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从2021年12月至2023年7月期间,选取了100位因骨质疏松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这些患者通过随机数字列表被均等划分为两个组别,每组50人。对照组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观察组则采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值得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治疗时,实施经皮椎体成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以100例患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接受经皮椎体成型术,并对比两组治疗情况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伤椎椎体高度提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而言,治疗方式选择经皮椎体成型术可以有效改善其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小学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发展创造力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实际上,教学面临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情境。例如,一些学生可能对美术学科不太感兴趣,这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此外,创作过程中缺乏情感表达的现象。这些问题可能部分源于传统教学方式过于注重技巧,而忽视了情感培养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并提升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需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一些富有创新性的方法和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有效性进行研究。方法:在2022年11月-2023年11月这个时间段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中,选取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的治疗方式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开放式手术治疗,实验组则应用经后路手术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不同治疗方式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后,虽然手术时间基本相同,但实验组在手术切口对比、出血量的多少、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数据中均好于使用开放手术治疗的对照组,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有效率,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均较低,得到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经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应用在脊柱骨折的患者中,治疗效果及康复速度均得到了满意的效果,值得医生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整形外科治疗方案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间28例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依据其创面特点和缺损状况,采用包括清创、创面密闭式负压吸引(VSD)、设计不同组织皮瓣覆盖等多种整形外科治疗手段。结果:在16例符合条件的患者中,依据创面情况,分别采用了清创联合VSD后直接缝合、Z皮瓣修复、双侧骶棘肌肌瓣联合Z皮瓣、背阔肌皮瓣、第四腰动脉穿支皮瓣以及臀大肌肌皮瓣等多种方法进行治疗。7例患者创面细菌培养呈阳性,术后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愈合问题,经相应治疗后均好转出院,其余9例一期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均未需取出内固定。结论:针对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应根据创面情况选择合适的整形外科治疗手段。早期干预、彻底清创、去除坏死/感染组织,以及有效的皮瓣覆盖,对保证术后创面愈合、避免内固定取出至关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采用经伤椎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比、Cobum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在术后1周、3个月和6个月时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在术后1周和3个月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在术后1周、3个月和6个月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obum活动度在术后1周、3个月和6个月时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疼痛程度、伤椎前缘高度比、Cobum活动度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跨伤椎固定治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唑唻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我院收治的86例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后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唑唻膦酸进行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骨密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02%vs74.42%),且术后6个月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腰椎骨密度高于对照组。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唑唻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与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23年3月-2024年2月时间段内进至本院接受治疗的的50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基于抽签法原则分为观察组(行椎体成形术治疗)和对照组(行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术治疗),比对两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风险。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00%更高(P<0.05);观察组出现1例切口感染,总发生率4.00%,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6.00%;两组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相比于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术更有助于脊柱功能的恢复,临床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膝关节镜下复位固定微创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期2023年1月-2024年1月,随机筛取研究对象36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其分组,分别为观察组(18人)、对照组(18人),前组给予膝关节镜下复位固定微创治疗,后组仅进行传统开放内固定术治疗,评定不同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止血带应用时间、住院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对于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患者,选择膝关节镜下复位固定微创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腋完全腔镜下胸锁乳突肌间入路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7月—2024年6月本院收治的70例PTC患者为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开放手术)与观察组(经腋完全腔镜下胸锁乳突肌间入路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疼痛程度、瘢痕评分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VAS、V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腋完全腔镜下胸锁乳突肌间入路术治疗PTC的效果确切,具有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并且治疗的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新型用于人类脊椎治疗的正骨床结合了人类生理学和机械力学的特点。通过固定筒与可活动杆带动腰椎活动,从而有助于患者腰椎的恢复工作,通过压缩弹簧的缓冲作用,防止力量过大,对人体腰椎造成损坏,也可调节腰椎的牵引高度,是一种适合个人在家庭、单位及其它场所进行自我牵引治疗、舒筋活络和自我锻炼的新型康复理疗器械。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与观察组(30例,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评分,观察组在症状改善、椎体功能、疼痛评分、并发症问题评分为90.54±0.16、90.65±0.36、91.83±0.56、91.34±0.27,优于对照组82.43±0.85、83.34±0.58、85.56±0.43、84.76±0.46。结论: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理想,经过对应的治疗干预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较好的改善,有利于促进患者椎体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的疼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等等,治疗效果较好,在今后治疗干预过程中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