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以探究放射科CT增强扫描时的造影剂渗漏的管理措施为主要目的,从而为诸多计算机断层扫描发生造影剂渗漏时如何进行管理干预提供借鉴。方法 选择从2019年8月14日起至2021年2月18日结束这一时间段内的36例进行CT增强扫描时发生造影剂渗漏的患者,分为A组和B组两组,每组为18人。A组发生渗漏的患者不给予干预措施,B组给予其患者相关的干预措施。并将患者的满意程度和穿刺部位肿胀消失时间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结果 就A组而言,诸多患者的穿刺部位肿胀的消失时间恢复时间位于1天至14天之内;就B组而言,穿刺部位发生渗漏的患者全部立即进行了干预措施,穿刺部位肿胀消失时间均为1天,两组患者的穿刺部位肿胀消失时间这一数据差异较为明显(p<0.05)。除此之外,B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为94.44%,A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为50.00%,B组的数据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 采取相关的管理措施进行CT扫描造影剂渗漏的患者的处理能够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减轻病人发生渗漏后的痛苦。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应用于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100例肝脏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CT平扫和CT增强延时扫描进行诊断。以临床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鉴别诊断效果。结果 经CT增强延时扫描诊断后的总诊断准确率高于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延时扫描中的肿瘤直径长于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起止时间为2020.06-2021.12,研究对象为期间就诊的70例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平扫及CT多期增强扫描,并通过病理检查予以确诊,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CT多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通过病理检查70例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确诊58例,其中巨块型23例,结节型17例,弥漫型18例。CT平扫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58.62%、58.33%、58.57%,低于CT多期增强扫描的93.10%、83.33%、91.43%,灵敏度、准确度比较P<0.05,特异度比较P>0.05。CT多期增强扫描对于巨块型、弥漫型、结节型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65%、88.24%、94.44%,相比于病理分型结果,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能较高,在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方面均高于CT平扫,对于不同分型的原发性肝癌有着与病理结果相近的诊断符合率,值得临床全面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脑肿瘤患者采用磁共振3D容积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本院50例颅脑肿瘤患者(2021.06-2022.08)深入分析,均分别采用普通增强扫描、磁共振3D容积增强扫描,对比诊断效能。结果:两种诊断方式在肿瘤信号、边缘情况、肿瘤血供诊断中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3D容积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颅内肿瘤病变及周围组织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诊断价值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手术患者CT增强扫描的不良反应及其护理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肝癌介入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观察增强CT扫描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中18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30.00%),以头痛、恶心、呕吐(30.00%)为主,其次为重度荨麻疹(6.67%),对照组患者4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71.67%),以头痛、恶心、呕吐(45.00%)为主,其次为重度荨麻疹(15.0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脑肿瘤患者采用磁共振3D容积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本院50例颅脑肿瘤患者(2021.06-2022.08)深入分析,均分别采用普通增强扫描、磁共振3D容积增强扫描,对比诊断效能。结果:两种诊断方式在肿瘤信号、边缘情况、肿瘤血供诊断中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3D容积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颅内肿瘤病变及周围组织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诊断价值高。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标准化护理在降低CT增强扫描中碘对比剂外渗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行CT增强扫描检查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实验要求用掷币法将其分成对照组10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100例(CT增强扫描标准化护理),对两组碘对比剂外渗发生率、外渗分级情况及碘对比剂外渗后水肿完全消退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比护理前后两组心理状态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对比剂外渗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1.00%(1/100),低于对照组的7.00%(7/100)(P<0.05)。外渗分级情况比较,观察组2级、3级外渗率分别为10.00%、2.00%,较对照组的2级、3级外渗率22.00%、12.00%明显降低(P<0.05)。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方面,观察组HAMA评分、HAMD评分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7.00%(97/100),高于对照组的88.00%(88/100)(P<0.05)。结论 为CT增强扫描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可有效降低检查过程中碘对比剂外渗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负面心理状态,患者较为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选择医院2022-01至2022-12收治的70例肝脏占位性病患者,分别进行常规CT平扫以及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以病理检验为金标准,对两种诊断效能进行分析。结果:7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经过病理检验确诊阳性62例,阴性8例。CT增强扫描阳性61例,CT平扫阳性56例,与病例诊断结果相比,CT增强扫描阳性检出率更高;CT增强扫描的检验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数据高于CT平扫。结论: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过程中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具有较高检验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与乳腺钼靶对早期乳腺癌影像诊断的对比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间本院收治的5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给予所有患者MRI和乳腺钼靶诊断,对所有患者病理结果、MRI结果和乳腺钼靶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两种方法诊断准确性;结果:50例患者中,采用MRI确诊48例,准确率为96%,2例漏诊,漏诊率为4%,采用乳腺钼靶确诊40例,准确率为80%,3例漏诊,漏诊率为6%,7例误诊,误诊率为14%,MRI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乳腺钼靶诊断(P<0.05);结论:给予早期乳腺癌患者MRI进行诊断准确率较高,能够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早期诊断依据,可作为乳腺癌的首选诊断方式,但是在诊断过程中,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诊断方式的选择,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22年1月~12月间,本院影像科开展CT增强扫描的患者7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使用碘造影剂,设计对照研究,抽签法将纳入患者分为2组,390例/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针对性不良反应预防及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分析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特点。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不良反应多发生在患者皮肤及其附件以及碘造影剂注射后的0.5~24 h内。结论 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较为常见,可通过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予以改善,提高检查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诊断肺硬化性血管瘤(PSH)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间的50例疑似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进行MSCT检查,包括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两种方法的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缘情况以及强化程度。结果:根据病理结果,MSCT平扫、增强扫描以及平扫+增强扫描的诊断准确率均较高,分别为92.00%、96.00%和98.00%,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能够清晰地显示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缘情况和强化程度等指标,而增强扫描能够进一步揭示病灶的血供情况。结论: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PSH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对良恶性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甲状腺病变患者中抽选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诊断,将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诊断结果与病理证实结果对比,同时对比良恶性甲状腺病变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的检查结果。结果: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检查准确率与病理诊断结果差异不大(P>0.05)。良性甲状腺结节平扫期CT值、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与恶性甲状腺结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甲状腺结节有钙化概率明显低于恶性甲状腺结节,无钙化概率明显高于恶性甲状腺结节,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可以很好的诊断和辨别良恶性甲状腺病变,准确正确率高,也能为后续疾病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CT增强扫描定位技术在中下段食管癌放疗剂量的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1月-12月间收治的70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在放疗期间,对其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定位检查,分析其对放疗剂量的作用。结果 CT增强扫描定位的肿瘤、计划肿瘤靶区剂量低于CT平扫(P<0.05),CT增强扫描定位的心脏、肺部、脊髓平均剂量与CT平扫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定位技术会使中下段食管癌放疗剂量减少,对器官正常组织的放疗剂量没有较大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MR)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TIC)曲线联合表观弥散系数(ADC)用于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4年1月在院治疗的乳腺病变患者36例,共66处病变,均行MR动态增强TIC曲线、ADC检查,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其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经金标准确诊,66处病变中恶性占26(39.39%)处,良性病变占40(60.61%)处,联合检查的敏感度及准确率高于MR动态增强TIC曲线及ADS单一检查(P<0.05),但不同组特异性比较无差别,且单一检查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动态增强TIC曲线联合ADC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果确切,具有较高敏感度、特异性,有效提高乳腺恶性病变确诊率,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使用过程中予以预防性护理对不良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我是一名工作在基层医院 20余年的 CT增强护士,现对工作过程中的一点体会进行分析,分析对象选择于 2019.2~2020.2期间在我科实施 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的患者 88例,以不同护理方式为依据实施分组, 44例开展预防性护理的患者纳入实验组, 44例开展传统护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对 2种护理方式的开展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相对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明显,对比差异性明显( 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使用过程中予以预防性护理可获得满意的结果,可对不良反应进行预防,建议推广。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 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 系统回顾分析 38例临床明确诊断垂体微腺瘤患者, 均使用 3.0 T磁共振进行平扫、动态增强扫描以及延迟扫描, 以总结 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结果 38例垂体微腺瘤经平扫检出 25例, 检出率为 65.8%, 经动态增强扫描检出 36例, 检出率为 94.7%, 其中 11例为磁共振平扫正常患者。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正常垂体组织的强化信号高于肿瘤区, 并且二者之间存在较为清晰的边界。延时扫描, 垂体微腺瘤组织可有缓慢强化的表现, 其中 7例延时扫描见肿瘤区信号增强, 但仍低于正常垂体组织, 4例延时扫描肿瘤区信号高于正常垂体组织。结论 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中具有特征性的检出信号, 同时能够显著的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 提高诊断的可靠性, 采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可作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常规检查手段。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垂体微腺瘤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 in pituitary microadenoma. Methods 38 patients with pituitary microadenoma were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All patients were scanned with 3.0T MR, including plain scan,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scan and delayed scan. Results 25 of 38 pituitary microadenomas were detected by plain scan, the detection rate was 65.8%, 36 by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scan, the detection rate was 94.7%, 11 of them were normal patients. Dynamic enhanced scanning showed that the signal intensity of normal pituitary tissu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umor area, and there was a clear boundary between them. Delayed scanning showed that pituitary microadenoma tissue could be enhanced slowly. In 7 cases, delayed scanning showed signal enhancement in tumor area, but it was still lower than that in normal pituitary tissue, and in 4 cases, delayed scanning signal in tumor area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 pituitary tissue. Conclusion 3.0T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 has the characteristic detection signal in the diagnosis of pituitary microadenoma, an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detection rate of pituitary microadenoma,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diagnosis. Using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 scan can be used as a regular inspection method for the diagnosis of pituitary microaden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