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通过对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六册书中的55篇知识短文进行梳理,发现知识短文的编排规律和内容特点,便于师生整体把握知识短文的特点和作用。通过对知识短文的文献分析和归类整理,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提出教师层面需要重视知识短文,系统性阶梯性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并结合教学设计来讲授、学习相关专业书籍等策略。学生层面要明确知识短文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短文,且要注意新旧知识的结合等策略。
简介:摘要: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对于我们语文学科来说,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据和载体。如何延伸和应用好教材是我们语文老师将在摸索和实践中总结经验。 关键词:部编新教材、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 、接受能力因素、传统文化、亲子朗读 著名的语文教学家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对于我们语文学科来说,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据和载体。如何延伸和应用好教材是我们语文老师将在摸索和实践中总结经验。 自 2016年 9月小学语文对教材进行了改版,换成了部编版新教材,改版教材后,进行了多次的教材解读培训和教材编排的说明。下面就我跟踪我班学生一二年级应用新部编教材提出以下几点探讨: 一、少数民族学生利用新教材学习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作为人数较少的少数民族学生,应该享有同等的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权利。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两款根本的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和“国家推广国家通用的普通话。”① 普通话作为全国通用语言,如何利用新教材促使少数民族学生学好国家通用语言,促进民族发展提升民族综合素养。民族有其保留的语言,家庭生活中民族语言交流已经成为他们的专用语言。学生从入学一年级开始在国家通用语言环境中学习是基础点。课堂交流以及课下活动都要求学生必须使用说国家通用语言是出发点,学以致用是落脚点。 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掌握好国家通用不仅是掌握以一门语言文字,更是打通了一个通向广阔世界的通道,打开一扇通向知识海洋的大门。语言文字是沟通的桥梁,语言文字相通就会相互之间多一份尊重,了解、包容。也是促进民族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 二、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对新教材的接受能力因素 教材改版后一年级上册让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学校的孩子来说,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身份的转变至关重要。但同时教材也把学生的能力深化了,对于幼儿园阶段孩子,一开学就考察学生的识字能力。然而对于我们少数民族学生来说相对还是比较有难度。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家庭环境因素;( 2)孩子幼儿阶段没有连续跟进;( 3)孩子在家说民族语言,汉语书籍和课本除了哥哥姐姐的以外,很少读。( 4)教材改版后阅读的比例明显增大,孩子拼音没有识记会不扎实,很难拼读出来。( 5)家长的教育层次不同。( 6)家校配合齐抓共管学生没有达到实效。 针对以上因素给我们授课的教师带来了问题所在,改版的教材先教识字的同时就得把拼音穿插教学,不仅如此还需要利用生活中去引导识字。其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层次有差异。 新教材板块的设计多样化、内容丰富性 部编教材的各个板块把语文学科的育人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可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精神的滋养。部编教材把优秀传统文化及思想道德、人文教育、爱国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自然地融合在教材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培养学生自信自尊,勤劳勇敢、坚强不息、学习先辈们不怕牺牲、为国献身的美好精神。 其次,新教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新教材中插图和课文的配合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往往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或是课文的重点,或是课文中心的呈现。教学中利用好插图,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② 另外语文教材的一大特点增加了阅读量。如:亲子阅读环节一年级开始每单元后面,都有一个和“大人一起读”的章节,里面安排了儿歌和故事。但对于少数民族学生和家长来说,这一环节困难重重,有的家长自己都不认识汉字,有的程度可能还没有孩子好,这就把亲子环节全部放到课堂上,让老师和孩子配合读,花费的时间就比较长,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学习就少了。家校配合没有起到作用,也发挥不了作用。 虽如此但新教材编排这部分环节能便于学习和积累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 三、新教材注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和应用 通过 1-3年级语文部编新教材的应用了解,加大了学生对诗歌的积累,每册书中包括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学生学完一册书至少要积累 6-8首诗。三年级教材开始以文言文形式展现了司马光砸缸故事的古文。这些改进让学生从积累背诵到理解感悟,体会诗句的意境和作者的写作背景,由浅入深的跟进。 一年级安排了国学经典《三字经》和《弟子规》中的内容,从国学角度教育学生要有孝道、尊师爱幼、谦虚礼让、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等方面。注重学生的个人素质修养教育。少数民族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本民族的可能熟知了解,可要理解和学习好传统文化方面会出现“绊脚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随时调整教学计划,采用现代的信息手段课件直观展示,动画形式演绎,最后考察利用家长微信群中朗读方式,让生通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综上几点内容就是通过少数民族学生应用部编新教材的教学学习,内容上看起十分简单有所删减,但我们课堂教学的容量却有所加大。对于新教材的使用我们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更多的要注重知识的渗透。如何把握和使用好新教材将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研究教材、熟知教材、总结经验,教学中多思考多反思。 参考文献:
简介:摘要: 神话,它是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好奇心的触发器,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的重要桥梁,更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精神食粮。在当前时代,语文教师的最高追求是指导学生提升语文素养
简介:摘要:课外阅读不是校园的点缀,而是“课改”赋予语文课程的重要使命。优秀的课外读物,不仅可以开拓小学生的视野,丰富小学生的知识,还能陶冶小学生的情操。把课外阅读纳入小学语文教学范围,实现课外阅读课程化是有效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部编教材 课外阅读 课程化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都会推荐一些好书供学生选择和阅读,但是学生到底读没读,又读到什么程度,教师无从得知。怎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将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呢?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将课外阅读课程化是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途径。 基于部编版教材的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的培养,课外阅读课程化尤为明显地显示了它在课堂和课外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多方面、多角度提高阅读能力,使学生养成喜欢读书的习惯,同时还起到涵养学生读书兴趣、开阔眼界、提高人文素养的目的。笔者以部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实施课外阅读课程化教学: 一、课前,让学生进行单元主题阅读 部编教材形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快乐读书吧”,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运用方法,“快乐读书吧”是部编教材的一个创新之举,目的在于带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课程化,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实践。这样的设计,使得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整合,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基于部编教材三位一体阅读体系设计,笔者在三年级第二单元的教学中,课前让学生进行单元预习。首先从单元导语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然后默读涵盖古今中外的 4则寓言故事。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阅读“快乐读书吧”栏目,该栏目不仅推荐了中外经典寓言故事,还提示了阅读寓言的基本方法。完成初步预习后,建议学生购置推荐书目中的一至三本,进行与本单元主题内容相衔接的课外阅读,并与学生分享本单元具体学习计划,这样就极大地增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 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阅读书源,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因此,教师要利用家长会、班群、校迅通等方式与家长提前做好充分的沟通。图书购置后,学生利用校内每天 20分钟的午读时间和每天 20分钟的常规阅读家庭作业时间,进行寓言故事主题阅读。阅读书目可在班内“漂流”,以实现资源共享。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寓言故事做个性化读书笔记,但必须包含:寓言故事名称、故事梗概、故事寓意。可视学生实际情况,增加配图、读后感受等内容。 二、课中,进行故事交流与群文拓展阅读 实现课外阅读课程化,基础是“依托教材,立足课堂”的阅读指导,没有课内阅读方法的指导,就没有课外阅读的高效。方法是在课堂上得到的,而阅读能力则是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形成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方能让课内与课外一体化,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课堂上,通过读前的指导、读中的监督和读后交流,促进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感受阅读的快乐,不断提升阅读能力。在本单元教学中,笔者进行了以下三个教学尝试,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一分钟讲故事 学生上讲台讲自己课外阅读到的寓言故事,讲完后,及时进行评价。先让几名学生评,再由教师评。在评价时,教师应做到客观、公正、有理有据,多给学生肯定和鼓励,而不能一味地挑毛病。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增加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和成就感,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群文拓展阅读 学习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后,安排相近的寓言故事进行比较阅读。譬如:学习《守株待兔》文言文寓言后,马上进行了文言文形式的《刻舟求剑》和《画蛇添足》阅读 ;学习《鹿角和鹿腿》等课文,掌握了学习寓言故事的方法后,在课堂上安排阅读《北风和太阳》《掉在井里的狐狸和公山羊》《鹰和鼹鼠》《蚊子和狮子》等,用习得的方法做相应的口头或笔头练习,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也进行了学法的巩固。 (三)寓言故事大会 在学生进行了将近两周的寓言故事阅读的基础上,笔者结合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栏目,组织了一个“寓言故事大会”活动。因为学生之前进行了真实、有效的课外阅读,并且准备充分,堂上踊跃积极,高高地举起小手,要上讲台一展身手。教师只需在讲台下与其他学生一起静静地聆听,感受寓言故事的魅力,并把学生精彩的表现拍成小视频,发到班群里,与家长们分享。家长们看后好评如潮,高度肯定教师的用心和孩子们的表现。这样的活动是所有家长乐见的,以后每个单元活动的开展,家长们会特别支持与配合。 三、课后,进行阅读成果展示与评价 没有监督与评价机制,课外阅读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只有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阅读成果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才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培养持续阅读的兴趣。笔者结合本单元主题内容、单元要求以及单元计划,为学生提供了以下两个不同的舞台。 (一)优秀读书评选及展示 收集、评选学生精心制作的寓言故事读书笔记,对优秀作品进行颁奖,并在全班墙报上展示。 (二)亲子寓言故事大赛 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因此,语文教师要努力构建家校联合体,拓展学生的阅读渠道。学校是阅读的起点,家庭才是阅读永恒的平台与空间。读书活动只有赢得家长的支持,才能真正实现读书活动生活化。因此教师有必要通过“亲子阅读”等多种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营造浓郁的家庭阅读气氛。 一部分学生已在课前一分钟讲故事和寓言故事大会上小试牛刀,但毕竟课堂上的时间有限,同时,为了让家长与孩子共读,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和为孩子树立榜样,笔者举办了班级网络亲子寓言故事大赛,全员参与,让小手牵起大手共同阅读。学生和家长们在网络上一个个声情并茂地演绎故事,学生聆听其他同学和家长演绎的故事,然后进行点赞和投票,掀起了又一个故事阅读与演讲的高潮。 课外阅读不是校园的点缀,而是“课改”赋予语文课程的重要使命。优秀的课外读物,不仅可以开拓小学生的视野,丰富小学生的知识,还能陶冶小学生的情操。把课外阅读纳入小学语文教学范围,实现课外阅读课程化是有效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介:摘要童诗童谣亦称儿歌,是指在儿童中间长期流播、广泛传唱的一种韵语体式的口头短歌与诗词形式。从《三字经》《百家姓》到《千字文》,童诗童谣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有效教学形式。通常来说,童诗童谣具有思想健康、内涵丰富的特点,以儿童喜欢的童诗童谣方式对儿童核心素养的形成加以正确引导,是当前素质教育要求的最佳体现。本文初步探讨了利用部编教材进行童诗童谣创作启蒙这一教育课题。
简介:摘要汉字是我国悠久历史发展中产生的文字文化,通过汉字记载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发展,汉字是一种文化,其组成及意义需要我们深入的挖掘与体会。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汉字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阶段,也是每一个学科学习的基础,需要相关教师予以重视。小学生在这个时期大脑具有较强的记忆能力,此时是小学生学习汉字的最佳时期,但是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需要学习的生字较多,认识这些汉字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加之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从而降低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质量。笔者针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以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提出了丰富多彩的识字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