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出血患者康复状况的积极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月-2020年2月期间的老年脑出血疾病患者,从中选取102例。按照随机法分组护理,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行常规护理、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指导,各51例。比较2组老年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包括运动功能、生活能力恢复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以简式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法、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与生活能力。观察组干预后MBI评分(71.50±9.50)、FMA 评分(82.30±10.50)均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构建基于灰阶超声影像组学特征的颈部淋巴瘤预测模型,评价超声影像组学在颈部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胸科医院294例因颈部淋巴结肿大就诊患者的超声图像资料,应用影像组学方法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使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按照7∶3的比例分配到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ASSO)筛选最优特征,应用支持向量机(SVM)构建影像组学预测模型,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预测模型的性能,并与高年资超声主治医师的诊断相比较,以期评估影像组学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294例颈部淋巴结的病理结果:95例为淋巴瘤(其中32例为霍奇金淋巴瘤,63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99例为非淋巴瘤(其中转移性淋巴结34例,淋巴结结核67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98例)。从灰阶超声图像中提取出107个特征,经过预处理及筛选其中5个特征与淋巴瘤显著相关。运用筛选出的5个影像特征构建的预测模型在训练队列及验证队列AUC、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0.835、85.1%、85.7%、85.5%,0.793、82.1%、83.1%、82.8%,高年资超声主治医师诊断颈部淋巴瘤的AUC、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0.714、65.3%、79.9%、75.2%。影像组学预测模型优于高年资超声主治医生诊断(AUC:0.793对0.714,Z=0.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灰阶超声的影像组学特征可以提供更多的淋巴瘤诊断信息,对颈部淋巴瘤的诊断具有良好的效能,其诊断效能优于高年资超声主治医师。
简介:摘要神经病理性疼痛(NP)是一种顽固性的疼痛综合征,其发病机制一直都是疼痛医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近年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极化以及随之发生的促炎反应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神经炎症反应过程中,小胶质细胞可以极化为"经典激活"M1型或"交替激活"M2型,并在神经系统中分别发挥神经毒性或神经保护作用。本文综合近年文献从小胶质细胞极化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关系着手,探讨如何利用小胶质细胞的神经保护性、抗炎特性,以此来开发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靶向药物,寻找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途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9年8月到2020年8月期间内收治的52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干预,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 慢性胃炎的发生多与七情过极、饮食不调、劳倦过度等因素相关, 在治疗时健脾和胃法常作为中医临床治疗慢性胃炎的治则。临证时李主任处处注意调整脾胃气机之升降。同时在药物的使用上精益求精, 知常达变。李主任强调慢性胃炎病程长,在治疗时强调要“三分治,七分养”,同时对饮食宜忌非常注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前肠畸形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北京儿童医院2000年10月至2019年6月共17例支气管肺前肠畸形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过程。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范围为2个月至11岁,平均年龄为3.22岁。临床表现包括咳嗽14例、进食后呛咳8例、发热5例、胸痛1例、咯血1例。17例患儿行增强CT检查均发现隔离肺,其中右下隔离肺8例、左下隔离肺7例、左上隔离肺1例、右颈部隔离肺1例;肺内隔离肺13例,肺外隔离肺4例。所有患儿中,11例为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发现,1例为超声检查发现,5例为术中发现隔离肺与胃或食管异常通道;其中隔离肺与下段食管瘘13例,隔离肺与上段食管瘘2例,隔离肺与胃瘘2例。结果支气管肺前肠畸形患儿的分类为Ⅲ型14例、Ⅱ型2例、ⅠB型1例。1例患儿确诊后未在我院继续治疗,余16例患儿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胸腔镜手术6例,开胸手术9例,颈部手术1例;对肺内隔离肺行肺叶切除8例,对肺外隔离肺行肺叶切除4例,因肺发育不良行全肺切除3例,肺内隔离肺行肺叶楔形切除1例。手术中出血量范围为2~60 ml,手术时间范围为50~200 min。术后出现重症肺炎而放弃治疗1例;术后出现食管瘘1例;14例术后无并发症、预后良好。结论手术前早期、准确的诊断,对于支气管肺前肠畸形手术方式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腹腔镜手术中下腔静脉膈上段的解剖特点及毗邻关系。方法2018年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选取成人尸体、新鲜尸体各2例。对冰冻尸体进行解剖。沿双侧锁骨中线打开胸腔,翻开心包前壁,解剖分离上腔静脉、下腔静脉。沿腹正中线打开腹腔,翻左、右肝叶,显露肝后段下腔静脉、第二肝门,剖开腔静脉裂孔进入心包,观察下腔静脉膈上段的解剖特点及毗邻关系,测量下腔静脉膈上段长度。对新鲜尸体行腹腔镜手术试验,于脐旁、右侧腹直肌旁距脐约4 cm、腹正中线脐上约6 cm、右侧腋前线肝下缘下方约2 cm、左侧锁骨中线肝下缘下方约2 cm置入5个12 mm套管。腹腔镜辅助下翻左、右肝叶,显露肝后段下腔静脉、第二肝门,剖开腔静脉裂孔进入心包,观察下腔静脉膈上段的解剖特点及毗邻关系。结果2例尸体解剖中可见,下腔静脉经肝的腔静脉沟,穿膈的腔静脉孔进入胸腔,再穿纤维心包注入右心房。测量下腔静脉膈肌至右心房入口的长度分别为1.67 cm和2.57 cm。2例腹腔镜手术试验,可很好地显露肝后段下腔静脉、第二肝门、下腔静脉膈肌入口;沿腔静脉裂孔打开膈肌存在一个相对无血管的脂肪组织解剖层次;心包与右心房之间有较大的解剖间隙,可很好地显露下腔静脉、上腔静脉及右心房,可完整连续地显露整个膈下至右心房入口节段的下腔静脉。结论下腔静脉旁存在一个相对无血管的解剖层次,腹腔镜手术中经腹腔打开膈肌可较安全地进入心包,很好地显露下腔静脉、上腔静脉及右心房,为经该入路行MayoⅣ级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提供了可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EOAD)患者发病的可调控危险因素,为EOAD的一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内科自2015年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40例EOAD患者作为EOAD组,选择门诊同期体检、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与EOAD组患者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比较EOAD组与对照组人口学特征和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OA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OAD组患者伴有高血压、非外伤性牙齿松动和(或)脱落、颅脑外伤史、听力障碍、慢性应激和(或)焦虑及睡眠障碍者所占比例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4.559,95%CI:1.523~13.643,P=0.007)、非外伤性牙齿松动和(或)脱落(OR=5.345,95%CI:1.989~14.346,P=0.001)、听力障碍(OR=9.336,95%CI:2.033~27.850,P=0.000)、慢性应激和(或)焦虑(OR=7.375,95%CI:2.612~20.822,P=0.000)以及睡眠障碍(OR=4.875,95%CI:1.520~15.625,P=0.002)是EOA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有高血压、非外伤性牙齿松动和(或)脱落、听力障碍、慢性应激和(或)焦虑及睡眠障碍者易发生EOAD,重视上述危险因素的筛查和干预可作为EOAD的一级预防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床突脑膜瘤的手术效果以及影响肿瘤能否全切除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45例前床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45例患者中,采用标准翼点入路84例,改良翼点入路46例,眶颧入路15例。通过Simpson分级评估肿瘤切除程度。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影响肿瘤切除程度的因素。通过临床随访评估症状的改善情况,行影像学随访评估肿瘤有无复发。结果145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Simpson Ⅰ~Ⅲ级)98例(67.6%),肿瘤部分切除(Simpson Ⅳ级)或单纯减压(Simpson Ⅴ级)47例(32.4%)。121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4(7.6±5.2)年。术前视力下降的62例患者中,术后视力较术前改善32例(51.6%),无变化25例(40.3%),下降5例(8.1%)。随访期间肿瘤全切除患者的复发率为3.8%(3/78),未全切除患者的肿瘤复发或进展的比率为23.3%(10/43)。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的最大径、肿瘤对颈内动脉和海绵窦的侵袭程度及术前视力下降可能与肿瘤的切除程度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OR=3.21,95%CI:1.05~10.39,P<0.01)、肿瘤对颈内动脉及海绵窦的侵袭程度(OR=7.25,95%CI:2.35~21.64,P<0.01)为影响肿瘤全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最大径≤3 cm及肿瘤未完全包绕颈内动脉或未侵及海绵窦的患者手术全切除率较高,分别为74.8%(89/119)和82.8%(72/87)。结论对于前床突脑膜瘤,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手术策略,可获得较高的肿瘤全切除率,且复发率低。最大径≤3 cm以及仅部分包绕颈内动脉或未侵及海绵窦的前床突脑膜瘤更易获得全切除。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通腑泄热法中药对兔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新西兰白兔25只,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即中药组(TCM组,n=10),对照组(Control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n=5),制备兔肝部分切除模型20例和假手术模型(切开腹壁后关腹)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5天,检测各组兔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的含量水平。多组间样本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样本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5天,中药组CAT的含量分别为(6.34±0.61)、(4.44±0.72)、(5.09±0.36)、(6.18±0.62) U/ml;对照组CAT的含量分别为(6.08±0.80)、(4.48±0.72)、(4.64±0.49)、(5.05±0.39) U/ml;假手术组CAT的含量分别为(6.34±0.64)、(6.31±0.52)、(6.33±0.42)、(6.36±0.31) U/ml。中药组ALT的含量分别为(25.67±2.97)、(38.65±3.14)、(33.30±2.33)、(26.95±1.74) U/L;对照组ALT的含量分别为(26.04±2.13)、(36.02±4.08)、(35.70±1.96)、(32.55±4.68) U/L;假手术组ALT的含量分别为(25.13±2.19)、(25.22±2.87)、(25.06±2.21)、(24.04±1.39) U/L。中药组AST的含量分别为(18.61±1.79)、(29.31±2.78)、(25.95±3.33)、(19.76±1.91) U/L;对照组AST的含量分别为(17.32±2.21)、(28.00±3.76)、(27.29±2.78)、(26.05±2.41) U/L;假手术组AST的含量分别为(18.27±2.15)、(18.92±2.41)、(18.87±1.89)、(18.54±2.28) U/L。中药组ALB的含量分别为(51.31±5.43)、(41.08±1.96)、(45.40±2.43)、(48.74±3.26) g/L;对照组ALB的含量分别为(52.14±4.36)、(42.99±4.16)、(45.33±3.71)、(43.74±2.95) g/L;假手术组ALB的含量分别为(50.05±4.23)、(51.18±4.11)、(51.10±2.93)、(51.50±3.34) g/L。CAT、ALT、AST、ALB的含量变化,术前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T,t=0.815、-0.003、-0.633;ALT,t=-0.322、0.357、0.775;AST,t=1.443、0.325、-0.798;ALB,t=-0.377、0.451、0.881,P值均>0.05)。术后第1天中药组和对照组ALT、AST水平明显升高,CAT、ALB水平明显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T,t=8.017、5.257;AST,t=7.095、4.870;CAT,t=-5.119、-5.024;ALB,t=-6.589、-3.612,P<0.05),中药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T,t=-0.136;ALT,t=1.617;AST,t=0.883;ALB,t=-1.314,P值均>0.05)。术后第5天中药组和对照组ALT、AST都有所下降,CAT、ALB都有所升高,中药组变化更为显著,中药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T,t=-3.548;AST,t=-6.478;CAT,t=4.896;ALB,t=3.601,P值均<0.05)。结论通腑泄热法中药可明显减轻兔肝部分切除后术后肝损伤,可能是通过升高CAT水平,减少肝部分切除术后氧自由基的产生,从而保护兔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索中国助理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为助理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以及助理全科医生的培养、考核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9年1月22日至6月18日,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行为事件访谈法,调查国内全科医生和助理全科医生共计23名,其中绩效优秀组(绩优组)纳入14名全科医生,绩效普通组(一般组)纳入9名助理全科医生,并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分析,运用t检验和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的统计方法,筛选胜任特征要素,最终初步构建了助理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结果23名受访者总归类一致性为0.79,总编码信度系数为0.87。最终得出助理全科医生岗位胜任特征共59项,绩优组胜任特征总频次与一般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4±12.7)次比(23.4±7.0)次,t=1.27, P=0.22]。分析后得到“了解医疗卫生体制及相关政策”“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全科医生临床思维”3项鉴别胜任特征及10项基准胜任特征。结论初步提出的助理全科医生岗位胜任特征具有较好的信度,可为进一步探索岗位胜任力模型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原发性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PVRL)患眼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6年9月至2019年10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经玻璃体病理学检查确诊为PVRL的19例患者3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7例,女性12例;中位年龄56岁;出现症状至最终平均确诊时间(6.1±3.8)个月。首诊诊断为葡萄膜炎12例(63.1%,12/19)、视网膜静脉阻塞2例(10.5%,2/19)、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例(5.3%,1/19)、伪装综合征疑诊PVRL 4例(21.1%,4/19)。患眼均行常规眼科检查及频域OCT检查,典型图像存盘分析。根据检查结果将PVRL OCT征象分为玻璃体细胞、内层视网膜浸润、外层视网膜浸润、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浸润、RPE下浸润、视网膜下液。结果所有患眼均可见玻璃体细胞(100.0%,32/32)。32只眼中,RPE浸润19只眼(59.4%,19/32),RPE下浸润16只眼(50.0%,16/32),外层视网膜浸润8只眼(25.0%,8/32 ),内层视网膜浸润16只眼(50.0%,16/32 ),视网膜下液4只眼(12.5%,4/32)。结论PVRL OCT征象可累及玻璃体和视网膜各解剖层次,表现为玻璃体细胞、内层视网膜浸润、外层视网膜浸润、RPE浸润、RPE下浸润及视网膜下液;且同一患者可同时显示多种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