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鼓”爷爷有三个儿子:鼓励、鼓舞、鼓动。瞧,三兄弟闲着没事儿,又开始比本领了。
简介:作为一个高校教师,我对西安翻译学院丁祖诒院长在中国科技协会2000年学术年会上的论文,特别认同和共鸣。读这篇论文我们感受到的不是一般理论研究式的成果阐发,而是一个特定时代的特定教育家对中国教育事业全身心参与深邃思考后的忧患焦灼和高声呐喊。从这篇论文中我们看到的是一颗把教育视
简介:昨天,我第一次参加架子鼓比赛。走进赛场,我看到舞台金碧辉煌(huīhuáng),台下人山人海,其他选手已经化好妆(zhuāng),穿好演出服,准备大展身手。我一下子紧张了起来。轮到我上台了,看着台下的评委和观众,我的脚有点发抖(dǒu)。音乐声响起,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举起鼓槌(chuí),
简介:你知道现在流行什么舞?踢踏舞。那是哪年代的事儿,都老透气了。霹雳舞。那是哪辈子的事儿,都老掉牙了。街舞。那是啥时候的事儿,都老胡子白了。那你说流行什么舞?
简介:我喜欢你在稻地里粗壮而白鹭在你脚下啄水没有人比我此时更想进入这纯洁的城堡我要与月沐浴,找她的肚脐这朵小蓝莓我该挤碎。
简介:
简介:春风刮过乡野,将一冬积攒的浮土打扫干净。地气萌发,一河冰凌消了,两岸柳梢绿了。每当开河时节,村乡里的老人总要三三两两逝去。
简介:<正>(一)1983年9月《汉语大词典》编委会在厦门举行了第三次扩大会议。这是关键性的一次会议。首次会议是在编委会成立不久,即1979年9月在苏州召开的。第二次会议于1980年11月在杭州召开。在第一次编委会议上,我们曾讨论词典的性质、编写方针、收词原则、编写体例以及其他方面有关的问题。但由于实践经验不
简介:山南“卓”舞的来源在山南十三个县中十个县有流传的“卓巴谐玛”舞,它的来历有五种说法:一、传说是吐蕃王朝的松赞干布迎取文成公主时,庆贺的臣民在逻些表演过“卓巴谐玛”舞。在山南的民谣中唱到
简介:鼓藏节亦称祭鼓节,是雷山苗族每隔13年祭祀本支祖宗神灵的大典,俗称“吃鼓藏”。中原部落战事,苗族先民溃败迁至雷山县,各宗支为纪念先辈,祭祀祖宗演变成吃鼓藏习俗。吃鼓藏13年一次,各族支系过节的年份有异,日子也不同。解放前,吃鼓藏耍杀牛。解放后,党和政府带领农民发展生产,牛成为重要的生产工具,于是以猪替牛。鼓藏节活动以芦笙铜鼓会为主,在节前三年,便开始跳铜鼓芦笙舞,第一年是“起鼓”,跳5天;第二年是“立鼓”,跳7天;第三年是“藏鼓”,跳9天。
简介: 大概是1939年秋,我们全家逃到妓浪屿避难,住在鹿耳礁旁的新路头.那时厦门已沦陷,鼓浪屿向来有"万国租界"之称,是英、美等洋人麇集之天地.鹭江中段太古码头附近有一个大浮桶,经常停泊着美国的军舰或潜水艇.……
简介:鼓是中国乃至世界各族人民一种重要的打击乐器。中国古代很早就有鼓的记载,在许多民族舞蹈中都可以看到鼓的身影。如朝鲜族的长鼓舞,彝族、布依族的铜鼓舞,佤族、苗族的木鼓舞、藏族的龙鼓舞等等。位于洮河领域的卓尼鼓舞文化中,比如巴郎鼓这种舞蹈道具就反映了该地区藏汉文化的交融,这种特殊性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交流成果。
简介:轻轻叫出这个名字,一种心痛的感觉就从心底涌出来。子微呀,老天怎么可以这样啊?可子微说:我知道上天对我很好,我知道我是幸运的!这是什么样的幸运啊?!子微原本在英国工作,年轻的时候她已经是她所从事行业中的佼佼者,同行业中人们都知道她,高级白领,女中豪杰。一场车祸,子微从此高位截瘫,除了脑袋,她没有地方能动了。不仅如此,她还要靠呼吸机呼吸,每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如果没有呼吸机的帮助,就无法呼吸。子微的呼吸机从气管进入,说话也非常困难,在子微的轮椅上面,还有一个扩音器……
简介:摘要:东北秧歌舞蹈是极具民间特色、区域特色的艺术,具有鉴赏价值与娱乐价值的民间技艺。国家倡导传承传统艺术文化,倡导发展民间地区特色文化,东北秧歌舞蹈符合这一要求,顺应时代,结合潮流,对于东北秧歌舞蹈进行创编,要从娃娃抓起。儿童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可爱天真的形象,进行东北秧歌舞蹈的演绎,具有特殊的表演艺术性,对于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介绍儿童东北秧歌舞蹈创编的条件与原则,揭示儿童东北秧歌舞蹈创编的途径,对于创编活动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
简介:"温曲家,猴儿大小有两下",这句民谣在晋商故里山西祁县广为流传。这里的"温曲家",是指山西祁县温曲村的家家户户;"猴儿大小"泛指不同年龄的人们;"有两下",指擅长武术,喜欢舞枪弄棒。温曲村作为山西省著名的武术之乡,素有尚武习武的传统,迄今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温曲武秧歌正是在这方武术土壤中孕育诞生的。温曲武秧歌不同于戏剧舞台上的其他武戏,它是一种以武术为核心表演手段,融音乐、舞蹈、说唱、文学、美术于一体
简介:由山东影视传媒集团等联合拍摄的电视剧《大秧歌》于2015年10月在上海新闻综合频道首播,播出期间,观众反响强烈,好评不断。该剧以山东海阳本地民俗"大秧歌"为切入点,以海猫的传奇人生经历为线索,讲述了胶东半岛两个家族的恩怨情仇以及抗日战争中各路人物在处理家国关系上的种种表现,把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意识形象地演绎出来。
简介:摘要:秧歌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民间舞蹈,在我国多个地区都广为流行,包括陕北高原的广大地区,这个地区的秧歌被称为陕北秧歌,又叫“闹红火”、“闹社火”、“闹秧歌”,它是民间舞蹈秧歌的一个代表性流派。
简介:凤秧歌是流传于原平市北贾村一带独有的民间歌舞,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1955年参加了山西省第二届民间艺术观摩,首次改变了男扮女装的传统形式;同年四月赴京调演,荣获优秀奖;1991年参加了山西省“两会一节”表演,受到广泛好评;之后,又参加五台山国际旅游月开幕式演出和山西省建设小康示范县区展演及朔州市广场文化节活动;2005年无宵节参加忻州市街头文艺表演,荣获一等奖,不久又在中央电视台《魅力12》栏目中亮相。目前,“凤秧歌现象”引起了有关部门和人士的进一步关注——
鼓字三兄弟
高远的鼓呼
架子鼓比赛
鼓神认输了
十鼓的诗
浅谈戏曲司鼓
蛙鼓蝉琴
春蛙如鼓
游走的鼓班
同舟共济,鼓浪前进
山南‘卓’(鼓)舞
雷山鼓藏节
鼓岛沦陷杂记
中国鼓文化中独具民族特色的藏族巴郎鼓
子微子微
论儿童东北秧歌舞蹈的创编
温曲武秧歌的渊源及现状
谈《大秧歌》对家国情怀的演绎
陕北大秧歌与用心去跳舞
把“凤秧歌”打造成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