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和各类手机app的开发和更新,手机对于大学生来说,不仅是通讯工具,更是具备社交娱乐、游戏、辅助学习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必需品。手机功能的延展,APP的多样化,使得许多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出现了严重的手机依赖现象,校道上、宿舍里、餐桌上、图书馆,甚至课堂上,随处可见学生拿着手机,盯着屏幕,心无旁骛一刷手机就是2、3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长时间使用手机对他们的大学生活、学习、社交、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就业等都带来了较大影响。本文着重分析高职大学生手机APP使用类型及时长,分析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并试图提出建议和对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认知融合和网络交往在人际困扰与手机成瘾倾向关系中的多重中介作用,论证接纳承诺疗法在手机成瘾倾向大学生干预中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大学生网络交往问卷、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认知融合问卷对某医学院70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使用AMOS 21.0建构结构方程模型,采用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显著性检验。结果(1)手机成瘾倾向检出率为13.56%。(2)手机成瘾倾向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各因子得分[交谈(3.49±1.85)分、交际与交友(4.53±1.83)分、异性交往(2.70±1.55)分、待人接物2.02(1.00,3.00)分]、认知融合得分[(40.60±7.55)分]与非手机成瘾大学生[交谈(2.51±1.64)分、交际与交友(3.21±1.72)分、异性交往(2.01±1.60)分、待人接物1.46(0.00,2.00)分、认知融合(33.91±7.95)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Z=2.752~5.385,均P<0.05];网络交往问卷中除信息沟通因子外的其他因子得分[消极结果(28.60±6.77)分、社会知觉(32.36±6.68)分、自我暴露和情感体验(23.36±6.61)分、交往认知(28.19±6.85)分、休闲娱乐(6.74±1.81)分]与非手机成瘾倾向[消极结果(23.31±7.03)分、社会知觉(29.17±7.82)分、自我暴露和情感体验(18.18±6.30)分、交往认知(22.75±6.76)分、休闲娱乐(6.00±1.67)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47~5.195,均P<0.05)。(3)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手机成瘾倾向、认知融合、大学生网络交往得分呈两两正相关(r=0.226~0.423,P<0.01)。(4)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显示人际交往困扰到手机成瘾倾向的直接效应为0.20,人际交往困扰通过认知融合和网络交往影响手机成瘾倾向的总间接效应为0.18,人际交往困扰不仅通过认知融合和网络交往这两条并行途径间接影响大学生的手机成瘾倾向,而且还通过认知融合—网络交往的链式中介作用对手机成瘾倾向产生间接影响,其Bootstrap输出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0.04~0.19)、(0.02~0.14)和(0.01~0.05),认知融合、网络交往及二者的链式中介作用占分别占总间接效应的50.0%、33.3%、16.7%。结论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通过认知融合和网络交往的多重中介作用影响手机成瘾倾向,认知融合在手机成瘾倾向大学生认知行为干预中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为明确手机成瘾对其拖延行为的作用机制,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重点考察了注意控制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意志控制的调节作用。以121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对其手机成瘾、注意控制、意志控制及拖延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控制性别、年龄、年级后,手机成瘾对拖延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注意控制能够在手机成瘾与拖延行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手机成瘾对拖延行为的直接预测作用及注意控制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均会受到意志控制的调节。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从注意控制理论及自我调节失败理论的视角理解手机成瘾与拖延行为的关系,而且对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为其心理社会适应服务具有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