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重症非病毒性肺炎中降钙素原和血清前白蛋白对其短期预后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50例重症非病毒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划分危重组和极危重组,对比其降钙素原和血清前白蛋白等指标水平。结果 较危重组,极危重组的PCT指标显著上升,而PA/PCT和AIB/PCT水平显著下降,重症监护时间和死亡例呈正比(P均<0.05),而PA、CRP和AIB指标、PA/CRP 和ALB/CRP指标、性别、年龄等两组相差不大(P均>0.05)。结论 对于重症非病毒性肺炎患者进行血清PCT、PA/PCT和AIB/PCT等检测均可反映患者的病情严重度,而PA/PCT可有效预测重症非病毒性肺炎短期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108例,其中包括细菌性感染患儿54例记为A组、病毒性感染患儿54例记为B组,同期选取无感染新生儿54例作为C组。三组新生儿均行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检测。比较三组新生儿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结果:三组间比较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水平,A组明显高于B、C组,B组明显高于C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诊断中,使用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检测可达到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同时能区分不同类型的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 D3(Cyclin D3)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中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10例正常脑组织与25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脑组织中 Cyclin D3 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 Cyclin D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结果:与正常脑组织相比,Cyclin D3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阳性表达率增高(P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髋关节置换术 (hip replacement, HR) 患者术后感染诊断中应用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盘锦市中心医院接受HR的64例髋关节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感染发生状况分为感染组(n=9)和未感染组(n=55),均行PCT、IL-6、CRP检测,比较两组的术前、术后1d、术后3d、术后7d时PCT、IL-6、CRP水平,并分析PCT、IL-6、CRP单一检测与三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术前、术后1d,两组患者的PCT、IL-6、CRP水平比较(P>0.05);术后3d、术后7d,感染组患者的PCT、IL-6、CRP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患者(P<0.05)。联合检测灵敏度、准确度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PCT、IL-6、CRP联合检测诊断HR后感染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PR)与白介素-6(IL-6)联合测定在儿童细菌与病毒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2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62例感染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其感染类型,划分为细菌感染组32例和病毒感染组30例,并对其PCT、IL-6、CPR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PCT、CPR与IL-6水平均较病毒感染组更高,PCT+CPR+IL-6的检测方法阳性预测率更高,以上观察指标在经过比较后均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儿童细菌与病毒感染诊断中,采用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白介素6联合测定的诊断价值较为显著,能够对感染类型进行明确的鉴别,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具有在儿童细菌与病毒感染中诊断中推广的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血小板联合血培养对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及与预后影响。方法 对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ICU收治的93例感染性疾病患者(观察组)和30例同期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检查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研究,分析不同人群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血小板(PLT)计数等检测和血培养检查上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PCT、CRP水平、血培养阳性率均较对照组高,且脓毒血症组较其他两组PCT、CRP水平、血培养阳性率明显增高,PLT计数下降,且明显低于非脓毒血症组和对照组(P<0.05);而非脓毒血症组和对照组PLT计数无明显差异(P>0.05); 脓毒血症组PCT、CRP、PLT计数及血培养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3.48%、73.91%、78.26%、54.34%,均明显高于非脓毒血症组17.02%、31.91%、12.77、1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诊断脓毒血症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 CRP 、PLT计数及血培养诊断价值高,且当血清 PCT>1.0ug/L 时尤为显著,PCT、CRP 、PLT和血培养联合检测早期诊断脓毒血症灵敏度和特异性最佳(P<0.05);存活组PCT、CRP水平及血培养阳性百分比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LT计数更高(P<0.05)。 结论 CRP、PCT、PLT和血培养联合检测诊断脓毒血症的灵敏度、特异度高,可作为脓毒血症的早期病情诊断、监测的首选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结直肠癌诊断和预后预测方面纤维蛋白原、CEA和CA724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2020年2月到2022年2月我院收治并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并选择通气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分别入选50例。所有患者均测定纤维蛋白原、CEA和CA724。分析不同小组患者的测定指标差异以及疾病组患者预后良好、不良患者的指标差异。结果:疾病组患者与健康体检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CEA和CA724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预后不良组与良好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CEA和CA724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纤维蛋白原、CEA和CA724的联合检测可实现对结直肠癌患者的诊断,可以达到对患者预后情况的评价,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在细菌性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我院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4月间收治的疑似细菌性肺炎的患者 210例,对其采取血清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以及血常规联合检测,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以及准确度、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 本次研究的 220例受检人员中,经过病理诊断出细菌性肺炎者 192例。血清纤维蛋白原检测阳性率为 69.52%( 146/210)、 C反应蛋白检测阳性率为 64.76%( 136/210)、血常规检测阳性率为 63.81%( 134/210)、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 87.62%( 184/210);血清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以及血常规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与联合检测相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 血清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以及血常规联合可有效检测出细菌性肺炎,并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降钙素原(PCT)联合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8月100例疑为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入选患者均行CRP、IL-6、PCT检测,以实验室培养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单一指标检测与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本次研究中100例患者实验室培养阳性56例,阴性44例;CRP、IL-6、PCT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高于单一CRP、单一IL-6、单一PCT检测,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CRP、IL-6、PCT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在细菌性血流感染筛查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及综合护理对策。方法 筛选2023年1-12月本院收治的2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衰组)和25例非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非心衰组),对比两组N末端B型利钠肽原测定结果。结果 NT-pro BNP值心衰组比非心衰组高,P<0.05;心衰组心功能Ⅱ级比Ⅲ级NT-pro BNP值低,P<0.05;心衰组心功能Ⅲ级比Ⅳ级NT-pro BNP值低,P<0.05。结论 N末端B型利钠肽原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高。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联合应用血清降钙素原与SCD14-St(可溶性CD14亚型)和CRP(C反应蛋白)的效果。方法 选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我院80例新生儿败血症及同期80例健康新生儿为观察对象,对其均施行降钙素原与SCD14-St和CRP检测,对比两组降钙素原与SCD14-St和CRP检测结果。结果 (1)观察组降钙素原、SCD14-St以及CRP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儿治疗后降钙素原、SCD14-St以及CRP检测结果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在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联合应用血清降钙素原、SCD14-St和CRP具有较好可行性,可为临床分析病情及评估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推进,药品加成和耗材加成的取消、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等使得公立医院的经营环境日益变化,公立医院必须改变以往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不断精细化自身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向管理要效益。本文在深入分析当前政策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当前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医院只有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是财务管理非常重要的两个抓手,公立医院应当从各方面给予高度重视和保障,促进公立医院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