LVEDP)而增加±dp/dtmax,并使LVHI和LVW/RVW减低,ANF和CaNmRNA表达下调。结论:Rg1具有抗压力超负荷所致左心室肥厚作用,并可能与其抑制CaN信息通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