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对肝星状细胞-T6合成分泌纤维连接蛋白的调节作用及抗IGFBP7抗体诱导肝星状细胞-T6凋亡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活化的肝星状细胞-T6分为5组:(1)空白对照组;(2)IGFBP720μg/L组;(3)抗IGFBP7抗体0.25mg/L组;(4)抗IGFBP7抗体0.50mg/L组;(5)抗IGFBP7抗体1.00mg/L组。采用Westernblot及ELISA法检测肝星状细胞-T6经IGFBP7作用24h后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及合成分泌量的变化;MTT比色法检测抗IGFBP7抗体对肝星状细胞-T6作用14h后增殖抑制的影响,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抗IGFBP7抗体对肝星状细胞-T6凋亡发生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重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肝星状细胞-T6经IGFBP7作用后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及合成分泌量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t=22.06,7.43,P〈0.05)。抗IGFBP7抗体对肝星状细胞-T6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F=14.70,P〈0.05)。抗IGFBP7抗体能够上调肝星状细胞-T6的凋亡率(F=63.79,P〈0.05)。结论IGFBP7能够使细胞外基质的重要组成成分纤维连接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增加,抗IGFBP7抗体可以抑制肝星状细胞-T6的增殖并诱导其发生凋亡。
简介:目的骨肉瘤是一类发生于骨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当前其发病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且受多种因素影响。环状RNA(circRNA)已被证实在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可以通过分子海绵机制吸附miRNA进而调控关键基因表达。本研究拟通过查找骨肉瘤circRNA表达谱芯片,并分析差异表达circRNA及其潜在调控机制,预测其在骨肉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GEO数据库查找circRNA芯片表达谱,通过GEO2R对芯片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对筛选出的上调和下调表达最明显的circRNA各5个做内源竞争性RNA调控网络图,预测出潜在靶mRNA,并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分析了这些靶mRNA的功能富集情况。结果在骨肉瘤circRNA表达谱芯片(GSE96964)结果中,有110个明显差异表达的circRNA,包括8个明显上调和102个明显下调的circRNA,通过位点预测网站,在5个上调最明显的circRNA下游预测出127个mRNA,5个下调最明显circRNA下游预测出158个mRNA。OMICSbean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基因所富集的通路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结论本研究筛选出的110个明显差异表达circRNA不仅可以作为骨肉瘤诊断与治疗的分子标志物,而且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潜在的调控作用。
简介:患者女性,40岁,已婚。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量较前增多两倍,伴小腹持续胀痛而就诊。妇检:宫颈口暗红色赘生物3cm×3cm,无触血,举摆痛,子宫增大如3+月孕,扪及后壁一质硬包块,活动度差,无压痛。CA12561.9IU/ml。行腔内及腹部联合彩超检查,见:子宫前后径7.8cm,整个宫腔及宫颈管内均充满不均质稍弱回声占位,范围约11.6cm×5.2cm×7.0cm,与肌层分界欠清,占位周边及内部均探及较丰富树枝状血流信号(RI0.67);宫颈、宫体实质回声不均,肌层菲薄,后壁厚0.9cm,宫底厚1.8cm;子宫后方不规则实性弱回声团约9.2cm×3.6cm×10.5cm,未见明显包膜,血流信号点状,RI0.48;盆腔积液3.4cm×4.2cm×3.8cm,透声差。超声诊断:(1)子宫测值大,宫腔及宫颈管内实性占位(疑恶性占位);(2)盆腔内实性弱回声占位;(3)盆腔积液。以“子宫包块,中度贫血”收入院手术,术中冰冻切片提示“子宫间叶性肉瘤”,行“腹式子宫全切+左附件切除+阴道后壁肿瘤切除”,术后病理诊断:肌壁间多发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简介:【摘要】:粘液水肿性苔藓是因皮肤中纤维母细胞增生和酸性粘多糖过度沉积而引起皮肤苔藓样丘疹为特征的皮肤病。原因不明,皮损是异常球蛋白沉积的结果。该病是临床以局限性或全身性苔藓样丘疹及硬皮病样改变,病理以皮肤中纤维母细胞增殖、酸性粘多糖过度沉积为特征的代谢障碍疾病[1]。本案运用青鹏软膏联合游走罐治疗一例粘液水肿性苔藓患者,该患者全身皮肤硬化、表皮干燥、皮色暗淡、部分皮肤有少量鳞屑、皲裂,部分皮肤皮纹消失,口周可见放射状皮纹、手指呈腊肠状,面部呈面具状,眉毛脱落,眉周、双耳可见散在增生性皮色丘疹及斑块,张口、伸舌等功能受限,部分关节活动受限,自诉周身皮损瘙痒、疼痛,夜间加剧,诊断为粘液水肿性苔藓,予以青鹏软膏联合药物罐连续治疗20次,皮肤瘙痒、疼痛及硬化症状明显缓解,疗效显著随访未出现病情反复情况,本案例中青鹏软膏联合药物罐优于传统治疗,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粘液水肿性苔藓提供新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 对心脏粘液瘤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本院在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38例疑似心脏粘液瘤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记录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并对比和病理检查瘤体征象结果。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9.47%,灵敏度为93.55%,特异度为71.4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瘤体征象在瘤体表面、瘤体形态和瘤蒂特征等方面,相较于病理诊断,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针对为心脏粘液瘤患者价值较高,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值得信任,且征象结果相对清晰,可为后续临床诊断带来较大参考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对心脏粘液瘤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本院在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38例疑似心脏粘液瘤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记录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并对比和病理检查瘤体征象结果。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9.47%,灵敏度为93.55%,特异度为71.4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瘤体征象在瘤体表面、瘤体形态和瘤蒂特征等方面,相较于病理诊断,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针对为心脏粘液瘤患者价值较高,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值得信任,且征象结果相对清晰,可为后续临床诊断带来较大参考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骨肉瘤患者行动脉介入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早期骨肉瘤患者行动脉栓塞化疗及手术治疗,36例(94.7%)患者行保肢手术;同时治疗前后分别行碱性磷酸酶测定。结果手术后所有患者碱性磷酸酶水平[平均(191.7±107.0)U/L)]较介入治疗前[平均(1129.1±572.3)U/L)]明显降低(t=10.290,P〈0.01)。随访12~6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79%、50%;肿瘤复发及转移率为24%。结论对早期骨肉瘤患者行动脉栓塞联合化疗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率,减轻复发和转移,保留患肢;碘油作为栓塞材料效果最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