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MRI与脑脊液检查对颅内结核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MRI检查的400例颅内结核患者,均进行抗结核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病变大小、数量、脑脊液生化指标(脑脊液蛋白、葡萄糖、脑脊液腺苷脱氨酶)、脑脊液细胞学指标(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中粒细胞计数、颅内压、淋巴细胞计数)。结果MRI影像学图片显示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病灶数、病灶大小均减少(P<0.05),治疗6个月内病灶的消失率为71.59%(5767/8056);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脑脊液蛋白、葡萄糖、脑脊液腺苷脱氨酶水平低于治疗前,氯化物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中粒细胞计数、颅内压、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6个月后MRI检查显示316例治愈,治愈率79.00%,脑脊液检查显示298例治愈,治愈率74.50%,两者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Kappa值=0.595。结论抗结核治疗后患者的病灶数目和大小均降低,脑脊液各项检查指标均有所改善,颅内结核的MRI检查和脑脊液检查对患者预后情况的评估一致性较高,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医生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meningitis,TBM)患者脑脊液(cerebrospinalfluid,CSF)细胞学动态观察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TBM患者20例,对其应用CSF细胞学检测方法,分析不同时期的TBM的临床特点以及持续时间。结果TBM患者在临床经抗结核治疗前后CSF的中性粒细胞、激活单核细胞、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转移淋巴细胞以及淋巴样细胞所占比例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55、1.583、2.054、3.512、2.025、2.050,P<0.05)。细胞学诊断结果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57、3.145,P<0.05)。结论CSF细胞学动态检测对判断患者的治疗情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MRI、脑脊液检查对颅内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接受MRI检查的颅内结核患者400例,根据颅内结核类型分为单纯脑实质结核、结核性脑膜炎和混合型颅内结核,分析不同类型颅内结核的MRI特征、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动态MRI变化;收集患者脑脊液标本,行脑脊液生化、细胞学检查,分析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脑脊液指标的变化情况,总结MRI、脑脊液检查对颅内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结果400例颅内结核患者检出单纯脑实质结核179例(44.75%)、结核性脑膜炎71例(17.75%)和混合型颅内结核150例(37.50%)。单纯脑实质结核患者共检出病灶425个病灶,其中粟粒型196个,结节型167个,结核瘤62个;MRI信号特点表现为:信号均匀,呈稍长或等T1信号、长或稍长T2信号;信号不均匀,中心呈长或等T1信号、长T2信号,边缘呈稍长或等T1、T2信号。增强扫描表现为:均匀强化、环形强化和实性强化;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粟粒型病灶消失率均高于结节型和结核瘤的病灶消失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MRI表现为脑回样T2WI高信号,T1WI等或低信号,增强后可见脑膜呈放射状强化,以鞍上池脑膜强化、环池脑膜强化和四叠体池脑膜强化为主;治疗后,脑膜强化程度及增厚减轻,脑膜病变均进一步好转。混合型颅内结核患者MRI表现同时具有单纯脑实质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的MRI征象;治疗后,脑膜病变好转,部分出现脑膜结节增大或增多。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颅内结核患者的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氯化物和葡萄糖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颅内结核存在明显MRI特征,明确颅内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的MRI动态及脑脊液生化、细胞学水平变化,有助于临床抗结核治疗疗效的评估及预测。
简介:摘要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是致死率、致残率最高的一种结核病。早期诊断能明显改善预后,但目前尚缺乏敏感、高效的诊断手段,脑脊液实验室检测对TBM的诊断至关重要。本文就TBM目前已经应用于临床的脑脊液实验室检测方法新进展及尚处于研究阶段的有潜力的脑脊液新诊断标志物进行综述,重点讨论这些诊断方法的优势和局限,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为新诊断方法的研究提供方向。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脊液灌洗置换疗法治疗重症结核性脑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重症结核性脑积液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单纯进行侧脑室外引流术,观察组加用进行灌洗置管治疗,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后遗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压力、白细胞数、蛋白含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葡萄糖、氯化物含量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于重症结核性脑积液患者采用脑脊液灌洗置换疗法的疗效显著,且操作方便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采用脑脊液置换与鞘内注射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1-2014收治的3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按照随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采用脑脊液置换与鞘内注射联合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段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各项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相比对照组(73.3%)明显提高,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压力、氯化物、糖、白细胞、蛋白等指标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患者改善情况更为显著(P<0.05)。结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采用脑脊液置换与鞘内注射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脑脊液,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乳酸的早期变化,探讨脑脊液乳酸清除率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1月至2021年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曼-惠特尼U检验,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乳酸清除率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7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58例存活,17例死亡。存活组年龄为(39.1±20.2)岁,小于死亡组的(58.0±24.3)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P=0.008);存活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评分为15.0(10.2,19.0)分,低于死亡组的21.0(19.0,2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1,P<0.001)。存活组乳酸清除率为35.0%(22.2%, 46.6%),高于死亡组的17.7%(14.0%, 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35,P=0.019)。当乳酸清除率>28.1%时,预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存活的灵敏度为65.2%,特异度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46.7%,ROC曲线下面积为0.807。结论脑脊液乳酸清除率或许可作为预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实验室检查指标,当乳酸清除率>28.1%时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脊液三项检测用于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1日—2016年8月1日期间我院确诊接收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观察组被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对照组为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脑脊液基质金属蛋白-9(MMP-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以及腺苷脱氢酶(ADA)水平检测,以此做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脑脊液基质金属蛋白-9(MMP-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以及腺苷脱氢酶(ADA)水平检测结果高于对照组(P<0.05),且结观察组治疗前三项检测结果高于治疗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脊液3项检测用于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腺甘脱氨酶(ADA)活性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结核性脑膜炎、23例化脓性脑膜炎、15例病毒性脑膜炎和20例非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CSF)进行AST、LDH、ADA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CSF的ADA活性显著高于其他人群CSF的ADA活性(P<0.05),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和化脓性脑膜炎患者CSF的AST、LDH活性显著高于病毒性脑膜炎患者和非脑膜炎患者(P<0.05),其他相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检测CSF的AST、LDH活性有助于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CSF的ADA活性检测则有助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对CSF的LDH和ADA活性同时测定则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脊液GenXpertMTB/RIF检测在诊结核性脑膜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64例脑膜炎患者,其中32例为结核性脑膜炎,32例为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对有患者的脑脊液标本分别进行涂片查抗酸杆菌、BACTECMGIT960液体法以及XpertMTB/RIF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结果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GenXpertMTB/RIF检测结核性脑膜炎的灵敏度为34.37%,特异度为100.00%;BACTECMGIT960液体法培养法检测TBM的灵敏度为9.38%,特异度为100.00%;涂片抗酸染色法检测的灵敏度为3.13%,特异度为100.00%。XpertMTB/RIF诊断结脑的灵敏度明显优于抗酸染色法及BACTECMGIT960液体法(p<0.05)。结论XpertMTB/RIF是一种检测MTB及患者是否对利福平耐药的诊断新技术,具有快速、直接、可靠、特异度高的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文将我院在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接受结核性脑膜炎治疗的患者32例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患者接受治疗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16)和对照组(n=16),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脑脊液压力恢复时间、脑脊液蛋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实施治疗既可以达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质量的目的,同时,也缩短了患者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压力恢复、脑脊液蛋白恢复以及住院的时间,对患者更好康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共81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1),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四联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四联抗结核治疗基础上给予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比较两组患者结核性脑膜炎治疗效果、病程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观察组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及颅内高压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缩短病程,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