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1.词语搭配的性质[1·1]这个问题众说纷纭。(1)语法说。即认为词语搭配的性质是语法问题。郭绍虞先生所著的《汉语语法修辞新探》一书中谈到上海语文学会曾讨论“我喝饭”的问题时,说有人认为这是语法现象,理由是“我喝饭”这句话不通是动宾关系上的毛病。另外,不少《现代汉语》教材,虽未从正面明确地提出词语搭配的性质是语法问题,但在实际安排上却把词语搭配问题归入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结构关系范畴,因此这其实就是语法说,或叫隐性语法说。(2)非语法说。即认为词语搭配的性质不是语法问题。吕叔湘、朱德熙两位先生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第一讲第一段中说:“语法不是修辞学,它只管虚字的用法,一般有实在意义的词儿用得对不对,例如‘喝饭’的‘喝’,它是不管的。”
简介:<正>节奏停顿指语流中长度大致相等的音节群之间的空隙,我们也可以把它们看成是语音的“零形式”,就如一个音节没有声母称为“零声母”一样。历来对有声语言的研究偏重“有声的”成分,如音段、音节、音节群等等,而对“无声的”成分,如停顿,较为忽略。其实节奏停顿不仅能表现语言的音乐美,更重要的是大小不等的停顿是结构层次的重要标志,直接影响人们的语义理解。本文即试图对节奏停顿和语义理解之间的关系,作初步的探讨。一谈到语义理解,我们想从分析歧义形式入手。在语言的静态形式(即未进入现实交际状态)中,有一些被称为歧义的形式。如常为语言学家所例举的“咬死了猎人的狗”,既可理解为“咬死了/猎人的狗”,也可以理解为“咬死了猎人的/狗”。其实,歧义是对多义而言。一个语言形式有多种解释,从整体分析来看,是多义;从单一理解来看,就是歧义。对歧义的分析能够揭示语言句法和语义方面的许多内在规律,很值得研究。有人说,这些所谓的歧义句进入交际环境中不会有歧义,故不值得研究,这是一种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