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抑郁障碍患者例作为研究组,并选择我院健康职工100例组成观察组,对两组的认知功能状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采用MOCA量表和MMSE量表对两组进行测试,发现研究组的MOCA评分和MMSE评分均是低于对照组的(P<0.05);但观察组患者MOCA量表评分在26分以上,且不存在认知功能损害。结论抑郁患者会存在不同的认知功能损害,但出现的记忆力减退的情况,并不能说明抑郁患者是存在认知功能损害的,这可能是与轻度抑郁存在一定的关系。

  • 标签: 抑郁症 认知功能损害 MOCA量表
  • 简介:  随着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概念的推广和接受,VCI概念在认知障碍领域中的科学地位和意义愈显重要,它是对传统血管性痴呆(VaD)概念的根本突破.同时,因其含有预防理念,临床医生和制药企业更是趋之若骛.然而,VCI概念的笼统性和缺乏公认的具体可操作性诊断标准,常使临床医生感到难以适从和困惑,更难堪的是一些非学术动机不严谨的VCI治疗宣传'混淆视听',使人一头雾水.……

  • 标签: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治疗
  • 简介:摘要血管性认知损害(vascular congnitive impairment, VCI)是指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明显或不明显的脑血管病引起的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疾病,表现为慢性或隐袭起病并逐渐发展为痴呆。血清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升高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高Hcy血症与VCI存在联系,可能通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神经细胞毒性等机制参与认知损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分析Hcy参与VCI发生和发展的机制,有望为进一步深入研究VCI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 标签: 认知障碍 脑血管障碍 痴呆,血管性 高半胱氨酸 高同种半胱胺酸血症
  • 简介:摘要卒中后认知损害(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直接影响卒中患者的转归。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 EPVS)提示大脑清除机制障碍,可影响认知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存在EPVS会加重PSCI。文章对EPVS与PSCI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卒中 脑小血管疾病 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轻度认知损害(MCI)患者除了认知能力下降,还会出现运动障碍,包括步态和平衡障碍,评估方法主要包括单任务简单步行试验,双重任务步行试验和姿势平衡试验。运动表现的评估可以发现细微的MCI相关运动的缺陷,帮助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不同步行任务的敏感度不一样,双重任务条件下的步态评估可以提高MCI诊断的敏感性。静态平衡似乎也受到MCI的影响,但其重复性欠佳,临床价值仍需进一步考量。步态评估对MCI的早诊断和针对特定缺陷的干预具有重要的价值,目前尚需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

  • 标签: 轻度认知损害 步态特征 双重任务步行试验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血管性认知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是由脑血管病或血管危险因素引起的进展性认知功能缺损,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认知损害类型。VCI可由多种信号通路和代谢途径引起,其核心是脑血管病变对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脑血管内皮细胞共同构成的神经血管单元造成破坏。文章对目前已知的VCI机制进行归纳和讨论,以期加深对VCI分子病理学过程的了解,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思路。

  • 标签: 认知障碍 脑血管障碍 痴呆,血管性 血脑屏障 氧化应激 炎症
  • 简介:摘要混合性认知损害的概念是在混合性痴呆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内涵较后者更广泛,强调认知功能损害还未发展到痴呆的临床早期阶段。近年来,痴呆的研究重心前移至“痴呆前阶段”,且更加关注血管因素在认知损害中的作用。血管危险因素和脑血管病具有一定的可干预性,因此,重视对混合性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早期识别,加强对血管性因素在认知功能损害中的研究与干预,对于痴呆的有效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混合性认知损害 血管危险因素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痴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首发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DAS、WCST、Stroop测试,另外选择5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DAS评分、Stroop总时间、Stroop错误数、WCST总应答数、WCST完成分类数、WCST错误应答数、WCST持续错误数、WCST非持续错误数等指标均明显差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发抑郁症患者存在情感障碍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抗抑郁治疗后认知功能仍难以完全恢复。

  • 标签: 首发抑郁症 认知功能损伤 特点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的概念是由Schdev提出的,其定义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程度严重到可以诊断的水平,包括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到血管性痴呆(VaD)的一系列疾病类型.在过去20年VaD的诊断标准不断发展,但准确的定义仍存在争议.以往根据Alzheimer病(AD)引申的VaD早期诊断标准着重于记忆的缺陷,而非与VaD密切相关的执行功能和信息处理的障碍.……

  • 标签: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亚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严重性精神疾病,其临床表现通常表现为阳性症状(如幻觉、行为障碍、思维障碍等)、阴性症状(如情绪低下、意志力不足、情感反应不协调等)、认知障碍(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缺乏、无自知力等)、情绪症状(抑郁、焦虑、躁狂等)。本文对近年来有关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重复经颅磁刺激
  • 简介: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的认知功能,探讨PD患者认知损害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方法分别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Hoehn—Yahr(H—Y)分期、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评价患者认知功能、PD疾病严重度以及情绪状态。结果60例PD患者中28例有认知损害.发生率为46.67%(28/60),其中H—Y分期1~2期发生率为40%(8/20);2.5—3期发生率为40%(8/20);≥4期发生率为60%(12/20)。三组间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X^2=2.14,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认知损害与年龄、性别、UPDRSⅢ评分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β分别=0.11、1.64、0.07,P均〈0.05),与病程、H—Y分期、文化程度、HAMD评分无关。结论认知损害在PD的不同阶段均可发生。年龄、性别、运动障碍严重程度为其相关因素。

  • 标签: 帕金森病 认知损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 CAS)与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密切相关,可导致持续性或进展性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障碍。血管性认知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被认为是一种可干预疾病。研究显示,CAS是VCI的主要病因之一,进一步研究两者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防治VCI。

  • 标签: 颈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狭窄 认知障碍 脑血管障碍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以运动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近年来,ALS患者的认知损害受到广泛关注,ALS-额颞叶痴呆谱系疾病的概念得到公认。随着神经心理学、影像学、神经生理学、病理学与遗传学等研究方法的发展,ALS患者认知损害在诊断以及病理生理机制方面都取得重要进展。文中对ALS患者认知损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肌萎缩侧索硬化 认知障碍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神经心理学评估方法评估急性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住院的急性期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患者30例、双相情感障碍Ⅱ型患者30例及正常人群30例进行研究,分别采用数字符号、连线测验A(TMT-A)时间、连线测验B(TMT-B)时间、数字广度(顺背、倒背、总分)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定接受测试者,比较各组的注意力、记忆功能和执行功能。结果双相Ⅰ型患者和双相Ⅱ型患者的数字广度(倒)、数字广度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Ⅰ型患者的数字广度(倒)、数字广度总分显著低于双相Ⅱ型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Ⅰ型和双相Ⅱ型组患者WSCT的非持续性错误数、错误应答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Ⅰ型患者WSCT的非持续性错误数、错误应答数稍高于显著高于双相Ⅱ型组患者。结论急性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双相Ⅰ型组患者执行力损害较明显,双相Ⅱ型组患者注意力较双相Ⅰ型组损害明显。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急性期 认知损害 双相Ⅰ型 双相Ⅱ型
  • 简介:根据2015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报告,全球约每3s就有1例新发痴呆患者,目前老年痴呆有4600万人,预计2050年全球老年痴呆的人数将增加至1.315亿。2015年世界卒中日宣言也发生了巨变,"从关注脑卒中残疾转变到关注脑卒中后认知"。因此,痴呆是当今和未来人类所面临的最大的全球公共健康和社会保健挑战之一[1]。作为痴呆分类中的第二大原因,血管性认知损害1995年最早提出。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血管性 认知障碍 日常生活活动 诊断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