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以APACHE评分进行患者病情预后判断作用效果分析。方法:本次APACHE评分判断预后研究时间为:2022年4月到2023年4月,选择患者为重症患者100例,分为各26例重症死亡组与74例重症康复组,对比两组APACHE评分、其他平分,分析判断愈后判断能力。结果:两组危重症患者的不同评分结果中重症康复组 APACHE评分、REMS评分、SIRS评分、重症救治经验评分均低于重症死亡组。两组危重症病房患者危重症病房评分差异性明显,P<0.05。同时APACHE评分与死亡率关系数据分析,明显可发现APACHE评分越高则死亡率随之攀升,差异性极为明显,P<0.05。结论:预后判断是临床极为重要的治疗方式参考内容,尤其是重症患者多数病情复杂且变化速度较快,及时使用APACHE评分察觉患者危险信号能够及早对患者采取干预措施,以此来避免严重情况出现,因此在重症患者抢救方面有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MIPSS70-plus预后积分系统对中国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PMF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og-rank和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应用似然比检验比较MIPSS70-plus和动态国际预后积分系统(DIPSS)的预后评估效能。结果113例PMF患者中男71例,女42例,中位年龄55(20~70)岁。依据MIPSS70-plus染色体核型分组标准,染色体核型预后良好组90例(79.6%),预后不良组23例(20.4%)。二代测序基因突变检测结果示,JAK2V617F突变63例(55.8%),CALR外显子9突变20例(17.7%)(其中1型CALR突变15例,2型CALR突变5例),MPLW515突变5例(4.4%),25例(22.1%)未检测到JAK2、MPL和CALR基因突变(三阴性)。高分子风险(HMR)突变检出率依次为ASXL1突变44例(38.9%)、SRSF2突变8例(7.1%)、IDH1/2突变5例(4.4%)、EZH2突变4例(3.5%);51例患者(45.1%)有1种以上高危基因突变。MIPSS70-plus预后积分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极高危组分别为28例(26.7%)、20例(19.0%)、41例(39.0%)、16例(15.3%),2年预期总生存率分别为100%、89.7%(95%CI 76.2%~100.0%)、64.8%(95%CI 47.0%~82.6%)、35.0%(95%CI 10.3%~59.7%)(P<0.001)。MIPSS70-plus的-2log似然比显著低于DIPSS(86.355对95.990,P=0.001),表明MIPSS70-plus较DIPSS有更准确的预后分组预测效能。结论MIPSS-70plus较DIPSS预后积分系统对中国PMF患者有更好的预后评估效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ABC分型的预后及最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3.0和中国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小组(COSSH)最新COSSH-ACLF Ⅱ评分对ACLF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对1 409例随访队列进行ABC分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分析和MELD、MELD 3.0、COSSH-Ⅱ及住院3 d后COSSH-Ⅱ评分(COSSH-II-3d),评估对患者360 d预后的预测能力,同时比较了对不同分型及不同病因ACLF预后预测的差异。结果1 409例ACLF患者生存曲线显示,A型ACLF与B型、C型ACL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Mantel-Cox)χ2=80.133,P<0.01;A型与C型比较,χ2=76.198,P<0.01;B型与C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17,P>0.05。AUROC分析MELD、MELD 3.0、COSSH-Ⅱ及COSSH-Ⅱ-3d AUROC[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644、0.655、0.817和0.839(P值均<0.01)。COSSH-II对A型ACLF及HBV相关ACLF(HBV-ACLF)360 d预后有更好的预测能力,AUROC(95% CI)分别为0.877和0.881(P值均<0.01)。而MELD3.0未显示出比MELD更好的预测能力。结论ACLF 的ABC分型与预后密切相关,COSSH-Ⅱ评分对A型ACLF及HBV-ACLF预后具有更高的预测能力,患者住院3d后COSSH-Ⅱ评分对预后有更好的评估价值,提示应当重视ACLF入院初期的救治。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MIPSS70-plus预后积分系统对中国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PMF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og-rank和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应用似然比检验比较MIPSS70-plus和动态国际预后积分系统(DIPSS)的预后评估效能。结果113例PMF患者中男71例,女42例,中位年龄55(20~70)岁。依据MIPSS70-plus染色体核型分组标准,染色体核型预后良好组90例(79.6%),预后不良组23例(20.4%)。二代测序基因突变检测结果示,JAK2V617F突变63例(55.8%),CALR外显子9突变20例(17.7%)(其中1型CALR突变15例,2型CALR突变5例),MPLW515突变5例(4.4%),25例(22.1%)未检测到JAK2、MPL和CALR基因突变(三阴性)。高分子风险(HMR)突变检出率依次为ASXL1突变44例(38.9%)、SRSF2突变8例(7.1%)、IDH1/2突变5例(4.4%)、EZH2突变4例(3.5%);51例患者(45.1%)有1种以上高危基因突变。MIPSS70-plus预后积分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极高危组分别为28例(26.7%)、20例(19.0%)、41例(39.0%)、16例(15.3%),2年预期总生存率分别为100%、89.7%(95%CI 76.2%~100.0%)、64.8%(95%CI 47.0%~82.6%)、35.0%(95%CI 10.3%~59.7%)(P<0.001)。MIPSS70-plus的-2log似然比显著低于DIPSS(86.355对95.990,P=0.001),表明MIPSS70-plus较DIPSS有更准确的预后分组预测效能。结论MIPSS-70plus较DIPSS预后积分系统对中国PMF患者有更好的预后评估效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模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生存的影响,评估诊断特异性分析预后评估(DS-GPA)模型和肺肿瘤相关分子分级预后评估(Lung-molGPA)模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95例NSCLC脑转移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包括初诊未发生脑转移(异时性脑转移)112例、初诊已有脑转移(同时性脑转移)83例。采用单纯颅脑放疗、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化疗+颅脑放疗、化疗+靶向药物+颅脑放疗、靶向药物+颅脑放疗、化疗+靶向药物等方式治疗。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法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应用DS-GPA和Lung-molGPA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NSCLC异时性脑转移患者中位至脑转移时间14.1个月(95% CI 12.2~16.0个月);全组患者中位脑转移无进展生存(PFSBM)时间4.3个月(95% CI 3.4~5.2个月),中位脑转移总生存(OSBM)时间6.7个月(95% CI 4.6~8.8个月),同时性、异时性脑转移患者间PFSBM和OSB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46、P=0.080)。抗肿瘤治疗,尤其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模式,能改善患者中位OSBM。Karnofsky评分低(RR=1.698,95% CI 1.238~2.329,P=0.001)和骨转移(RR=1.505,95% CI 1.089~2.081,P=0.013)为NSCLC脑转移患者OSBM独立危险因素,化疗(RR=0.460,95% CI 0.289~0.731,P=0.001)和颅脑放疗(RR=0.541,95% CI 0.391~0.749,P<0.01)为NSCLC脑转移患者OSBM独立保护因素。按照DS-GPA和Lung-molGPA模型分组患者的生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S-GPA 0.0~1.0、1.5~2.0、2.5~3.0分患者的中位OSBM时间分别为4.2、9.4、10.9个月,P=0.015;Lung-molGPA 0.0~1.0、1.5~2.0、2.5~3.0分患者的中位OSBM时间分别为4.1、8.7、13.0个月,P<0.01)。结论NSCLC脑转移患者预后差,接受抗肿瘤治疗可延长其生存期。Karnofsky评分高、无骨转移、接受化疗和颅脑放疗是NSCLC脑转移的独立预后良好因素。DS-GPA和Lung-molGPA模型均能预测NSCLC脑转移患者的生存情况。
简介:摘要:据统计,2020年全球食管癌、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高居前列。近年来,伴随着循证医学的不断发展,如何精准预测食管癌、胃癌患者预后,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成为了当今研究的热点。那不勒斯预后评分(NaplesPrognosticScore,NPS)是一个结合了炎症与营养学的新型复合指标,由总胆固醇、血清白蛋白、淋巴/单核细胞(lymphocyte/monocyte,LMR)和中性粒/淋巴细胞(neutrophil/lymphocyte,NLR)四个参数共同组成。最初,NPS被用于评估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远期预后,而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已被证实与多种恶性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总结了NPS在预测食管癌、胃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癫痫的临床特征,分析其预后,总结疾病管理经验。方法2015年1月~2018年10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癫痫患者中脑卒中后癫痫对象67例,纳入观察组,其他原因导致的癫痫281例,纳入对照组。结果发作时间在1日~2年,2周~12个月占74.6%,卒中后6~12月是癫痫发作的高峰时间段。观察组年龄、BMI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发作最长时间峰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额叶病灶率、全面性发作率、脑电图重度异常率、一线抗癫痫有效率、难治性癫痫率、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癫痫相较于其它类型癫痫病情更轻,但是距离卒中的时间更长,需要重视对卒中对象的随访,首选一线抗癫痫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术后护理对妇科腹部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抽选我院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收治的 80例妇科腹部手术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术后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手术优良率及并发症处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加强术后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妇科腹部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对于出现的并发症能够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的处理,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再次肝移植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童器官移植科接受肝移植治疗的1 024例患儿(<18岁)的临床资料,其中再次肝移植25例(26例次)。二次肝移植24例,三次肝移植1例。25例患儿中,男13例,女12例。再次移植手术时中位年龄[M(QR)]为12.9(20.5)个月(范围:5.8~134.8个月),体重为8.0(5.6)kg(范围:5.0~30.0 kg),儿童终末期肝病(PELD)评分为17.0(21.3)分(范围:0~45分)。再次肝移植的病因:胆道并发症(7例次)、移植肝原发无功能(5例次)、抗体介导排斥(4例次)、肝动脉血栓形成(3例次)、门静脉血栓形成(3例次)、肝动脉血栓形成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2例次)、下腔静脉闭塞(1例次)、窦状隙梗阻综合征(1例次)。按两次移植间隔时间30 d为界线,早期(≤30 d)再移植8例次,晚期(>30 d)再移植18例次。比较两组患者再次肝移植的病因、术前PELD评分、与前次肝移植间隔时间、手术情况、主要并发症及生存情况。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比较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进行比较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本组病例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6.8(30.2)个月(范围:1 d至85.7个月),再次肝移植的发生率为1.9%(19/998)。早期再移植组手术时间为(439.8±151.0)min,供肝重量与受者体重比为5.0(1.8)%(范围:3.6%~6.1%),再移植病因主要为移植肝原发无功能及血管并发症;晚期再移植组手术时间为(604.4±158.0)min,供肝重量与受者体重比为3.4(2.1)%(范围:1.4%~5.3%),再移植病因主要为胆道并发症、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及血管并发症。早期再移植受者术后3个月、1年、2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均为62.5%;晚期再移植受者术后3个月、1年、2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93.8%、9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血管并发症、胆道并发症、移植肝原发无功能及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是儿童再次肝移植的主要原因。早期再次肝移植患儿的PELD评分较高,晚期再次肝移植手术相对困难。晚期再次肝移植与首次肝移植受者的术后生存率无差异,优于早期再次肝移植。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儿童再次肝移植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
简介:目的神经浸润与胃癌预后之间的关系仍未达成一致,通过Meta分析,系统回顾分析神经浸润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Embase数据库中进行截止2016年的相关文献检索.合并HR及95%CI用于评估神经浸润对胃癌预后的价值。结果14篇相关文献共17162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神经浸润阳性率为23.1%。神经浸润与胃癌不良预后显著相关(HR=1.33,95%CI:1.08,1.57,P〈0.05)。亚组分析显示神经浸润与胃癌预后不受地区、神经浸润阳性率、论文质量得分影响。结论胃癌术后神经浸润阳性的患者预后差,神经浸润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术后辅助治疗的参考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138例桥本甲状腺炎伴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9例。对照组给予用左旋甲状腺素片,观察组加用硒酵母。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FT3、FT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T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桥本甲状腺炎临床治疗中应用左旋甲状腺素片和硒酵母,可调节甲状腺激素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一种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恶性肿瘤。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升患者生命质量、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人民生活不断富足,人民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同时我国的医疗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改善,目前以超声为主的早期乳腺癌筛查与诊断符合率可以达到84%,钼靶摄片的符合率可以达到50.79%,这是乳腺癌早期诊断率不断提高的内部原因。在我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之际,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生命至上的理念,统筹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在此背景下,乳腺癌综合治疗所需的条件和手段得到了充分保证,这是乳腺癌患者的治愈率不断提高的外部原因。在乳腺癌发病率不断升高的背景下,我国女性乳腺癌的整体治愈率大幅提升,其背后无不极大地彰显了中国制度的优势与效能。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多中心数据研究影响胆道闭锁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大陆地区11个儿童医学中心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569例胆道闭锁行Kasai手术,且术后满2年患儿的病历资料。分别记录患儿性别、手术日龄、术前肝功能指标、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血清巨细胞病毒IgM检测结果)、术后有无胆管炎的发生、术后胆管炎发生的时间、次数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肝功能指标、胆红素指标及自体肝生存情况。采用卡方检验或2个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569例患儿中,男257例,女312例;手术日龄为(70.1±22.9)d,范围为9~180 d;术后1个月完全退黄89例(15.6%),术后3个月完全退黄248例(43.5%);术后发生胆管炎216例(38.0%),其中早期胆管炎84例,复发性胆管炎61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自体肝生存率分别为97.4%、77.5%、58.7%、46.4%、38.5%。自体肝存活患儿与自体肝未存活患儿在术前肝功能相关指标(ALT、AST、GGT、TBIL、DBI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2年自体肝存活率比较:根据患儿手术年龄分为≤45 d、46~60 d、61~75 d、76~90 d、91~105 d、106~120 d和>120 d组,各年龄组、男童组与女童组、胆管炎组与无胆管炎组、复发性胆管炎组与无复发胆管炎组及巨细胞病毒感染阴性组与阳性组术后2年自体肝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早期胆管炎组术后2年自体肝存活率28.6%(24/84)明显低于无早期胆管炎组的40.2%(195/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4,P=0.043)。黄疸消退组术后2年自体肝存活率65.3%(162/248)明显高于黄疸未清退组的29.4%(57/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4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是否合并早期胆管炎(OR=2.094,95%CI:1.172~3.739,P=0.013)及术后3个月黄疸是否消退(OR=0.214,95%CI:0.142~0.322,P<0.001)是影响BA术后2年自体肝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8术后是否合并早期胆管炎及术后3个月黄疸能否消退是影响BA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胆道闭锁Kasai术后早期退黄以及积极预防早期胆管炎的发生能够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