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比在卵巢囊肿患者中应用B超引导介入治疗与腹腔镜微创治疗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 将2020年4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58例卵巢囊肿患者纳入本课题,依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9例,分别行B超引导介入治疗和腹腔镜微创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指标和激素水平变化。结果 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有效及以上者共27例,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治疗有效及以上者25例,有效率为86.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较小(P>0.05);研究组手术指标各项内容用时均低于对照组,表明研究组患者用时短、恢复快,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过程中合适的精液处理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设计,选取300例因女性因素且男性生育力检查未见异常行IVF-胚胎移植(embryo transfer,ET)助孕的不孕夫妇为研究对象,纳入的患者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数进行随机化分组,分为浮游组(新型无损伤精子筛选技术,FY组,n=100)、密度梯度组(DG组,n=100)和上游组(SU组,n=100)。收集三组患者受精后剩余的精子观察精子超微结构,并比较三组优选后精子DNA碎片指数(DNA fragment index,DFI)及IVF-ET治疗过程中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率等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FY组精子DFI显著低于DG组和SU组(3.22%±2.73%比8.31%±2.14%比6.43%±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FY组的精子头、尾部质膜完整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92.0%±24.2%比80.2%±29.5%比73.2%±30.1%和93.9%±1.2%比80.1%±1.1%比74.9%±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P=0.03)。FY组的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明显高于DG组和SU组[44.14%(452/1024)比32.30%(292/904)比32.46%(296/912)和54.40%(396/728)比43.52%(302/694)比46.34%(330/7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新鲜周期FY组的妊娠率和植入率明显高于DG组和SU组[57.14%(24/42)比33.33%(16/48)比35.56%(16/45)和50.00%(30/60)比27.45%(14/51)比28.26%(13/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P=0.02)。复苏周期FY组的妊娠率和植入率明显高于DG组和SU组[52.38%(22/42)比31.25%(10/32)比37.14%(13/35)和52.38%(22/42)比29.41%(10/34)比30.56%(11/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P=0.02)。结论浮游法可减少对精子造成的物理损伤,提高精子质膜的完整率,降低精子DFI,改善辅助生殖技术结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下腋窝入路硅凝胶假体隆乳术后不同负压水平对引流量的影响。方法从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间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整形外科行内窥镜辅助下腋窝入路隆乳的患者中选择研究对象,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负压、低负压2组。高负压组应用600 ml负压瓶(-90 kPa)行术后引流,低负压组应用200 ml负压球(-10~-16 kPa)行术后引流,记录2组患者术后每日引流量、引流管放置时间、引流液总量以及并发症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行组间比较。结果共56例女性患者符合入组标准,高负压组28例,年龄(28.2±4.1)岁,体质量指数为(19.2±1.4) kg/m2,置入假体容积为(249.2±24.9) ml;低负压组28例,年龄(27.0±3.3)岁,体质量指数为(19.1±1.2) kg/m2,置入假体容积为(257.5±23.8) ml。2组患者基线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日均引流量(除第3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负压组引流管放置时间分别为(5.9±0.9) d和(4.8±1.1) d,单侧乳房引流液总量分别为(336.4±86.7) ml和(233.5±43.8) ml,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2组患者均无血肿、血清肿、感染或包膜挛缩发生,其中高负压组有1例(3.6%)患者因右侧假体上移,行隆乳术后假体上移矫正。结论在内窥镜辅助腋窝入路隆乳术后,采用低负压引流(-10~-16 kPa)时较高负压(-90 kPa)术后引流液总量明显减少、置管时间明显缩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敷料更换频率延长至14 d内按需更换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行PICC的早产儿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通过在线随机软件将入选早产儿分为7 d、11 d、14 d更换敷料组,3组均采用聚氨酯透明敷料及相同敷料更换方法,观察并比较3组患儿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敷料覆盖处皮肤细菌培养阳性率。结果共纳入296例,7 d、11 d、14 d更换敷料组分别为96例、108例、92例,导管相关血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5/1 000导管日、1.1/1 000导管日、0.8/1 000导管日;导管病原菌定植发生率分别为1.0%、0.9%、0%;出口部位感染率分别为1.0%、0.9%、1.1%,敷料覆盖处皮肤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0%、2.8%、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相关血行感染及敷料覆盖处皮肤细菌培养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占91.7%(11/12),革兰阴性杆菌占8.3%(1/12),无真菌感染。结论聚氨酯透明敷料在完整且无卷边、渗血、渗液等情况下,早产儿PICC导管置管处敷料14 d内按需更换具备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口服米非司酮(10 mg/d)与安慰剂在手术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试验。共入组132例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试验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1片/d(剂量为10 mg/片),对照组患者口服安慰剂1片/d,两组均治疗3个月。主要疗效指标为最大肌瘤体积变化率,次要疗效指标包括闭经率、主观症状和贫血状况改善情况,安全性评价包括不良事件、辅助检查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最大肌瘤体积变化率为-25.97%(95%CI为-34.79%~-15.95%),而对照组为-1.51%(95%CI为-13.03%~11.54%);试验组治疗前后最大肌瘤体积变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与对照组最大肌瘤体积变化率之差为-24.84%(95%CI为-36.56%~-10.94%),在95%CI区间内,远高于本研究设定的10%优效界值的目标。在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患者的完全闭经率[84% (52/62)]、痛经消除率[98%(61/62)]、月经失血消失率[87% (54/6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时,试验组血红蛋白[(131±13) g/L]、红细胞计数[(4.5±0.4)×1012/L]和血细胞比容(0.39±0.03)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上述3个指标分别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试验组治疗结束时血清雌二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之间FSH和皮质醇水平在治疗前、后分别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之间任何不良事件的整体发生率分别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腹痛是试验组最常见的不良事件[9%(6/65)],但与对照组[3% (2/64)]相比,发生率并未显著增加(P>0.05)。结论与安慰剂相比,口服米非司酮10 mg/d缩小子宫肌瘤体积、改善贫血状况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子宫肌瘤患者术前的药物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静脉注射ω-3鱼油脂肪乳对结肠癌手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乐山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8年1月-2020年6月98名择期手术的非转移期结肠癌患者,实验组49名患者于术后每日常规治疗+ω-3鱼油脂肪乳,对照组49名患者于术后每日常规治疗+50%葡萄糖注射液。术后监测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第1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介素-6、降钙素原无明显差异。第3天,WBC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31);CRP、IL-6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27)。第5天,WBC、CRP、PCT、IL-6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后肠外营养中加入ω-3鱼油脂肪乳能有效降低炎症反应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指标的测量分析,探讨影响软组织侧貌的因素及贡献。方法选取40例骨性Ⅱ类错畸形女性患者,对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采用SPSS 24.0对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21组指标变化量间存在线性关系,其中软硬组织颏前点矢状向变化量呈极强相关性(r=0.862,P<0.001),比率为0.935∶1;多元逐步后退回归分析显示上、下唇突点内收量分别与上、下中切牙内收量相关性更大等。结论骨性Ⅱ类错畸形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软组织移动量与硬组织移动量间存在着一定的线性比例关系,临床可根据患者诉求进行硬组织移动量的设计。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线性回归模型与四种机器学习算法对临床医学研究生学习行为的预测效能,探讨不同预测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性。方法以全国6 922名临床医学研究生的调查数据为例,通过自评学习行为量表获得综合得分;在训练集中,分别利用Lasso线性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决策树、Bootstrap随机森林、提升树四种监督式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预测模型;对验证集数据进行预测并比较不同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临床医学研究生学习行为综合得分为(3.31±0.54),总体达标率为74.02%。在线性回归模型中,年龄、学校级别、学位类型、学习兴趣、压力和满意度对学习行为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对验证集的预测中,线性回归模型的敏感度为0.484,特异度为0.914,准确率为0.801。四种机器学习算法的各项指标均高于线性回归模型,其中随机森林的提升度最高。结论线性回归模型对研究生学习行为的预测效果良好,机器学习在预测准确性上优于线性回归模型,但传统线性回归模型在计算效率和可解读性上具有一定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的骨盆骨折围手术期康复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急诊收治入院行手术治疗的114例骨盆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7例,男42例,女15例;年龄18~77岁;患者采用初步建立的基于ERAS理念的围术期康复途径进行治疗,阶段性调整康复计划;对照组57例,男40例,女17例;年龄17~70岁;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常规骨盆骨折康复措施,即术后院内会诊-康复医师指导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6、12、24周的骨盆Majeed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术后12、24周的早期疼痛程度、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结果共105例患者完成随访,时间151~254 d(平均177 d),其中试验组55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2、6、12、24周试验组患者的Majeed评分[(44±13)、(67±16)、(86±14)、(98±7)分]和Barthel指数(57±13、79±16、95±8、100±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5±16)、(51±16)、(73±14)、(91±12)分和(45±19、67±18、86±12、98±4)],术后12、24周试验组患者的SF-36评分[(129±15)、(141±6)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14±15)、(13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24周疼痛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骨盆骨折治疗相比,基于ERAS理念的围手术期康复途径可以改善骨盆骨折患者的早期功能,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相比于标准护理方法,以药用蜂蜜为敷料能否缩短PICU患儿1~3期压力性损伤的愈合时间。设计多中心开放式平行分组随机对照试验。场所和研究持续时间三级医院PICU,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对象纳入发生压力损伤(1~3期)且年龄在2个月~17岁的危重症患儿;排除使用两种以上正性肌力药物、有急性伤口感染征象、伤口直径>5 cm或已知对蜂蜜过敏的患儿。干预措施将患儿随机分为药用蜂蜜敷料组或标准(常规)伤口护理组,以治疗压力性损伤。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主要结果是伤口愈合时间,干预组采用麦卢卡或活性钩吻蜂蜜敷料/凝胶,随访纳入患儿至死亡或出院。共纳入99例患儿,干预组51例,标准护理组48例。组间包括营养状态在内的基线特征具有可比性。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是面罩接触点的骨隆起。干预组和标准护理组的中位痊愈时间分别为7 d(95%CI 6~7)和9 d(95%CI 7~10)(P=0.002,对数秩检验)。在任意时间,干预组患儿的压力性损伤愈合可能性是标准护理组的1.9倍(风险比1.86,95%CI 1.21~2.87)。干预组未发生过敏反应或继发伤口感染。结论药物蜂蜜敷料的使用减少了危重患儿压力性损伤愈合时间。无患儿发生过敏反应或继发性细菌感染。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凯普斯泰冷敷凝胶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AD)的短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收集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的儿童AD患者60例,最终56例完成随访,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试验组前3 d早晚外涂地奈德乳膏,中午外涂凯普斯泰冷敷凝胶,后11 d早中晚外涂凯普斯泰冷敷凝胶,对照组前3 d早晚外涂地奈德乳膏,中午外涂安慰剂,后11 d早中晚外涂安慰剂,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 ± 3)d及治疗(14 ± 3)d随访,记录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瘙痒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研究者总体评分(IGA评分)、皮肤生活质量评分(DLQI评分)等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时,试验组1例(3.57%),对照组1例(3.57%)有效;治疗2周时,试验组12例(42.86%)有效,对照组2例(7.14%)有效;经秩和检验,治疗1周和2周时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4.318、-5.474,均P < 0.05)。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EASI、VAS、IGA、DLQ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非参数Friedman检验,两组EASI评分随治疗时间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45.720,P < 0.05)。经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治疗1周后,两组间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0.738,P = 0.002),IGA、DL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0.066、0.804,P = 0.135、0.374);治疗2周后,两组间VAS、IGA、DLQ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67.313、38.949、51.503,均P < 0.001)。研究期间,试验组和对照组各发生1例不良反应事件,均表现为外用药物部位刺痛感或刺激感,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短期应用凯普斯泰冷敷凝胶联合地奈德乳膏可有效治疗儿童AD,且与安慰剂比较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相比于标准护理方法,以药用蜂蜜为敷料能否缩短PICU患儿1~3期压力性损伤的愈合时间。设计多中心开放式平行分组随机对照试验。场所和研究持续时间三级医院PICU,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对象纳入发生压力损伤(1~3期)且年龄在2个月~17岁的危重症患儿;排除使用两种以上正性肌力药物、有急性伤口感染征象、伤口直径>5 cm或已知对蜂蜜过敏的患儿。干预措施将患儿随机分为药用蜂蜜敷料组或标准(常规)伤口护理组,以治疗压力性损伤。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主要结果是伤口愈合时间,干预组采用麦卢卡或活性钩吻蜂蜜敷料/凝胶,随访纳入患儿至死亡或出院。共纳入99例患儿,干预组51例,标准护理组48例。组间包括营养状态在内的基线特征具有可比性。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是面罩接触点的骨隆起。干预组和标准护理组的中位痊愈时间分别为7 d(95%CI 6~7)和9 d(95%CI 7~10)(P=0.002,对数秩检验)。在任意时间,干预组患儿的压力性损伤愈合可能性是标准护理组的1.9倍(风险比1.86,95%CI 1.21~2.87)。干预组未发生过敏反应或继发伤口感染。结论药物蜂蜜敷料的使用减少了危重患儿压力性损伤愈合时间。无患儿发生过敏反应或继发性细菌感染。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骶椎CT、MRI影像融合建模3D打印引导骶神经穿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拟行骶神经调控术(SNM)的4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2)与试验组(n=20)。对照组采用传统的X线透视下十字定位法进行骶神经穿刺,试验组采用骶椎CT、MRI影像融合建模3D打印辅助骶神经穿刺。记录两组穿刺次数、穿刺成功所用时间、刺激器调试时间、刺激器最小起效电压、累计X线辐射剂量和术后疗效(二期转化)、并发症。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χ²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的穿刺次数、穿刺成功所需时间、术中刺激器调试时间、辐射剂量、最小起效电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各有15例和16例患者完成二期转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757,P=0.384)。对照组术后3例出现并发症,其中感染2例,出血1例,试验组未出现并发症。结论骶椎CT、MRI影像融合建模3D打印方法能安全引导SNM骶神经穿刺,相较于传统X线下透视穿刺定位法,能有效提高穿刺效率,减少术中辐射剂量。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电针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急性胃肠损伤(AGI)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连续收治的126例sTBI合并AGI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治疗原发疾病,留置鼻胃管每6 h回抽胃内容物判断胃残留量(GRV),在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后实施肠内营养(EN)并根据GRV调整EN饲入量及速度等,连续治疗7 d;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取足三里、天枢、上巨虚、下巨虚、中脘五穴进行电针刺激治疗,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 min。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 d、7 d胃肠功能指标〔腹内压(IAP)、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和胃肠功能衰竭评分(GIF评分)〕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ICU院内获得性肺炎(HAP-ICU)发生率、机械通气(MV)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及电针刺激的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28 d生存分析。结果126例患者在7 d治疗观察过程中有26例退出研究,最终入组10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3 d时两组患者IAP和DAO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对照组:IAP(cmH2O,1 cmH2O=0.098 kPa)为13.75±2.76比18.11±3.97,DAO(U/L)为129.88±24.81比158.01±22.64;观察组:IAP(cmH2O)为13.56±2.19比18.50±3.54,DAO(U/L)为129.11±29.32比159.36±28.65;均P<0.01〕;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指标均逐渐改善,且观察组治疗7 d时IAP、DAO和GIF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IAP(cmH2O):11.28±3.61比12.68±3.23,DAO(U/L):49.69±17.56比57.27±20.15,GIF评分(分):2.02±0.74比2.40±0.70,均P<0.05〕。观察组患者MV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MV时间(d):15.72±4.60比18.08±4.54,ICU住院时间(d):16.76±4.68比19.26±5.42,均P<0.05〕,且HAP-ICU发生率和28 d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2.0%比30.0%,22.0%比32.0%,均P<0.05)。生存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28 d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4%比76.1%;Log-Rank检验:χ2=37.954,P<0.001)。观察组患者无明显电针刺激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电针刺激相应穴位治疗能有效改善sTBI合并AGI患者的胃肠功能,有利于缩短ICU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降低28 d病死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比较1 540 nm铒玻璃非剥脱点阵激光(1 540 nm NAFL)和1 927 nm掺铥非剥脱点阵激光(1 927 nm NAFL)以及红外双极射频(IR-RF)治疗眼周静态皱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选择更好的治疗路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自身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激光美容科的眼周静态皱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患者分别接受3种治疗方法中的2种:A组为左侧IR-RF,右侧1 540 nm NAFL;B组为左侧IR-RF,右侧1 927 nm NAFL;C组为左侧1 540 nm NAFL,右侧1 927 nm NAFL。每2个月治疗1次,共3次。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6个月采用整体美学改善量表(GAIS)评分和Fitzpatrick皱纹评分进行主观评估,采用面部图像分析仪VISIA-CR进行客观评估,同时记录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以及患者疼痛度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评价3种治疗方式疗效的差异,治疗疼痛度VAS评分的差异,以及疗效与患者年龄的关系。结果共纳入30例患者,每组10例,最终27例完成了全部治疗和随访:A组9例(男3例,女6例);B组8例(男3例,女5例);C组10例(男4例,女6例)。A组年龄33~65岁,平均36.9岁;B组年龄28~67岁,平均38.6岁;C组年龄25~58岁,平均37.8岁。GAIS评分比较:各组左右两侧的GAI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Fitzpatrick皱纹评分比较:与同侧治疗前比较,IR-RF治疗侧无显著变化,1 540 nm和1 927 nm NAFL治疗后Fitzpatrick皱纹评分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且1 927 nm NAFL侧较1 540 nm NAFL侧评分下降更明显(P<0.05)。VISIA-CR分析结果与Fitzpatrick皱纹评分情况相符。此外,IR-RF治疗侧中50岁以上患者较50岁以下患者眼周皱纹改善显著(P<0.05)。IR-RF治疗侧的VAS评分明显低于NAFL治疗侧(2.2分vs. 5.8分,P<0.05)。1 540 nm NAFL侧有1例出现暂时的色素沉着,末次治疗后4个月逐渐消失。结论NAFL对于改善眼周静态皱纹有效且安全,IR-RF治疗可能更适合高龄患者且疼痛感低。
简介:摘要:目的:如意黄金散与大黄芒硝贴治疗静脉留置针所致浅表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对照。方法:按照住院号随机选择我科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输液发生静脉炎的患者90例。分为如意黄金散组和大黄芒硝贴组。所选病例均为使用静脉留置针(采用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DB Intima-II密闭式静脉留置针规范化操作)所致浅表性静脉炎的住院患者。如意黄金散组采用如意黄金散,大黄芒硝贴组采用大黄芒硝贴,观察贴敷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后的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如意黄金散组治疗输液性静脉炎的效果显著优于大黄芒硝贴组。满意程度比较,如意黄金散组明显高于大黄芒硝贴组的。结论:对输液性静脉炎患者给予如意黄金散外贴敷,可以有效的减缓疼痛,治疗效果好,同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可降解止血粉应用于鼻内镜手术的有效性及舒适度。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10月至2019年7月期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慢性鼻窦炎患者21例,患者均为双侧病变,其中男17例,女4例,年龄18~65岁,平均42岁。所有患者均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采用同一患者左右侧鼻腔随机对照试验,若试验侧鼻腔应用可降解止血粉,则对照侧鼻腔应用可降解止血绵。患者术前CT平均评分为6.25分。术后第1、7、14、30天完成左右侧鼻腔鼻出血以及鼻塞、流涕、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鼻内镜评分。应用SPSS 22和Graphpad prism 8.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试验侧和对照侧之间采用配对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患者在术后第1、7、14、30天,止血粉侧和对照侧鼻腔的出血评分、鼻部症状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41、0.552、0.631、0.158,P值均>0.05;t值分别为0.944、1.471、1.612、2.251,P值均>0.05);各鼻部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第1、7、14天,止血粉侧的材料降解评分分别为(1.33±0.21)、(0.38±0.18)、0分;低于对照侧的(2.00±0.00)、(1.95±0.22)、(1.80±0.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术后第1、7、14和30天,患者止血粉侧鼻腔的鼻内镜评分(水肿、结痂、分泌物、瘢痕、息肉)均低于对照侧(t= 3.07、7.00、6.41、2.69,P值均<0.05)。结论慢性鼻窦炎患者行内镜鼻窦手术后,止血粉与可降解止血绵的止血效果相当。术后14 d止血粉降解和清除程度优于可降解止血绵,对黏膜伤口愈合没有影响。