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4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分子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4例患者,男女各7例,年龄52~88岁,平均年龄69岁。肿瘤肉眼观呈息肉样或溃疡型改变。镜下肿瘤细胞排列方式多样,大多呈巢状排列,部分围绕血管呈假菊形团样排列,梭形细胞呈条束状及鱼骨状排列;肿瘤细胞形态丰富,细胞呈上皮样、梭形及气球样改变,部分区域失黏附,胞质嗜双染或嗜酸性,核分裂象多见,细胞异型性显著,染色质粗糙,核仁明显,部分肿瘤细胞中可见黑色素沉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4例HMB45、S-100蛋白、SOX10及Melan A均为阳性。分子检测14例患者中有1例发现C-KIT基因第11号外显子存在c.1659_1660insA移码突变,14例患者均未发现BRAF及NRAS突变。14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0~95个月,10例存活,1例复发及3例发生转移的患者死亡。结论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因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容易漏诊,确诊依赖HE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本组中1例患者发现C-KIT基因第11号外显子存在c.1659_1660insA移码突变,可能会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管减压在预防直肠肿瘤保肛手术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普通外科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符合入组条件的450例直肠肿瘤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预置肛管组224例,未置肛管组22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结果预置肛管组术后吻合口漏1例,发生率0.45%;未置肛管组术后吻合口漏7例,发生率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肛管减压能有效预防直肠肿瘤保肛手术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

  • 标签: 直肠肿瘤 肛管减压 吻合口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会阴高频超声联合三维肛管直肠超声诊断肛肠疾病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12月-2017年7月收治的54例肛肠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术后病理检查,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均匀分为对照组(27例)、观察组(27例)两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患者经会阴高频超声诊断、经会阴高频联合三维肛管直肠超声诊断,观察患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直肠癌、肛瘘、肛周脓肿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高频联合三维肛管直肠超声诊断用于肛肠疾病诊断,诊断符合率较高。

  • 标签: 经会阴高频超声诊断 三维肛管直肠超声诊断 肛肠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直肠癌术后留置肛管患者舒适度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及改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数字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相结合自行编制的《留置肛管患者舒适度调查问卷》,对2019年1—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肛肠外科64例留置肛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留置肛管患者的不适主要为坐位困难和上下床困难,其中43例占67.19%的患者中重度坐位困难,30例占46.88%的患者中重度上下床困难。肛管外露长度是患者不适的影响因素(F值为22.018、18.213,P<0.01)。结论直肠癌留置肛管患者存在较严重的坐位困难和上下床困难,应针对影响因素给予相应措施,使用有效的干预方法改善患者的舒适度。

  • 标签: 留置肛管 舒适度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治疗方案进行探讨。方法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诊治的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50例作为研究样本,收集患者病理治疗和治疗方案与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本组50例AMM患者,男17例,女33例;平均年龄(51.4±0.3)岁;行Miles手术治疗者30例(60.00%)、行局部切除术者共计13例(26.00%)、单纯化疗者共计3例(6.00%)、单纯放疗患者2例(4.00%)、接受放疗+化疗患者2例(4.00%);Miles手术治疗者中位生存期较长为21.06个月,其次是行局部切除术者18.62个月,非手术治疗者的中位生存期最短。结论针对AMM患者行Miles手术治疗或局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相对较优,而患者是否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将对患者预后效果产生影响,在此类患者治疗中应该注重合理选择手术方案根治并联合腹股沟处淋巴结清扫。

  • 标签: 直肠肿瘤 黑色素瘤 治疗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norectal malignant melanoma, ARMM)的临床特征、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波市2012年3月至2019年2月的21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以及免疫组化结果,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分析探讨可能影响ARMM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大便带血、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肛门坠胀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细胞Melan-A均阳性,CK-20均阴性,Ki-67指数在30%-80%之间。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P=0.034)、临床分期(P=0.000)与ARMM患者预后相关。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ARMM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为肿瘤临床分期(95%CI:1.023-16.265,P=0.046)。结论 ARMM是一种少见但致命的疾病,预后较差,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在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ARMM预后分析显示肿瘤的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最重要的因素。

  • 标签: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 预后分析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对结直肠术后扩肛与肛管引流的措施与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82例为在我院接受结直肠手术治疗的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n=41)、研究(n=41)两组,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术后扩肛与肛管引流,并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整体护理干预,并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进行组间对照研究。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较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更高,以上结果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接受结直肠手术治疗的患者展开整体护理,可提升术后扩肛与肛管引流效果,并减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疾病预后质量的提升。

  • 标签: 整体护理 结直肠 扩肛 肛管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对结直肠术后扩肛与肛管引流的措施与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82例为在我院接受结直肠手术治疗的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n=41)、研究(n=41)两组,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术后扩肛与肛管引流,并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整体护理干预,并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进行组间对照研究。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较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更高,以上结果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接受结直肠手术治疗的患者展开整体护理,可提升术后扩肛与肛管引流效果,并减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疾病预后质量的提升。

  • 标签: 整体护理 结直肠 扩肛 肛管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包炎临床表现和心电学特征。方法对24例急性心包炎患者临床表现、心肌酶谱和心电学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心包炎与急性心肌梗死在症状、体征、心电图以及心肌酶谱均有区别。结论急性心包炎患者可根据临床表现、心肌酶谱和心电学演变特征作出鉴别诊断。

  • 标签: 心包炎 心电诊断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流行病学、临床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最新治疗和预后。方法结合我科收治的1例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伴全身多处转移临床资料,查阅并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ARMM分为无色素性和有色素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大多数发生于50岁以上女性,主要临床症状为肛门部肿块或疼痛、便血等,肿瘤距肛缘几乎均<7cm,易误诊为痔疮、直肠癌等常见疾病。免疫组化HMB45、Vimentin、S-100具有临床诊断意义,早期易发生血源性转移或淋巴道转移,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分期、有无远处转移、手术或治疗方式等因素影响患者的生存率,预后极差。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的皮肤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病因尚不明,误诊率可达80%以上。目前首选治疗为手术治疗,生物治疗和免疫治疗为术后首选辅助治疗,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

  • 标签: 肛管 直肠肿瘤 恶性黑色素瘤 免疫治疗 免疫组化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MM)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其预后的影响,并建立更精准的预后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89例AMM患者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采用向后逐步回归法挑选变量,建立Nomogram预后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计算一致性指数。结果89例AMM患者中65例(73.0%)为女性,78例(87.6%)年龄<70岁;最常见的肿瘤部位为直肠(48.3%,43例),其次为肛管(31.5%,28例)和直肠肛管(20.2%,18例)。38例(42.7%)患者直接接受了腹会阴切除术,37例(41.6%)接受了以干扰素为主的免疫治疗,11例(12.4%)同时接受了全身化学治疗和免疫治疗。3年疾病特异性生存(DSS)率为41.6%(37/89),5年DSS率为31.5%(28/89)。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和T2期均为AMM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HR=11.29、4.83,95%CI 2.89~44.13、1.66~14.11,P均<0.01),而神经脉管侵犯、免疫治疗、系统化学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广泛性局部切除后补充腹会阴切除、直接行腹会阴切除和腹会阴切除联合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均为预后的保护因素(HR=0.09、0.23、0.10、0.13、0.26、0.02,95%CI 0.02~0.34、0.10~0.57、0.02~0.49、0.03~0.52、0.08~0.90、0.00~0.27,P均<0.05)。进一步利用年龄、性别、肿瘤部位、T分期、远处转移、药物治疗和手术方式建立Nomogram预后预测模型,该Nomogram模型内部验证显示其在预测1、3和5年DSS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准确性,一致性指数为0.749,较TNM系统一致性指数(0.607)高。结论AMM患者多<70岁,女性居多,肿瘤多位于直肠,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较多。年龄≥70岁和T2期是AMM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神经脉管侵犯、以免疫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广泛性局部切除后补充腹会阴切除、直接行腹会阴切除和腹会阴切除联合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是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依据AMM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方式建立的Nomogram预后预测模型较传统的TNM系统有更高的准确性和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恶性黑色素瘤 预后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手术后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9年间辽宁省肿瘤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结直肠科诊断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术后转移的52例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模型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因素对患者总生存的影响。结果随访时间为120个月,Log-rank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有无辅助治疗、转移瘤数目是影响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手术后转移预后的相关因素,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T分期(OR=2.351,P=0.038)、有无辅助治疗(OR=0.073,P=0.041)、转移瘤数目(OR=0.545,P=0.016)是影响外科手术后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T分期、有无辅助治疗、转移瘤数目是影响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因素。依据患者情况及预后的相关因素,及时调整治疗模式可能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时间。

  • 标签: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 转移 外科学 预后
  • 简介:为提高手术切除率,并尽量保留原有的生理通道和肛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我们采用内外括约肌间切除及采用管状吻合器行结肠肛门皮肤吻合技术,较原来手法结肠皮肤吻合,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管状吻合器 低位直肠癌 吻合术 结肠 内外括约肌 肛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大肠、肛管损伤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对直肠肛管损伤一经诊断宜早期治疗。对于轻度非破裂性直肠肛管损伤,多可经过非手术治疗逐步好转。

  • 标签: 大肠 肛管 损伤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多普勒痔动脉结扎及直肠肛管修复术(DGHAL-RAR)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Ⅱ~Ⅲ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及对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武汉市第八医院肛肠科就诊的100例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Ⅱ~Ⅲ度混合痔患者,数字法随机分为超声组(53例)与对照组(47例),超声组采用DGHAL-RAR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观察并统计两组手术前后的IL-6、IL-17、TNF-α水平变化及手术疗效、术后疼痛、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超声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t=9.467、10.054、10.630、16.464,P<0.05);超声组患者术后的排便评分、排尿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1.634、18.448,P<0.05);超声组的手术总有效率为96.23%,对照组为95.7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9,P>0.05);超声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6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28%(χ2=5.371,P<0.05)。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 d的IL-6、IL-17、TNF-α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3 d的IL-6、IL-17、TNF-α水平均较术后1 d明显降低,并且对照组术后1 d的升高幅度比超声组更明显,超声组术后1 d、术后3 d的IL-6、IL-17、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851、4.958、8.652、5.033、4.874、3.995,P<0.05)。结论DGHAL-RAR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合并Ⅱ~Ⅲ度混合痔的疗效确切,并且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并发症风险低、术后恢复快的特点,临床应用优势显著。

  • 标签: 直肠黏膜内脱垂 混合痔 超声引导 痔动脉结扎术 促炎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手术进行治疗,并探究分析其治疗的效果与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经由本院治疗的患者,对其实施全直肠、结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手术,比较术后不同时间患者每日的排便次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排便次数为(14.8±5.3)次,术后2~3个月为(6.1±1.2)次,其不同时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例患者中术后贮袋炎与肠梗阻各发生1例,盆腔感染2例,轻度吻合口狭窄3例,经过实施针对性措施后均有所好转。结论通过该手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较好,并且相对比较安全,在临床上可以广泛使用。

  • 标签: 手术 全结直肠切除 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研究 回肠贮袋肛管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